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探討了將民族音樂教學深入高中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高中音樂課程中一些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策略。本研究聚焦高中音樂課程中民族音樂的教學策略,旨在提升民族音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與熱愛。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它不僅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還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
[關鍵詞]民族音樂;高中音樂課程;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5)04-0061-03
在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民族音樂教育的研究。傳統的高中音樂課程只重視西洋音樂,忽略了本民族的文化底蘊。在高中音樂課程中開展民族音樂教育,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民族音樂鑒賞水平,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一、民族音樂教學在高中音樂課程中的重要性
(一)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高中音樂課程中,民族音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習民族音樂,既能使學生有一種“根”與“家”的感覺,又能增強文化和民族自信。我國的民族音樂種類繁多,各民族又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音樂風格和表現方式。在學習民樂時,學生能體會到音樂的深層意蘊與特有的美感。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了解各民族的音樂特色與表演技法,體會到作品所包含的歷史情感與價值觀。同時,在民族音樂教學中,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與繼承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本民族的傳統樂器、曲調、歌曲有更深入的認識。他們可以通過表演、合唱、作曲等方式,把自己對本民族的文化認識與感受抒發出來。這既能幫助學生樹立本民族的文化認同,又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
(二)培養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和欣賞能力
民族音樂是一門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和歷史積淀而成的藝術。高中音樂教學可以拓寬中學生的音樂眼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在課程中,學生可領略各民族音樂的特色,感受多元文化之美。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學生能夠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音樂的優美與魅力,并加強與音樂之間的感情共振。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又有利于增強中學生的人格魅力。因此,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高中學生在進行民族音樂學習時,能學會和表演各種民族樂曲,欣賞各民族的音樂風格,加深對音樂的文化內涵的理解,對于不同的文化更加包容。這既能拓寬學生的音樂眼界,又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與創意。同時,在民族音樂教育中,也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在合奏或合唱時,要與其他同學緊密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完整地演奏樂曲。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團隊意識、交流能力和協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它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與人文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學習與演奏民族音樂時,學生可以體會到作品所包含的感情與意念,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可以了解民族音樂的歷史與背景,了解其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
民族音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高中音樂課程中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意義重大。
在傳承民族文化方面,民族音樂歷經歲月沉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通過教學,學生能了解不同民族音樂的特色,像蒙古族長調、侗族大歌,承載著各自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信仰。學生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使民族音樂在新時代得以延續。在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上,民族音樂獨特的旋律、節奏和演奏方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力。當學生深入學習,會為民族音樂的魅力驕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堅守民族文化的立場,形成文化自信。
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民族音樂風格多樣,或悠揚婉轉,或激昂豪邁,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審美體驗。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學生能接觸不同的音樂元素,拓寬音樂視野,了解民族樂器、曲式結構等知識,提高音樂感知、分析和鑒賞能力。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民族音樂教學營造的輕松氛圍,能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其豐富的情感內涵能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與溝通能力,通過集體學習活動還能提升合作意識,助力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二、高中民族音樂教學的策略
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對于傳承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高中民族音樂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方法單一等。因此,探索有效的民族音樂教學策略迫在眉睫。
(一)豐富教學內容是提升民族音樂教學質量的基礎
教師應突破教材局限,廣泛搜集各地優秀民族音樂作品,涵蓋不同民族、地域、風格的民歌、器樂、戲曲等,如蒙古族的長調、云南的納西古樂、京劇等,讓學生領略民族音樂的多元魅力。同時,深入挖掘民族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包括民族歷史、風俗、信仰等,在介紹維吾爾族音樂時,講解其與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勞作、節日慶典的緊密聯系,使學生理解音樂所承載的文化意義,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二)創新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關鍵
采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民族音樂表演場景、民族生活情境等,在教授壯族山歌時,播放壯族山水風光視頻,展示壯族歌圩節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音樂氛圍。運用對比教學法,對不同民族音樂或同一民族不同風格音樂進行對比,如對比蒙古族的長調與短調,分析其旋律、節奏、歌詞等方面差異,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特點的理解。此外,小組合作探究法也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將學生分組探究某一民族音樂課題,如“探究陜北信天游的藝術特色”,小組內分工合作收集資料、分析討論、匯報成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團隊協作能力。
(三)強化實踐體驗是深化學生民族音樂理解的重要途徑
學校可組建民族音樂社團,如民樂隊、合唱團、戲曲社等,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學習民族樂器演奏技巧、合唱指揮方法、戲曲表演程式等,通過實際排練與演出,提升學生音樂技能與表現力。開展民族音樂采風活動,組織學生深入民間,走訪民間藝人,觀看民間音樂表演,親身體驗民族音樂的原生形態與文化土壤。在云南采風時,學生與當地彝族人民一起跳左腳舞、唱敬酒歌,感受彝族音樂的熱情奔放,增強對民族音樂的認同感與熱愛之情。
