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給初中數學教育帶來了新活力,同時也提出了新挑戰。面對新時代對人才綜合素質的更高要求,初中數學教育迫切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探索更高效、科學的教學方法。其中,“教學評一體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學習與評價有機融合。它旨在通過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實施多元評價等手段,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深入探討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實踐策略,對推動初中數學教育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課標對“教學評一體化”的具體要求
新課標對“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提出了具體且深刻的要求。該理念強調將教學、學習與評價三者緊密結合,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機整體。具體而言,新課標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性,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緊密圍繞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制定清晰、具體、可達成的教學目標,并確保這些目標與教學內容、評價任務緊密相連,以提升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新課標鼓勵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以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此外,新課標還強調評價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要有終結性評價,又要有過程性評價。及時的反饋和指導能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同時為教師的教學改進提供有力的依據。
二、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性
(一)促進教學目標明確化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實施“教學評一體化”能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則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又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以及情感態度的發展。通過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有效地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使學生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實踐。同時,教學評價作為衡量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重要工具,能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效,使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從而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這種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熱愛。
(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小組合作、項目式學習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此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評價方面,“教學評一體化”要求教師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課堂觀察、作業分析、小組討論、口頭測試等,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這種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有助于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
(三)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踐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時,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對數學教育的要求。具體而言,“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強調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緊密圍繞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制定清晰、具體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實現這些目標。這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評價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持續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反思,教師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和評價方案。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教學難題,尋找解決方案,分享教學經驗和教訓,進而營造出一個積極的教學研究和改進氛圍。這種氛圍能激發教師的創新精神,增強合作意識,推動其專業成長與發展。
三、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實踐策略
(一)明確目標導向,精準定位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新課標中的各項要求,特別是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任務要有清晰的認識,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等“三會”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內容,制定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宏觀要求,又要貼近學生的具體學情。同時,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該注重目標的明確性、具體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對于“勾股定理”的教學,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能準確復述勾股定理的內容,即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并且能熟練運用勾股定理解決簡單的直角三角形邊長計算問題。”這樣的目標不僅清晰具體,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和解題能力。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目標。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和學習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確保教學目標能得到有效落實。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通過教學評價來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緊密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教學、學習與評價有機整合。在實施“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的策略時,教師應依據具體的數學定理或概念,精心策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兼具啟發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函數的應用”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可以構建一個購物場景:“小明去超市購買蘋果,蘋果的單價為每千克5元,他帶了30元,那么他最多能買多少千克的蘋果?如果他希望購買更多蘋果但資金不足,他還需要額外準備多少錢?”在構建教學情境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借助圖像、動畫等形式展現一元一次函數的應用過程,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動畫,動態地展示蘋果價格、購買數量和所需總價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觀察、思考和討論中逐步理解一元一次函數的本質及其實際應用。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小組討論、作業分析等多種途徑,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興趣點。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遇到難題的學生,教師應耐心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障礙。同時,教師還可以倡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教學情境,教師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三)實施個性教學,關注個體差異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及興趣特點等因素,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具體而言,教師應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內容并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下學習,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教師應靈活調整教學策略,既保證課程目標的整體落實,又通過個性化指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教授“探索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對于理解較慢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直觀演示法,如利用教具展示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并明確指出它們的對應邊和對應角相等,從而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全等的判定條件。同時,通過例題講解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根據已知條件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對于掌握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練習題,如給出復雜圖形,要求學生從中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并闡述理由。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參與全等三角形相關的數學競賽或課題研究活動,比如探究不同條件下三角形全等的證明方法,或研究全等三角形在幾何圖形變換中的實際應用等。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又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個性化發展,同時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運用多元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為了更好地踐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他們全面發展。首先,教師應設計多元化的評價內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還應重視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素養。例如,在教授“平行線與相交線”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合作表現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來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其次,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包括課堂觀察、作業分析、小組討論、口頭測試、實踐操作等,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這些評價方式能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再次,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又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通過及時、具體的反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促進他們的自我反思和成長。最后,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以此培養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參與評價過程,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從而實現自我提升和全面發展。
(五)強化反思總結,提升教學質量
“強化反思總結,提升教學質量”是確保教學持續改進和優化的重要環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并不斷優化教學策略與方法。具體而言,教師應樹立反思意識,將反思總結融入整個教學過程。每次課后,教師都應及時回顧教學情況,評估教學效果,總結教學中的亮點與不足。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后,教師應反思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判斷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一次函數圖像的變換規律,并思考是否存在更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難點。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反思總結,培養他們的自我反思能力。學生可以通過撰寫學習日志、參與小組討論等形式,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成果與遇到的困惑,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評價的結果作為反思總結的重要依據。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難點,從而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內容。這種基于數據的反思總結有助于教師更準確地把握教學方向,提升教學質量。最終,教師應將反思總結的成果應用于后續的教學實踐,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通過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和完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數學教學支持,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具有深遠意義。它不僅能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這一理念還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能不斷反思和優化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踐行“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