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未來“幸福的人”
湛江市二中海東中學致力于培養未來“幸福的人”。而“五育并舉”的“全人教育”是培育“幸福的人\"的實施路徑。“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全人教育”,關乎國家的教育戰略,也關乎人的生命與靈魂。“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全人教育”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積極發展素養教育,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致力于把教學向教育轉化。基于“大課程”觀和“課程育人”觀,“德智體美勞”具體指向為“立德樹人知行合一”“啟智篤行互動生態”“強體健魄培根鑄魂”“向美而生美美與共”“以勞育才守正創新”。據此,學校樹立五育并舉“全人教育\"觀念,統籌各部門各處室工作,修訂課程發展規劃,完善課程系列制度,制定課程規劃,優化課程結構,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全人教育”四修課程的探索實踐
(一)全人教育四修課程的理論
一所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育人具體的要素主要是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全人教育以“課程·教學·資源”三項聯動、整體架構、系統推進,變革育人方式,提高育人質量,促進學生五育并舉全面成長。我校緊緊抓住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契機,以課堂為載體,聚焦新課標、新教材、新教學“三新”研究,構建起“四修課程”體系,推進“互動生態”課堂教學改革,打造LICC課堂評價模式。以校為本、以生為主、以師為導,我校的“四修課程”包括基礎通修、興趣選修、自主研修、專業精修課程。這套課程體系把教學向教育轉化,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指向五育并舉的“全人教育”。
(二)全人教育四修課程的實施
首先,修訂“四修”課程規劃。基于“課程育人\"觀,強化立德樹人、啟智篤行、強體健魄、向美而生、以勞育才,樹立五育并舉“全人教育”觀念,修訂課程發展規劃,完善課程管理制度,優化課程結構。其次,開發實施“四修”課程資源。根據學校四修課程建設方案,組織專班對拓展類選修課程進行重編或修訂;深入研究各學科課程標準,重新編制不同學習類別、不同層次要求、不同考試要求的學案,使之與學科目標、生源實際更加吻合,形成更加實用、更有特色的教學課程資源。根據課程實施的年度計劃,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中規定的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的要求實施新課程,開發課程資源。
(三)全人教育四修課程的評價
海東中學立足“全人教育”理念,推進課程結構的調整、優化與重組,并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LICC評價模式。圍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程性質、課堂文化四個維度,實施這種教學評一體的過程性評價機制,可以實現四個“轉變”:教師從重視教學成績向重視教學過程轉變;就學習的內容而言,由重視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培養轉變;由結果性評價取向向過程性、表現性評價取向轉變;從學習結果的評價走向學習導向的評價,從學習的過去定向走向未來定向。為了讓LICC課堂評價體系更專業、更全面、更有說服力,還需要加強質性分析,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期能更有理有據、高效實用地開展課堂評價。
三、“四修課程”建設結碩果
依靠行政力量建立制度、提供財政保障、營造課程體系文化、構建交流平臺,才可能讓新課程、新教學落地生根、行之有效并推而廣之。我校“四修課程”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我校全人教育“四修課程”體系除國家必修課程之外,為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還開發了50多個課程資源,初步建立了課程體系建設的模型。例如,深度挖掘國學文化基因、海洋石油精神底蘊、勞動教育等特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學校特色發展的課程體系,每年都有約5個課程被評為廣東省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語文科組老師出版的校本教材《國學誦讀精華讀本》,31家公共圖書館收藏,被國務院僑辦選為對外文化推廣用書,在海內外同時發行。除外,該教材還獲廣東省中小學特色教材獎。我校前身是南海石油勘探指揮部子弟學校,因此充分挖掘石油人的勞動精神,開展勞動教育。“海油人的勞動精神”課程,獲廣東省研學實踐教育優質課程一等獎。以全人教育為引領,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為原點,撬動“四修課程”建設、“互動生態”教學、校本研修三個支點。隨著新課標、新中高考、新教材的變化,“全人教育\"四修課程也將與時俱進。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