在高中音樂課程中開展民族音樂教學需要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實踐體驗等多方面策略,讓民族音樂在高中音樂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使學生真正領略民族音樂的魅力,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提升學生音樂素養與民族文化自信,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三、高中民族音樂教學進行深化的措施
在高中音樂中對民族音樂教學進行深化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育,是傳承民族文化、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舉措。
(一)深入挖掘民族音樂的起源,激發高中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背景、特征和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并對其文化淵源和發展歷程進行探究。第一,激發高中學生對民族音樂淵源的濃厚興趣,通過對民族音樂的歷史背景、地域特征、文化意蘊的研究,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產生與發展有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材料、現場調查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傳統樂器、演奏技術、音樂表達方式等的認識。第二,教師介紹民族音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樂。通過對各民族音樂的起源、發展及特點的講解,使學生對本地區的音樂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中國古絲綢之路對民族音樂的影響,以及民族音樂特有的節奏感。在了解民族音樂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鼓勵學生到田野調查、研究,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加深對民族音樂的認識與感受。比如,帶學生到民族音樂村、民族音樂學校、民族音樂表演場地等地方進行實地考察,讓他們親身體驗民族音樂的傳統與特色。通過田野調查,使學生對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把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組織學生參與民族音樂的創作與表演活動,增進對民族音樂的領悟
在實踐中,教師可通過開展民族音樂的表演、創作等活動,加深對民族音樂教學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組建一支合唱隊,讓學生學唱不同的民族音樂。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對民族音樂的特征及文化內涵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樂隊的活動,讓他們學會彈奏不同的民族樂器。學員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樂器,如古琴、二胡、葫蘆絲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族音樂的本質,體會各種樂器的獨特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鼓勵學生進行民族音樂創作,引導學生將自己對民族音樂的認識與感情抒發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運用不同的音樂要素,如節奏、旋律、和聲等進行創造性的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自己對民族音樂的獨到認識與感受表達出來,進而深化對民族音樂的認識與鑒賞。
(三)引入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和活動形式
要使民族音樂教育的內容與方式多樣化,就必須引入多樣化的教育資源與教育方式。比如,聘請一些職業的民間藝人來授課、表演,讓學生親身體驗民族音樂的韻味。同時,開展民族音樂的集體演唱或其他形式的器樂表演等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另外,利用多媒體,如音頻、錄像等,讓學生在觀賞、聆聽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加深對民族音樂特有韻味的認識與感受。在這種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及活動方式下,學生能夠對民族音樂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從而促進自身音樂素質和人文素質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入趣味性的游戲或活動,提高學生民樂的學習熱情。比如,通過舉辦音樂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了解、掌握民族音樂。也可以舉辦一場音樂會,向學生介紹他們所學習到的有關民族音樂的創作與成就。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特色的認識,又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與表現技巧。同時,也可以借助社會上的各種資源,與地方民間樂團開展民間文化的調查和交流。通過與民族音樂家近距離接觸,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認同。
結"語
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本研究聚焦高中音樂課程中民族音樂教學策略,旨在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與熱愛。在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學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而情境教學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效果顯著。通過創設生動的音樂情境,如播放與民族音樂相關的影像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民族音樂的風格與魅力。小組合作學習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分析音樂作品,培養團隊協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融合現代元素為民族音樂教學注入新活力。現代音樂元素與民族音樂的結合,使古老的民族音樂煥發出新的生機。改編后的民族音樂作品在保留原有韻味的基礎上,更符合當代學生的審美需求。引導學生參與現代創編,不僅能鍛煉他們的音樂創作能力,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入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實現民族音樂的創新性發展。拓展教學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民族音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邀請民間藝人、專家學者走進校園,舉辦講座和表演,讓學生接觸到最真實、最純粹的民族音樂,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組織學生參觀音樂文化展覽、博物館等活動,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強他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素材,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然而,當前民族音樂教學仍面臨一些挑戰,如部分教師民族音樂素養有待提高、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等。未來,需要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同時加大對民族音樂教學資源的投入力度,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民族音樂教育。
通過多種教學策略的實施,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明顯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也得到了有效培養。在未來的高中音樂教學中,應繼續探索和完善民族音樂教學策略,讓民族音樂這顆璀璨的明珠在學生心中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江楠.高中音樂課堂中民族音樂教學的滲透與深化[J].大眾文藝:學術版,2022(4):161-163.
[2]張勇.民族音樂在高中音樂教育中的實用性探析[J].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2(12):6-8.
[3]成艷.淺談少數民族音樂融入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J].文學少年,2021(33):39.
[4]郭宸歌.民族音樂教學內容選擇的音響色彩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1,3(4):34-35.
(責任編輯: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