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進步,“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模式成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該模式以學生社區為依托,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強化黨建引領,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直接引領者,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輔導員如何做好“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如何制定可行性育人措施,成為重要研究課題。
[關鍵詞]輔導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措施;學生教育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5.04.026
高校教育教學中,“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作用越來越顯著。輔導員作為學生與學校的橋梁,在當前實踐中仍面臨育人力量相對薄弱、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以及硬件條件有待提升等挑戰。本文從輔導員視角出發,深入剖析了“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育人現狀,進而提出全員協同推進、教育資源整合以及多維空間構建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旨在為優化高校社區育人模式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一、“一站式”學生社區概述
(一)什么是“一站式”學生社區及特征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以學生生活空間為載體,通過整合學業指導、心理輔導、文化服務等資源,構建“浸潤式”育人生態的綜合管理模式。其特征體現在全方面性上,即學生從入學至畢業全程接受教育教學;綜合性方面,融合了生活、文化、學習等服務功能的平臺社區;以及便利性,學生在社區內即可輕松獲取各類資源,享受優質服務。
(二)輔導員視域下“一站式”學生社區的重要價值
第一,增加學生社區參與感。行政辦公室作為學生社區的組織者,雖具有主導決策作用,但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參與感不足,難以充分發揮社區的育人功能[1]。這就需要輔導員利用職能優勢,致力于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感受快樂,在多元化的實踐中收獲成長。
第二,提升學生社區育人實效性。輔導員對學生思想價值、舉止行為的影響是直接的,尋求多樣化育人形式成為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切入點,有利于在互動中精準增強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發揮學生社區育人協同性。輔導員作為連接學生、學校與教師的紐帶,在育人工作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是學校通知的傳達,還是活動的組織,乃至資源與意見的溝通,都離不開輔導員的辛勤付出,其工作內容既瑣碎又廣泛。輔導員若要勝任這一工作,必須具備凝聚育人合力的能力,這一能力在學生社區育人的協同作用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輔導員視域下“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現狀
(一)育人力量下沉不夠,育人效果受限
首先,輔導員作為育人主體,需兼顧學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危機干預等多重職責,工作負荷過重導致育人精力分散。其次,許多院校將“一站式”育人力量全部放在輔導員身上,管理力量較薄弱,全員育人未真正落實到實際,影響育人效果。再次,當前00后學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喜歡新鮮刺激的事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職業規劃和學習目標的設定。鑒于大學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加強自我管理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區建設,結合團員和黨員的積極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社區育人的貢獻程度。
(二)“一站式”學生社區懸空落實不夠
目前,“一站式”學生社區管理主要通過幾種形式展開。第一種:以書院制為基礎助力的綜合管理形式,通過制定詳細的工作責任清單和單位責任清單,借助黨團隊、輔導員隊伍及管理人員的力量,充分發揮其管理和教育作用。第二種:宿舍園區建設學生社區的管理模式,通過創建功能型黨支部加強宿舍園區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資源作用。其中,立足于黨支部視角確保育人工作的落實,盡管領導人員深入宿舍園區、輔導員常態化駐扎宿舍的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一站式”學生社區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三)宿舍條件有限,社區運行困難
“一站式”社區育人多集中于宿舍,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各院校宿舍條件參差不齊,進而影響社區育人效果。其一,由于宿舍設施的老舊和不完善,許多高校學生面臨著健康問題、學習效率下降以及心理壓力增加等挑戰,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日常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他們對學校社區的歸屬感降低,進而影響總體的滿意度。其二,宿舍軟裝環境落后,“一站式”社區育人文化氛圍差。宿舍空間、環境有限,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活動受限,沒有固定的場地,造成社區育人工作沒有持續進行,育人效果受到影響[2]。
(四)“一站式”社區工作沒有緊貼學生實際
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更多信息搜集路徑,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而當代大學生思維靈活、追求個性、價值觀念多元化,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思想教育則發揮了重要作用。實際工作中,學生暴露的問題易于解決,而隱匿問題則難以察覺,這給輔導員對其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從當前“一站式”社區育人工作成效來看,尚未真正融入社區育人體系,網絡思想育人策略尚待完善。
