摘要:隨著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加速,敘事學研究逐漸掙脫了時間維度的單一束縛,轉而向空間維度深度探索,由大衛·格羅斯曼導演,劉玉玲、金妮弗·古德溫、科爾比等主演的熱播電視劇《致命女人》在敘事策略上展現了很大的突破,聚焦于文本空間敘事這一細分領域,運用空間進行敘事,以空間表現時間,呈現出多時空交叉的時空奇觀,展現出影像空間的敘事潛力。本文以結構主義敘事學中時間與空間的相關學理和電影敘事學中的空間敘事理論作為主要理論支柱,分析《致命女人第一季》中的空間敘事策略,并從空間敘事角度解讀《致命女人》中的女性主義精神內核和社會文化內涵。
關鍵詞:空間敘事理論 《致命女人》 女性主義
空間意識的種子顯現敏銳地捕捉到文本中空間元素的重要性,嘗試從不同角度解析空間如何參與敘事構建、影響情節發展、塑造人物性格乃至傳達深層意義。懸疑情感喜劇《致命女人》講述在同一個豪宅里發生的三個年代、三個女性關于復仇和謀殺的故事。劇集中每個時空下的故事都是按照時間上的順序進行線性敘事的,這便于觀眾理解,貼和電視劇作為“客廳藝術”的娛樂性和休閑性。而從整體的敘事結構來看,通過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呈現出多時空交叉的時空景觀,使得整個敘事過程形成一個時空輪動的狀態。這樣的敘事方式造成了影像時空的混亂,但通過觀眾的完形填空心理以及主觀性的思考,觀眾可以將每個時代下的線性故事進行完整還原。本文將結構主義敘事學中時間與空間的相關學理,以及當代敘事學中的空間敘事理論作為主要理論支柱,探討《致命女人》中巧妙的空間敘事策略。
一、空間敘事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一)結構主義敘事學中的時間與空間的相關理論
馬塞爾·馬爾丹曾經說過,“電影是‘時空復合體’,空間是延續時間的連續?!庇跋褡鳛橛袆e于其他藝術門類的“第七藝術”,是一種以空間形式表現時間的藝術。時間與空間作為影像獨特的表現形式,一直是電影敘事學理論的重要研究母題。早在結構主義敘事學中,影像時間和影像空間便是重要的概念,用來描述影片中的時間和空間表現方式。結構主義敘事學認為,影像時間不同于真實的時間,而是通過影片中的符號系統和表現形式來構建的一種虛構的時間。同樣,影像空間也是通過影片的符號系統構建的藝術化空間,它是電影創作者對原有的空間進行取舍、處理、表現、重組的結果。
結構主義敘事學進一步探討了影像時間與影像空間之間的關系。電影理論家蓋爾·洛登認為影像時間和影像空間在影片中的作用是相互獨立的。他認為影像時間和影像空間昀表現方式可以根據導演的需求進行自由的調整,而不受另一方面的影響。此外,他也提出了“斷層時間”的概念,即在影片中省略一些時間,以空間來承載片段化的時間,從而讓觀眾自行推斷故事發展的過程。《致命女人》便采用了這樣的敘事策略,將串聯三個不同時間節點的“豪宅”作為空間標志,將三個故事線壓縮在較短的時間內呈現,使故事更加緊湊,亦加強電影敘事的節奏感和緊張感。理論家德里達則認為影像時間和影像空間是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概念。他認為影像時間和影像空間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迭代的過程,即影像時間和影像空間在彼此之間反復出現,相互引用。這些理論家的觀點雖然有所不同,但都認為影像時間和影像空間在影片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們相互作用并共同構成了影片的敘事結構。
(二)當代電影敘事學中的空間敘事理論
