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這門學科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思維空間.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智力仍在發展階段,在新事物的認知中具有較強的接受力,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強化日常引導,借助學生的現有優勢,全面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重點關注學困生,開發學生的潛能,構建高效、趣味性課堂.本文首先介紹內驅力的基本內涵,然后研究學困生的主要特征,最后探討具體的激發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培養;教學策略
要想真正學會數學這門學科,應具備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深入思考,全面探索數學的奧秘.而邏輯性思維可幫助學生認真觀察線索、有效探索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0,教師應明確學生的差異性,清楚產生差異的具體原因,依托素質教育這一大目標,關注學困生,激發內驅力,增強數學思維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1"內驅力的基本內涵
內驅力指代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穩定動機,也是一種基礎需求,基于內驅力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全面剖析問題,自主探索解決路徑.西方教育學家奧蘇貝爾曾指出,內驅力和學生所用的學習方式、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若采用機械式教學手段和固化的學習模式,則內驅力的作用發揮不完全.但在意義教學背景下,大多可通過較小付出獲得更多新知.
長期的實踐探索表明,初中數學教學品質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學生自身的動機不足,機械化教學背景下所記憶的知識點較為零散,且記憶不深.奧蘇貝爾曾明確指出要重視成就動機,為提高學習品質,應從主觀層面進行探索,幫助學生建立取得好成績的動機,通過內驅力激發學習動機.為此,廣大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整體學習動機的重視,激發內驅力,提升數學學習活力,改進教學方法,經由方法創新達到激發內驅力的目的.
2"學困生的主要特征
學困生指代學習過程較為吃力、面臨著困難,整體的學習成效不是很高、興趣低下的學生.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不單純是學生自己,還包括教師、家長等不同因素.學困生會拉低整體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使其身心健康遭受不良影響.數學學困生,主要具有下述特征:
2.1"學習興趣不高
學習興趣關乎著最終的學習效果,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某些學生認為數學學科枯燥單一,缺乏吸引力,致使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眾所周知,數學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某些學生而言,以上思維方式掌握存在困難,有些學生還會出現抵觸情緒.另外,學習方法與態度也影響著學習興趣.若學生未掌握科學的方法,或所持學習態度不端正,便會愈發提不起興趣.
2.2"數學思維不強
在初中時期,數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其在邏輯思維培養與解決問題能力提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某些學生而言,數學學習存在困難,整體的數學思維不強.而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概念認知與應用、公式掌握和解題思路等不同方面存在障礙.他們會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來記憶公式,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無法有效運用,有些學生在遇到復雜問題時,一時之間也找不到解題思路.出現此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部分學生不清楚數學的本質,也未掌握數學的邏輯.為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學困生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2.3"學習信心不足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自信心較為關鍵.但當前絕大多數學生由于不同因素的作用,整體的學習信息不足,學習經歷便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某些學生在小學時期的數學學習中便面臨著困難,步入初中階段以后,知識的難度有所加大,時常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感覺,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此外,家庭與社會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若家長或教師建立過高期望或缺少必要的鼓勵,則會加重學生的身心負擔,影響其自信心.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產生消極情緒,降低學習效果.
3"激發內驅力的具體策略
在探索如何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時,首先應當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通過設計富有趣味和挑戰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困生在解決問題中體驗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勇于面對困難,逐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3.1"采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圍繞學生完成課程講解,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內驅力,不斷增加知識儲備.對于此種教學,關鍵是應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空間,鍛煉其解決問題能力,促使其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對于學困生,由于他們的數學思維不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格外留心他們的學習動態,提早發現因學習困難而導致成績下降的,及時進行啟發式教學.
例如"以“幾何圖形初步”內容為例,在本節教學中,可利用長方形和三角形這種已經建立認知的平面圖面進行啟迪,引導學生經由旋轉可得到對應的立體圖形,啟迪學生思考;隨后,讓學生思考立體圖形都包含哪些部分,也可分組討論,開拓學生的思維,積極思考,增強學習內驅力,進而明確點、線、面這些基本概念.經由啟發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位置,經由教師提問全面思考,以此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對復雜數學知識的學習.
3.2"創設問題情境
學習情境即圍繞課堂合理設計問題,貼近實際,并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因具有實效性,上述問題能夠把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加以整合,提高實用性,以此激發認知內驅力.而認知內驅力是希望借助所學知識來解決和闡明現實問題的一種心理作用,問題情境則是具有創新性且較為理想的問題.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內容為例,為增強認知內驅力,特意設計雞兔同籠的問題.該問題比較傳統,且存在多種解法,但最理想的是二元一次方程.通過PPT進行展示后,學生較為興奮,由于前期接觸過該問題,隨即便用老方法進行解答,解答完以后只有一部分學生能清晰闡述解題思路.此時,具體講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經由此題目把學生思路帶至新課程.
