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作為一種通過家校合力來共同為學生構建成長搖籃的教育模式,能夠實現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教育互補,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托。可家校共育在今天卻面臨著挑戰:現代家長工作繁忙,很難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所以即使學校有良好的意愿,也難以有效共育。筆者將根據自己擔任班主任期間的一個教育案例,剖析巧用有聲閱讀,能為家校共育賦能。
一、案例與分析
班上小陳同學,因手機問題與媽媽大吵一架,然后跑到天臺。家人慌忙中打電話向班主任求助。班主任成功把小陳勸回房間。家長既感激又焦慮,擔心以后還會發生類似的情況。于是,班主任推薦家長閱讀《解碼青春期》。家長買來紙質書卻沒時間閱讀。于是,班主任推薦其聽有聲書。家長聽完,感覺親子關系有所緩和,但感覺自己忙于工作、家庭、孩子,身心俱疲。班主任又推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的有聲書閱讀。家長在有聲閱讀中不斷地自我成長,親子關系也和諧了。
縱觀這個案例,我們發現,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家長開始重視育兒,但愿意耐下性子、花時間去閱讀家庭教育書籍來實現父母的自我成長的卻非常少。他們更多地依賴從上一輩習得的教育理念來解決當今孩子出現的問題。但傳統的權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已頻頻受到挑戰,家長獲取新的家庭教育知識、提升教育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有聲閱讀在家校共育中的意義
1.降低讀書門檻,有助于家校共育
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手機已成為人們每天獲取最新資訊和各方面知識的必備工具。人們的閱讀模式也悄然從傳統的紙質書過渡到電子書,再到如今的有聲閱讀。這樣的革新,使得沒有閱讀紙質書習慣的父母、識字不多的祖輩也能毫無門檻地加入到讀書的行列中,提升其教育理念,助力于家校共育。
2.提高閱讀效率,有助于家校 共育
有聲閱讀打破了傳統閱讀對物理空間的限制,讓閱讀不再受限于書桌前、燈光下,而是可以隨時隨地發生。所以學校、教師根據學生的教育問題,向家長推薦相應的有聲閱讀,讓他們在上下班的路上、做飯的間隙來聽。如此碎片化、伴隨式、沉浸式的高效閱讀體驗,可助力于家長提升其教育理念,促進家校共育。
三、有聲閱讀在家校共育中的運用
1.打造網絡平臺,引領家長進行共性的有聲閱讀
學校網站和公眾號、班群等網絡平臺,通過提供便捷的溝通渠道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共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學校要依托這些平臺,定期推送多角度、多元化的有聲閱讀,讓家長在聲音的洗禮下,提升其家庭教育知識,實現共性的家校共育。
2.針對學生問題,引導家長進行個性化的有聲閱讀
現在的家長基本都是高知識分子,但高知父母并不等同于高質父母。高知父母多是應試教育的勝利者,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一套很好的教育方式,所以這部分家長會從內心不認可孩子的老師及學校。所以教師根據學生出現的個性問題,推薦家長聽相應的有聲閱讀,會更容易被家長接受,從而達成家校共育的目的。
如:當家長苦惱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時,教師可推薦家長有聲閱讀《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書中傳遞著“最好的老師是家長,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這理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并引導家長加入到家校共育的行列中。
當家長苦惱孩子不愿意與自己說話,自己說孩子又不樂意聽時,教師可以推薦家長有聲閱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書中選取親子關系最為常見的場景,告訴父母“尊重感受、尋求合作、代替懲罰、如何贊賞、應對憤怒\"的珍貴方法和技巧。
當然,根據學生的個性問題,教師推薦相應的有聲閱讀,這需要教師心中有海量的書庫,能針對家庭教育存在的不同問題,推薦相關的專業書籍,才能有的放矢,助力家校共育。
總而言之,巧用有聲閱讀,引領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引領他們提升與孩子相處的智慧,做成長型家長。巧用有聲閱讀,助力家校共育,這是時代賦予學校和教師們的新挑戰。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