20世紀70年代,電影敘事學在結構主義與符號學的堅實基礎上崛起,它超越了以往電影敘事研究的框架,聚焦于敘事電影這一核心文本,深入剖析了影片中敘述主體與受眾、時間維度與空間架構、故事內核與情節鋪陳、視角選取與結構構建等關鍵敘事要素。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影制作技術尤其是畫面特效與剪輯手法的飛躍,促使當代電影理論界發生了顯著的“空間轉向”,電影空間的表現力與敘事潛能成為新的研究焦點。這一“空間敘事”概念,旨在闡述如何利用或依托空間作為敘事工具,即將空間視作一種創造性的敘事策略。具體到電影創作中,它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創作者精心挑選、塑造、展現及編排故事空間的藝術實踐:二是電影敘事空間本身所蘊含的故事敘述性,以及空間選擇與設計如何微妙地影響并規范著角色命運、情節發展乃至整體敘事結構的構建。
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大衛·波德維爾將影像的空間敘事列為影響觀眾體驗的關鍵因素之一。他將電影敘事中的空間視為一個三維場景,觀眾通過這個場景的構建來理解故事的發展和人物關系的變化。對于導演而言,他們需要通過各種表現手法來塑造電影中的空間結構,比如設置鏡頭、角度、尺度等,以及通過音樂、聲效等來創造氛圍和情感。從《致命女人》的爆火,尤其是最后一集中被大眾廣泛稱贊的“經典七分鐘”橋段,我們可以看出空間對于電影敘事的重要性,空間敘事理論為影像創作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二、以空間表現時間:空間敘事理論下《致命女人》敘事結構探究
黃德泉在《論電影的敘事空間》中從電影的敘事空間角度進行了敘事結構的劃分,分別為串聯式空間結構、并聯式空間結構、內含式空間結構、交錯式空間結構、重復式等空間結構。①《致命女人》通過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以及精湛的場面調度技巧,構建交錯式的空間結構,通過空間的銜接實現時間的不斷交叉、重疊,使觀眾在觀看中不斷穿越三個不同的時代,見證三段故事的起承轉合。
(一)交錯式空間結構:構建多時空并存的時空奇觀
“交錯式空間結構”是黃德泉在《論電影的敘事空間》中提出的概念,即影片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事,各個故事的敘事空間交錯地穿插。②該劇的交錯式空間敘事結構,不僅打破了單一時間線的束縛,時空轉換頻繁而自然更在視覺與心理上創造了多時空交叉的奇幻景象。每個敘事時空獨立成章,卻又通過精妙的編排相互交織,形成錯綜復雜的敘事網絡。這種時空交錯的本質,實則是不同命運軌跡與情感糾葛的并行展現,讓觀眾在跟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仿佛穿梭于不同的世界,體驗著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情感沖擊與道德抉擇。在塞蒙妮和卡爾探戈共舞的悠揚音樂中,貝斯的借刀殺人計謀得逞,她為丈夫遞上沒有子彈上膛的搶,看著丈夫被鄰居男人憤怒槍殺,而另一個時空下終于決定協助卡爾有尊嚴地死去的塞蒙妮,正在與丈夫共同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支舞,與此同時精神瘋癲的杰德正揮著刀砍向泰勒和艾里。通過交叉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呈現出多時空并存的時空奇觀,從而展現出這種極度具有電影感的敘事張力。
(二)“空間”作為轉場標志:空間的敘事功能和符號性
空間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影像空間的敘事能力和戲劇張力,其主要表現方式是通過蒙太奇的組接實現多個時空的轉場?!吨旅恕分羞@棟見證了三場謀殺命案的豪華別墅,不但是影像實現相似性轉場的媒介,也是多個敘事空間中標志性的場景符號,具有隱喻功能。因此,影像空間不僅具有敘事性的再現功能,也具有隱喻性的表現功能。