為展現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優勢,激發認知內驅力,隨后提出第二道問題,甲乙各有x、y個工具,如果乙給甲10個工具,則甲和乙的工具比例是3:1,如果甲給乙10個工具,則甲的工具是乙的2倍額外加10個,試求甲和乙分別有多少工具.在思考此問題的解決思路時,學生嘗試利用以前的知識進行解題,但最后發現行不通,由于在雞兔同籠的問題中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學生便會聯想利用二元一次方程進行解題,由此便加強了對二元一次方程應用性的認識.隨后在講授具體解題方法時,學生的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認知內驅力有所增強,再進行隨堂訓練,經由反饋結果可知學生牢固掌握了本節知識.
3.3"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應面向學困生開展針對性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課堂教學中加強互動交流,改變原有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采用師生緊密結合的全新模式,教師引領著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學生充當著完成者.為此,教師經由師生互動能夠增強認知內驅力,引導學生從心里獲得動力積極學習,全面彰顯學生的主體性,達到新課改的標準.
例如"以“因式分解”內容為例,此部分內容較為抽象,其與現實問題之間的關聯不是很強,為此,在課堂教學過程應加強互動,通過互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其認知內驅力.對于因式分解這節內容,由于具有抽象性,不便通過問題情境來增強認知內驅力,為此,依托學生強烈的好勝心,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組織競賽活動,讓每一組依托對應積分進行排名,選出最佳學習小組,以此增強其認知驅動力.
經由此種模式的授課,學生們踴躍發言,都為爭得榮譽稱號努力.對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通力完成、積極回答,有些還在討論環節發表獨特看法.整體授課比較輕松,每一個同學的積極性都很高.最后學生在課堂檢測中的表現也非常好,在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中比較突出.
3.4"整合生活教學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對未知事物較為好奇.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具有濃厚的興趣,便會自主探索.而廣大數學教師可借助這一特點,整合生活實例,幫助學困生明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內驅力,帶領學生認真學習,主動探索,有效探索數學的奧秘.
例如"以“函數”內容為例,教師可借助生活素材來展示知識點,如汽車加油過程的油量與金錢變化.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明確常量、變量和函數這些基本概念,隨后讓學生自主探討,闡述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呈現函數關系的實例,有的學生提出手機充電過程的電量和時間、水庫水量與時間,營造出自由、愉快的課堂氛圍.在此種模式下,既能幫助學困生學會新知,也可激發學困生的興趣,提高教學品質.簡而言之,教師應依托學生的掌握情況,圍繞教材,合理引入生活素材,啟迪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將其獨立解決,全面總結,構建高效課堂.
3.5"采用個性化教學
采用個性化教學以此迎合學困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而改善他們的學習情況.首先,廣大教師應明確學困生的具體學習特點與實際需求,掌握各自的學習能力與對應差異,提出針對性學習計劃與可行的教學方案.然后,教師搜集整理豐富的教學資源,提出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此迎合學困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如可利用多媒體和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讓學困生輕松學習數學知識.最后,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專門的評估,及時反饋,全面掌握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具體可建立學習檔案、生成學習日志,以此幫助學困生明確各自的學習狀況.在此基礎之上,鼓勵學困生參加不同的數學活動,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使其通過親身參與得到提升與成長.
4"結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激發數學學困生內在學習動力的策略,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與心理干預措施.研究強調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視,以及積極學習氛圍的營造,同時,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機制也被證明能有效提升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研究表明,系統化策略應用能夠顯著改善學困生的學習狀況,為教育實踐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理論依據.通過對不同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如何調整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研究還指出,通過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可以促進學困生的積極參與,進而激發其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此外,探討了評價機制的創新,強調了形成性評價在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這些策略在實際教學中的有效性,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育學困生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和實踐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倩.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幫扶策略探討[J].華夏教師,2023(02):17-19.
[2]何輝玉.關于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思考[J].華夏教師,2022(17):12-14.
[3]張劍鋒.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學困生教學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4):111-113.
[4]劉振國.如何激起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9):138-140.
[5]顧曉波.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124-125.
[6]林映暉.讓每一枝花兒都盡情綻放:淺談有效轉化初中學困生的英語教學對策[J].讀與寫(下旬),2022(02):58-59.
[7]孟海霞.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1(A2):70-72.
[8]韋信丹.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1):79-80.
[9]薛連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略談[J].新課程(中),2018(0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