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更應著眼于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理解的全面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初中英語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核心素養的內涵豐富,不僅包括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更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未來能力的培養。而深度教學是一種全面提升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教學模式,它強調理解、遷移和創新,關注學生的內在思維發展,而不僅僅是表面的知識傳授。在深度教學中,學生能實現化被動為主動,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深度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有利于深度學習的環境,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策略的關系
(一)初中英語深度教學應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導向
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策略的實施需要明確目標導向,而這個目標導向便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深度教學不應僅注重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的機械記憶與練習,更應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采用任務型教學、項目學習、情境教學等策略,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還能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核心素養。因此,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策略的目標是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實際的語言使用中不斷提升這些核心素養。
(二)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策略是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
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策略包括多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深度教學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而非被動接受知識。深度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學習情境,能幫助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從而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深度學習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使用方法及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將學到的英語單詞實際應用,從而提升其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探究式學習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話題進行深入研究,以此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總的來看,要想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就必須重視深度教學,讓英語課堂教學能落到實處。
(三)深度教學策略是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表現
在英語教學中重視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所必需的任務,而深度教學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策略的設計和實施必須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通過實施深度教學策略,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能得到具體體現和實踐。例如,通過角色扮演、辯論等活動,學生能提升在實際情境中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批判性思維訓練、問題導向等學習方法,學生能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從而提升他們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策略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不到位
許多初中英語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缺乏深刻的認知。一方面,部分教師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中,認為英語教學僅僅是詞匯、語法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有些教師對核心素養的概念理解模糊,可能將其與考試內容、學科知識簡單等同,未能真正認識到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在教學中有深度的設計與落實。
這主要是因為一些教師仍然把英語教學當作單純的知識講授與技能訓練,忽視了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另外,許多教師未能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日常教學活動,僅僅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非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這種認知不足導致教師在實施深度教學時無法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本質,也使教學活動難以突破傳統框架,難以真正實現深度教學的目標。
(二)教師深度教學的實施能力不強
深度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還要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然而,許多教師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著實施深度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
一些教師未能將深度教學策略有效整合到教學中,課堂活動設計較為簡單,缺乏互動性、探究性和實際應用性。即使采用任務型教學或項目學習等深度教學策略,也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內容缺乏足夠的深度和挑戰性,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主動性。另外,深度教學需要教師能有效地管理課堂,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然而,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難以平衡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關系,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深度思考和自主學習難以有效展開。當然,傳統的評價方式更多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應試能力,忽略了學生思維品質、學習過程和綜合能力的評價。從深度教學的角度來看,當前教師的評價方式存在片面性,唯成績論的評價思維依然存在。正是因為教師的實施能力不足,導致當前深度教學有形無實,未能實現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教師深度教學的系統培訓不夠
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策略的實施,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教育理論基礎和靈活的教學策略。然而,目前很多教師缺乏系統的培訓和持續的專業發展,導致他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無法有效運用深度教學的理念和方法。
盡管近年來教育部門對教師的培訓越來越重視,但許多培訓仍然偏重于考試技巧、教材解析等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深度教學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整合,培訓內容較為單一,缺乏深度,難以滿足教師對教學策略創新和教學質量提升的需求。許多教師的專業發展依賴于短期的集中培訓,而沒有得到持續性的專業支持和學習機會。盡管部分教師參加過相關培訓,但在具體實施時,往往因為缺乏有效的教學實踐和反思機制,導致理論和實踐脫節,未能形成有效的教學策略。在實施深度教學時,教師往往缺乏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容易出現理論理解和實際操作之間的差距,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進而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深度教學優化策略
(一)提高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達成具體指標體系的認識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多個維度。要想提高教師對這些素養的認識,就要確保他們明晰每個素養的具體內涵及其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教師不僅要理解英語知識的傳授,還要引導學生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對如何衡量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情況有清晰的標準和具體的指標。通過明確的衡量體系,教師可以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并結合學科核心素養的各項要求,制定教學目標。例如,對于語言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口語表達、寫作能力、聽力理解等標準化評估,確保其語言技能在日常學習中得到均衡提升;通過討論文化差異、跨文化交流項目和文化探究活動,教師可以衡量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通過項目學習、辯論、分析性寫作等方式,教師可以檢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自主學習任務、自我監控和反思等方式,教師可以考查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加深教師對深度教學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價值的理解
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深度教學的內涵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深度教學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融合,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它還強調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和跨學科整合,通過多種互動式學習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深度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討論,幫助學生實現從知識層面到能力層面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師通過任務型教學和項目學習,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英語,提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深度教學,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獲取語言知識,還要通過課堂互動、辯論、文化研究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深度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獲取語言知識的同時,學會從多角度、多維度思考問題,以此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三)提升教師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的實施能力
教師應具備設計和實施深度教學活動的能力,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創新等。教師要能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要求,設計出富有挑戰性、富有探索性的教學任務,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
第一,任務型教學法是近年來推行的教學方法,特別適合促進學生在實際任務中運用語言和進行思維訓練。任務型教學的核心在于設計真實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和應用英語。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多樣化的任務,使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不僅能提高語言能力,還能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第二,情境教學法強調通過創設與真實生活緊密相關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語言,從而實現語言技能的提升。情境教學不僅讓學生學到語法和詞匯,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在不同語境下的實際功能,提升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例如,安排學生在課上模擬不同的日常場景(如購物、就醫、訂餐等),通過角色扮演和模擬對話,幫助學生提高實際交際能力;教師可以設定關于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情境,激發學生討論并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升他們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第三,探究式教學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并通過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和討論反思得出結論。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通過設置引導性問題和任務,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他們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案。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課題,鼓勵學生思考和討論。例如,在講解一篇英語文章時,可以提出類似“這篇文章在探討什么問題?它的核心觀點是什么?你怎么看待文章中的某些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在學生分組合作時,圍繞某個問題或話題進行調查研究,然后在班級內分享成果。這種形式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又能幫助他們進行思維的升華。
第四,跨學科教學法注重將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方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英語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或通過英語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幫助學生提升跨學科的知識整合能力;結合地理課程內容,學生可以用英語進行地理調查、報告制作等活動,提升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深度教學要求教師能有效管理課堂,平衡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教師的引導。教師要通過恰當的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此時,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和互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表現,靈活地調整評估方法,既關注語言知識的掌握,又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過程性評價、項目評價、口語展示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四)增加教師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深度教學的系統培訓
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為教師提供系統化的培訓課程,重點關注如何將學科核心素養融入英語教學,如何設計深度教學活動,如何通過課堂互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訓內容應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創新、評價手段的多元化等方面。
教師的培訓不應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應通過教學示范、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等多種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定期組織“公開課”和“示范課”活動,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體會如何進行深度教學,并通過教學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不僅僅依賴于單一的培訓。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為教師提供持續的支持,如定期的教學研討、觀摩、教學反思小組等,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同行評價等方式,幫助教師不斷反思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深度教學的實施需要跨學科的支持和協作。教師可以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和交流,了解如何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從而設計出更具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任務。學校可以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拓寬教師的視野,加深他們對深度教學的理解,提升他們實施深度教學的能力。
四、結語
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拓展初中英語教學的深度、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成為重要環節。相對應地,課堂教學方法向深度學習的方向改革也成為教育研究的重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還關注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的綜合培養。在下一步的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在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文化意識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教師應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策略,以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進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