“豪宅”這一空間作為三對夫妻的棲息之地,多次成為劇集中相似性轉場的標志。如劇集中貝斯第一次走進豪華的別墅,非常滿意地環顧四周,緊接著鏡頭掃向別墅的地板,并通過同樣的機位和角度轉場到80年代,從而完成不同時空的銜接。最終集中三位女性的謀殺行動,亦是依托于“豪宅”這個在時間流逝中客觀上的“一直存在”的物質場景空間,實現了不同時空下人物的相遇和再現。影片中基本上每一集的片尾都會出現一段跨越了時空的長鏡頭片段,將60年代、80年代和當下這三個不同時間段所發生的事情交織在同一個空間里對比表現。例如第八集的片尾,通過橫移鏡頭與長鏡頭依次掃過了躺在別墅花園里思緒煩亂的貝斯、艾滋病晚期躺在醫院房間里的卡爾、躺在床上貌合神離的杰德和埃里。這段不真實也不連續的空間,在長鏡頭中呈現出極具電影感的美學性,長鏡頭、固定機位與橫移鏡頭的結合方式,呈現了多重時空下的視聽景觀,而觀眾跟隨著攝影機,共同體驗穿越多重時空的視覺旅程。
“豪宅”作為見證三個家庭“聚與散”的空間場所,也成為串聯三個不同時空的標志性符號,不同時空下場景空間的造型設計展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征與社會文化。在時間的更迭與變遷中, “豪宅”的“樣貌”隨著入住夫妻的變化而發生著變化,60年代貝斯和丈夫入住時豪宅是經典的莫蘭迪色系的美式裝潢設計:而80年代塞蒙妮和丈夫的家則被設計得貼合80年代經濟復蘇時期的拜金主義,家中美式、法式、中式的家具應有盡有,呈現出浮夸、艷麗、奢侈的風格:活在當下的泰勒和杰德的家則呈現出受包豪斯影響的現當代的極簡的現代工業設計風格,符合當代大眾的審美。此外,作為符號的場景空間也見證了女性在社會角色中的地位變化、傳統家庭觀念的變遷。從中,可以管窺敘事空間在多時空敘事中所表現出的敘事張力,消解了線性敘事的單一的、線性的敘事傾向,開拓了影像時空的多樣化表達。
三、敘事空間:揭示女性主義思想的視覺表達
(一)多重敘事空間下的女性人物的隔空對話
《致命女人》作為一部女性主義題材電視劇,在交錯式空間敘事結構下多面化地塑造了處于不同時期的三個女性形象。在第一集的開頭和結尾,電視劇通過三對夫妻的自述勾勒出人物大致的背景和行為動機——她們擁有著共同的行為目標“致命地復仇”,卻擁有不同的動機與緣由。這是在這部電視劇中三組人物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隔空耐話。而隨著不同時空下情節的同時展開,觀眾可以管窺不同時代下女性多面的立體的人物性格與形象,以及女性隨著情節發展自身的成長以及自身自我意識的覺醒。60年代的貝斯是一個一直無條件信任自己的丈夫、沉浸在幸?;橐錾罨孟胫械募彝ブ鲖D,這與當下(此時的2019年)跟丈夫提出“開放式婚姻”的女權主義者泰勒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而故事的結尾貝斯完成了從完美妻子到獨立女性的蛻變,而凱勒卻在最后選擇了回歸傳統的家庭觀念,在這樣的強烈對比下,導演拋給觀眾“究竟什么是女性主義?”的哲學問題。而80年代的塞蒙妮作為三條故事線中唯一一位出于愛與成全而殺人的女性角色,她的人物塑造打破了傳統女性刻板印象的敘事框架,在多重戲劇沖突中她的人物形象逐漸豐滿。
此外,在電視劇最后的多時空并存的奇觀影像中,也通過強烈的對比展現出三對夫妻之間不同的愛恨糾葛。在多重時空并置的影像空間內,塞蒙妮和卡爾共同跳著生命中最后一支舞蹈的同時,貝斯將致命的手槍拋給了丈夫,完成了最后的反殺:而杰德已經徹底失去了理智,帶著無盡的恨意追趕著她曾經的伴侶。多重時空下通過對比強化了女性角色的多樣性,并讓這三位女性得以隔空對話,在對比中展現出前衛與保守、先鋒與保守、自我與利他等婚姻價值觀的碰撞。
(二)多重敘事空間下女性主義思想的傳達
《致命女人》通過對不同敘事空間的情節進行有邏輯的組接,促成表意的完整,形成互文的效果,從而深化共通的主題表達,即女性主義的精神內核。電視觀看是一種家庭化的、休閑的、透明的觀賞活動,電視劇具有一種休閑屬性。然而,非線性敘事中錯亂的時空順序和碎片化的影像表達對于觀眾來說有可能會顯得晦澀難懂。而多時空敘事下共通的主題深化,有利于幫助觀眾完成“編碼一解碼”的理性思考與解讀的過程。熱播美劇《致命女人》在全劇開始就提出了“Why women kill?”的問題,隨后通過多時空交叉的敘事方式再現了三個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下的隱患與危機,描繪了女性人物通過不同的方式與丈夫進行博弈,最終完成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引發觀眾對女性意識以及婚姻關系問題的探討。