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通過看書中插圖、聽老師朗讀故事的方式,激發閱讀興趣,引發閱讀期待。2.通過閱讀片段,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感受蟾蜍和青蛙之間的友誼。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同學們,看到你們這么有精氣神的樣子,老師可真喜歡你們,真想和你們成為好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他是誰呢?你們都在一起做什么事呢?
(生交流)
小結:好朋友在一起可真開心,可以一起運動、一起閱讀、一起學習。
過渡: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一對好朋友,他們是誰呢?他們的故事就藏在這套書中。
任務一讀封面
1.出示封面,認真觀察,你都發
現了什么?(學生從書名、作者、插圖等角
度說說發現。)2.觀察圖片,試著區分青蛙和
蟾蜍,并說說從圖片上能否看出他
們是好朋友。3.出示書中的圖片,學生猜故
事,看看他們都一起做了哪些趣事。
任務二讀故事
活動一:文字,真有趣
過渡:好朋友就是這樣,每天形影不離。他們的經歷都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記錄在這套書中。接下來,我們就走進其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講故事》。
(師生佩戴青蛙和蟾蜍頭飾,走進故事情境。)
1.教師繪聲繪色講故事。
出示從“夏季里有一天,青蛙覺得身體有點不舒服\"到“青蛙喝了茶,說:‘我在這兒休息,你講個故事給我聽吧。'\"片段。
2.師生互動交流:
(1)蟾蜍,你是怎么發現青蛙不舒服的?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猜想。就算是一只青蛙,今天的臉色也未免太綠了一點兒。)(2)蟾蜍會用怎樣的辦法想故事呢?(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回答,合理即可。)3.蟾蜍是怎么想故事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教師繼續講述剩余部分的故事)師:蟾蜍在門廊那兒走啊走,走了好久都沒有想出個故事來講給青蛙聽…
4.師生互動交流:
(1)蟾蜍為了想故事做了哪些事情呢?(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回答:走來走去、倒立、潑水、用頭撞墻。)(2)討論:為什么蟾蜍覺得走來走去、倒立、潑水、用頭撞墻
就能想出個故事來呢?(學生發散思維,聯系生活,發揮想象,說說這些辦法和想
故事之間的聯系,從中感受蟾蜍為了給青蛙想故事奮不顧身
的品質。)(3)此時,青蛙說:“我覺得我現在好多了,不想再聽什么故
事了。”你覺得青蛙真的好了嗎?說說你的理由。(4)故事的最后,蟾蜍上床去休息,青蛙起來給蟾蜍講了一
個故事。你猜,青蛙會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大膽猜測)(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師生化身為青蛙和蟾蜍,讓學生迅
速進入故事。在講故事的同時,加入師生的對話,讓學生走進青蛙和
蟾蜍的內心,在感受故事有趣的同時,也品味故事中動人的友誼。)
活動二:插圖,也有趣
過渡:多有趣的故事啊!書中不僅文字有趣,插圖也有趣呢!
1.(出示《一顆遺失的扣子》插圖)蟾蜍遇到了什么困難?借助插圖,同桌互相講一講,大聲大膽生動地把故事講有趣。2.邀請兩位同學上臺講故事。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選出你心目中的\"故事大王”。(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插圖的適時運用,能讓閱讀如虎添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之后的自主閱讀也起到了鋪墊作用。)
活動三:作者,也有趣
過渡:這么有趣的文字和插圖,都出自一個人,就是這本書
的作者 -艾諾·洛貝爾。
1.出示作者創作的自畫像(見課件),猜猜看,
作者長什么樣?(學生根據圖片猜測:胖胖的、戴著眼鏡、長著
胡子、高鼻梁…·)2.(出示作者照片)看看你猜對了嗎。
活動四:讀故事,找有趣
過渡:多么有趣的作者呀!他創作的這套書中,有趣的地方還有很多。
1.小小推薦官。
閱讀提示:請你快速地翻翻手中的書,默讀書中的故事,找找書中還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可以是插圖,可以是文字,可以是人物把你發現的最有趣的地方推薦給大家。(提示)
我覺得 (書名)這本書中的(故事名)有趣 。
2.上臺推薦,評選\"優秀推薦官”。
學生自主推薦自己喜歡的故事,其他同學作為評委,評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優秀推薦官。
3.出示目錄,推薦閱讀。
書中,像這樣有趣的故事共有20個,看看目錄,你最想讀哪個?
