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內容的深度融合
1.挖掘教材中的愛國元素。在小學科學教材中,有許多與愛國主題相關的內容,可以通過深入挖掘這些元素,將其融入科學教學中。
如在科學教材中的“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的“陶瓷”一課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著名的瓷器,景德鎮的青花瓷、德化的白瓷等。通過講述這些瓷器的制作工藝和歷史故事,以及“china”單詞的來歷,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瓷器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結合時事新聞報道。將時事新聞報道中的科技成就融入科學課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如根據最新的航天科技大事,神舟飛船的發射、天宮空間站的建設與未來發展等,向學生介紹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科技成就。
二、科技節等活動的創新開展
1.舉辦科技節。設置創新的豐富多彩的科技節的項目,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大膽嘗試,盡展才華,發現潛力,全面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以此培育愛國心,融進愛國情。
(1)設置科技作品展覽區。學生們可以展示自己的小發明、小創造。從簡單的機械裝置到復雜的電子制作,每一件作品都體現著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開展知識競賽。通過趣味性強的問答,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內容可涵蓋基礎科學、前沿科技和體現中國制造、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等多個領域的知識。
(3)開展科幻畫和科技小論文比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將科學與藝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用畫筆描繪出心中的未來科技世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藝術修養;讓學生用語言對某個科學問題或現象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二是講述科學家的故事。在科技節期間,通過講述我國科學家的感人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如講述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和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4)力求形式創新項目多樣。一是可引進機器人表演。通過觀賞先進的有趣味的精彩機器人表演,讓他們感受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機器人技術的興趣和好奇心,在他們的心田里種下研發和應用機器人到生活中去的愿望種子。
二是播放科幻電影,滿足學生們的娛樂需求,激發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是設置科技游園會。可通過當地的科技館和科普大篷車等,支持學校的多種多樣的科普游園項目,如虛擬現實(VR)體驗、3D打印、機器人表演等項目,讓學生通過游園活動體驗創造的樂趣,感受科學的魅力。
(5)力求廣泛參與科技節。一是聽科學家講自己故事。邀請各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學家或科技工作者進校分享自己的故事,通過分享科研道路上的艱辛與堅持,以及為國家科技進步作出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詮釋科學家精神。讓學生們了解科學家或科研工作的艱辛和重要性,更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或科研工作者對國家的熱愛和奉獻,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科學。
2.開展和參加各級科技比賽活動。學校應定期開展科技創新大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縣、市、省、國家級的科技活動比賽,如無人機比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機器人大賽等。
一是舉辦科技創新大賽。可以圍繞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問題、環保問題、社會問題等設定主題,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意設計和實驗。同時,學校可以邀請科技專家、學者擔任評委,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評獎和指導,再展示和宣傳,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技的熱愛和愛國情懷。
二是積極組織參加各級科技比賽活動。這些比賽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還能夠讓他們與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優秀選手進行交流和切。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選題、設計實驗方案、制作作品等,深入了解科學知識,提升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
三、科技社團校本課程建設
1.多元科技社團課程。學校精心策劃了涵蓋航模、海模、車模、機器人、編程、動漫、3D打印等領域的科技社團課程,這些課程不僅覆蓋面廣、種類多樣,而且緊密關聯國家科技發展的前沿動態。
2.科技社團增加思政內容。在科技社團課程中,創新性設置思政課的內容,旨在融入愛國思想教育。每節課程至少有5分鐘用于愛國思想政治教育。如航模社團課程,就結合中國航天的輝煌成就,海模社團就講述中國航海事業的古今變遷,讓學生在科技學習中感受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自豪。
四、科技教育宣傳的全方位覆蓋
1.校園宣傳的深化實踐。一是開設科技校園廣播。可每周開設一次科技專欄的校園廣播,精心挑選國內外最新的科技新聞,如“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列車正式下線\"“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等。二是設立科技專題宣傳專欄。在校園宣傳陣地,設置科技主題的宣傳專欄,定期更新科技宣傳海報和圖片等內容,展示我國科技發展的輝煌歷程和前沿成果。
2.科普講座與實踐活動的生動展現。一是可邀請科技專家進校園為孩子們帶來一場場精彩的科普講座。通過專家生動的案例和有趣的互動,讓孩子們了解到科技各個領域的應用。二是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科技館或科技園區,一起走進科普教育基地。讓學生親手操作各種科技展品,近距離觀察科研人員的工作狀態。
3.打造科技主題校園的文化實踐。為了營造濃厚的科技氛圍,校園可打造充滿科技感的校園文化陣地。如“火箭發射”\"衛星運行\"等主題的雕塑,以及展示科技發展歷程和成果的畫廊。
4.上好科技主題班會。定期或特別的日期,如科技日、中國某項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日,全校上一節科技主題班會,讓學生隨時感受中國科技的強大與魅力。
新時代,新征程,小學科學教育與愛國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課程內容的深度融合、科技節等活動的創新開展、科技社團與興趣課的拓展以及科技教育宣傳的全方位覆蓋等措施,有效實現小學科學教育與愛國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和厚植愛國情懷,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奠定扎實基礎。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