透過三個不同時空中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代的變化女性家庭地位的調整、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女性對于家庭和婚姻思想意識的變化,而不變的是身處不同年代的女性都有其自身的勇氣和堅守的信念?!吨旅恕窉伋隽撕芏嚅_放的社會議題,如“被同妻…‘開放婚姻與三人行”,《致命女人》并沒有對這些行為進行世俗意義上是與非的評判,這似乎貼合了劇本身的娛樂特性與休閑特性,而是以中立的態度介紹了形態各異的家庭模式,這種家庭模式背后的家庭觀念,亦通過多時空敘事完成了總結性的闡釋。
(三)多重敘事空間對不同時代社會文化的透視
電視劇作為一種“縮小”的藝術,多以世俗生活和家庭倫理等現實生活為表現題材。多時空敘事結構有利于再現和表現特定歷史背景與社會文化。電視劇《致命女人》在三個敘事時空的時代節點選取上頗具深意,橫跨了美國第二次、第三次女權主義運動,借助劇中女性的婚姻問題來反映不同時代下女性所面對的人生困境與社會環境,也表達了對歷史的回溯與關照。20世紀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主要呼吁消除對婦女的歧視,爭取同工同酬,推動實現性別平等。這個時期的女權主義者發起了抗議活動、示威游行和研討會等,使女性的訴求和社會問題成為公共議題。
貝斯與丈夫生活的60年代是女權主義運動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女權主義運動主要呼吁消除對婦女的歧視,爭取同工同酬,推動實現性別平等?!吨旅恕分猩钤?0年代的貝斯安與丈夫之間的矛盾便是非常典型的家庭主婦與在外工作的丈夫之間信任缺失、感情降溫等典型矛盾。完成復仇后貝斯與第三者愛普莉共同生活,并支持著愛普莉的歌手事業,并最終成長為一位獨立女性的結局體現了這一時期女性堅持獨立的思想意識。
而在塞蒙妮和卡爾生活的80年代,則是女權主義運動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女權主義者開始關注性別歧視之外的其他問題,例如種族歧視、階級歧視等。在這個階段,女權主義者的訴求逐漸從推動女性參與社會、經濟、政治領域的問題轉向包容性、多元性的訴求。塞蒙妮從發現自己“被同妻”的憤怒,到最終與同妻丈夫共同經歷低谷與危機后,逐漸釋然與包容,她和卡爾攜手相伴的友情結局恰好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2019年作為該電視劇播出的年份,則展現出當代人對婚姻關系的思考與追問。這一時期女權主義者繼續推進反歧視、反性別歧視等議題,同時也將環境、世界和平、社會公正等議題納入女權主義的范疇。《致命女人》中生活在2019年的女主角凱勒代表著一種先鋒的婚姻感情觀,卻在最后選擇了回歸傳統的家庭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透視了當代人對于女性主義的一些困頓和思考,或許正如上野千鶴子所說:“女性應該擁有自主選擇的自由和意識?!眲P勒所代表的一類人,代表了當代女性在選擇自由、選擇幸福方面的迷茫和思考。
《致命女人》以空間作為載體,通過對這三個不同時間節點的選取,透視了不同時代文化背景下女性思想意識的變化。
綜上,《致命女人》用短短十集拓展了敘事學的研究視野,使其能夠更全面地把握文本與世界的復雜關聯。同時以空間表現時間,促使敘事學研究不斷反思與超越傳統框架,建起一個更加立體、多維的敘事理論框架。劇集這一框架里不僅關注文本內部的空間結構與布局,還重視文本與外部世界之間的空間互動與對話,分析空間如何作為敘事手段服務于情節與主題的表達,并探討空間如何成為敘事本身,承載著更為豐富和深刻的文化、歷史與哲學意蘊積極探索新的研究路徑和方法。
注釋:
①黃德泉.論電影的空間敘事[J].電影藝術,2005(5).
②馬立新.電視劇多時空敘事美學論要[J].中國電視,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