4.小結:讓我們一起開啟《青蛙和蟾蜍》的閱讀之旅,讀好玩的故事,品美好的友誼。
教學評析
2022年版課標倡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并基于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提出整本書閱讀的要求。整本書閱讀教學已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然選擇。
《青蛙和蟾蜍》是一套經典的橋梁書,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從讀圖過渡到讀文字;從親子閱讀、教師伴讀過渡到獨立閱讀。書中的故事緊緊圍繞“朋友”這個主題展開,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歡笑中明白友誼的真諦。書中有兩個主角:青蛙和蟾蜍。它們那么真誠、善良,又顯得笨笨的、萌萌的,透過它們,學生仿佛看到不完美的自己,有極強的閱讀代入感。讀著這套書,欣賞著優美的文字、有趣的插圖,體驗著純純的友情,學生自然獲得深深的成長啟迪,的確是絕美的享受。王老師選擇這套書推薦給二年級學生,的確契合。
本節課作為一節閱讀推薦課,目標明確,亮點突出。
一、以讀串聯,滲透方法,學會閱讀
整節課閱讀為明線,方法為暗線,興趣串線,設計讀封面、讀故事、讀目錄、讀插圖、讀作者、做推薦六個活動,活動中學生明白書是用來讀與講的;讀書時要關注封面、目錄與作者、文字與插圖;讀書時要融入角色,與角色對話;讀書是一項極有趣的事。
二、角色扮演,悅讀探趣,點燃興趣
持續的閱讀靠興趣點燃。開課伊始,通過師生角色扮演、合作講故事、看圖編故事將學生不知不覺引入故事情境中。同時,圍繞“有趣”,設計了猜故事、聽故事、講故事、讀故事等活動,像剝洋蔥一樣,將這套書的有趣之處一點一點、一層一層地發現、展示,閱讀的過程變得像探險,處處有驚險,時時有驚喜。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其中,欲罷不能,達到了閱讀推薦的最佳效果。
三、聚焦主題,提供支架,讀懂故事
在“文字,真有趣\"活動中,王老師用兒童化的語言聚焦“友誼”主題,帶領學生展開對話和交流,或進入角色讀對話,或角色換位補獨白,讓學生覺得自己就是蟾蜍,使得原本淺層的閱讀,因學生參與其中的期待、緊張、感動、驚喜而有了深度,從而有所啟發與啟迪。比如讀《講故事》時,通過角色對話,讓學生讀懂看似滑稽的蟾蜍種種行為背后的真誠,讀懂青蛙“好多了”言語間的擔心,讀懂彼此關心,不顧一切為對方著想的深厚友誼。“為什么蟾蜍覺得這樣就能想出故事來呢?”“青蛙真的好了嗎?”這樣的話題支架,貼近學生,貼近角色,學生在對話、爭辯中加深了對角色的理解。此外,利用書中的插圖設計情節梯,為學生講故事搭建更直觀、形象的支架,讓學生感受到插圖的有趣。
四、以篇帶本,由點及面,引發閱讀期待
課堂是閱讀的起點。以課堂為出發點,為學生帶來更多閱讀選擇,是閱讀推薦的最終目標。本堂課上,通過“小小推薦官”的活動,學生發現了書中許多有趣的地方,并能聲情并茂地介紹給其他同學。這樣的小型閱讀推薦活動,能夠給學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去發現故事的有趣之處,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反思總結,制訂計劃,開啟閱讀之旅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王老師在結課時,能引導學生聊聊本節課的閱讀收獲,指導學生制訂一份個性化閱讀計劃—“《青蛙與蟾蜍》閱讀計劃書”,課后學生就能馬上開啟整本書的閱讀之旅了。這樣,將會讓這種閱讀興趣自然延伸,由篇及本、由此及彼,從而使推薦課的效果真正實現了最大化。
(作者單位:山西晉中市平遙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