三、輔導員視域下“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措施
(一)思想引領:筑牢學生理想信念
“一站式”社區育人的基礎是走進社區,重視學生思想觀念指導,實施全過程育人,幫助學生全面進步。“一站式”社區育人也是各院校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路徑,也是教育主要形式,將社區作為育人主要陣地是院校育人落實的手段[3]。首先,設置學生社區的黨員先鋒崗,促進黨組織與學生溝通交流,發揮黨組織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加強育人陣地建設,將黨史、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教育帶進“一站式”社區,以學生視域講述現代優秀青年宏偉志氣,筑牢學生堅定信念。最后,營造濃郁文化氛圍,構建文化陣地,如設置宣傳欄、打造文化墻等,以此傳播黨的政策與理論,使之深入社區,緊密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中。
(二)全員協同:構建多元育人共同體
首先,各院校匯聚多方力量,深入一線,選用一流輔導員隊伍、專業教師組建學業導師團隊,面向學生提供全方位學業指導。以宿舍為單位,以學業育人、就業育人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供針對性服務。其次,發揮輔導員作用優勢,走近學生,與學生共同生活、學習,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與學生建立堅固友誼。在心理健康、班級管理、學風建設中,全心全意地助力學生成長為社會所需之才。最后,借助學生會干部、社團力量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引導、自我服務。干部以身作則發揮帶頭作用,社團發揮組織引領作用,鼓勵學生融入社團建設、提高綜合素養,將模范宿舍列入社區育人評價工作。調動學生參與社區整治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主人公作用。
(三)資源整合:優化社區硬件與制度保障
社區增加投入全面保障“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工作開展,從人員、硬軟件等多方面投入。首先,為縮減各院校硬件差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硬件投入,建設符合學生審美和人性化的空間形態,打造最美社區環境。其次,設立專業的社區管理機構,明確劃分職責范圍,實施責任追究制,健全管理制度體系,確保輔導員與學生能清晰理解自身權責,攜手維護社區良好運營。最后,社區管理單位也要自覺肩負起自身職能,做好“一站式”社區的經營維護,加強服務保障。管理單位需積極履行職能,不斷提升學生社區的教育培養質量。
(四)階段適配:貫穿學生成長全周期
輔導員做好各時期學生成長引導,幫助全面發展。其一,新生入學指導。輔導員主動向新生介紹學校設施、環境、專業、辦學特色等,學校選用有經驗、有擔當、有責任心、職業素養高的教師作為班導師,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適時進行心理疏導以盡快適應新的環境,讓學生社區建設成為學生成長的空間[4]。其二,重視學生階段性育人。通過學業指導中心、心理育人中心、第二課堂育人等順應不同學生需求,助力健康成長。其三,重視畢業時期育人工作。學生社區做好學生就業指導、提供就業資源、就業企業等,根據學生需求為其選擇適合的崗位。培養學生雙創意識,助力職業生涯規劃。與此同時,重視學生心理疏導,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困難,現代大學生抗壓心理差,學校有必要給予心理疏導。
(五)空間拓展:打造浸潤式育人場景
“一站式”社區育人提高教育質量,打造多方參與、長久發展的理念,通過文化熏陶與培育,助力學生成長為優秀人才。首先,“一站式”社區場地設在宿舍,便于學生咨詢、生活服務等,將宿舍分為不同模塊,包括心理疏導模塊、文娛活動模塊、社團活動模塊等。堅守一線工作原則,將服務重心下沉至學生生活之中,通過文化的深度浸潤,構建更加人性化的教育體系,全方位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其次,組建校內外輔導員與班導師工作團隊,擴大教育管理隊伍,完善社區制度,實行輔導員常態化值班,與學生共同生活、學習,深入了解其心理活動。同時,通過實施輔導員培訓計劃和優化工作流程,提升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減輕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高校的穩定發展。再次,組建課程師資團隊,教師深入社區,借助時事新聞、熱點事件等打造專項平臺,開展人文素養指導、思想教育。最后,搭建工作站,由輔導員、學生等組建社區服務團隊,根據學生需求精心組織各類活動,不僅讓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成長,還通過實踐活動提升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結語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高校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實踐創新。輔導員需通過思想引領、資源整合、空間重構等路徑,推動社區從“管理場域”向“育人生態”轉型。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智能化手段如何賦能社區育人,以及校內外資源的聯動機制,從而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學生社區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熊子涵.輔導員視域下“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路徑探究[J].公關世界,2024(24):81-83.
[2]羅雨虹.輔導員視域下“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探究[J].知識文庫,2024(22):147-150.
[3]陳東梅.輔導員視域下“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探究[J].才智,2024(11):181-184.
[4]韓仕清,胡瑞,鄧智華.“三全育人”視域下新疆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模式探究與實踐[J].文教資料,2024(13):164-168.
基金項目:2021年遼寧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專項),項目名稱: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L21BSZ067)
作者簡介:
顏培松(1996.8-),男,漢族,遼寧撫順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辛顯華(1981.7-),男,漢族,遼寧大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