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生活在學校的“大生態”和學科、年級、班級的“小氣候”中。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讓我認識到:在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環境至關重要。面對一群性格迥異、思維活躍的“靈魂”,該營造一種怎樣的“班級小氣候”呢?我用行動探索抵達理想班級的路徑,且行且思。
一、以共同準則塑班風班魂
班主任要想為班級鑄魂,重點在于設定清晰明確的班級奮斗目標和行為準則。以下是三個為班級鑄魂的小妙招。
1.共商約定,共守規則
班級行為準則不能全是教師自上而下的要求,更不能急于求成,這一重大事項在我們班總要經過討論、修改、投票等環節才會正式發布。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師生是一個共同體,班級行為準則中必不可少的是教師行為規范。從學生的立場出發,我承諾不拖堂、不隨意發怒,課堂教學中如果出現錯誤,罰抄五十遍。若未能遵守,我也會接受相應的懲罰,如跳繩、打掃衛生等。這份約定讓我在教學生涯中收獲了高效的課堂、富有凝聚力的班級和彼此信賴的師生關系。
2.關注細節,共建秩序
班主任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學生抽屜整理習慣、衛生打掃情況等,都是班主任需要關注的重點。我們可以通過教師示范、榜樣激勵等舉措,引導學生從做好自己開始,慢慢過渡到服務班級,共建良好班級秩序。
3.用心記錄,明確方向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通過建立積極的榜樣和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實現學生個人和集體的目標。日常走進班級,我總會用手機記錄“小美好”:學生互幫互助的時刻、不懂就請教問題的樣子、打掃衛生時認真的舉動……當周要在班級宣揚什么,我就會把這些“小美好”用文字或照片的形式發到班級群,然后在一周總結時去宣揚并加個人分,通過這樣“靜悄悄的傳播”來和學生們達成共識。
二、以小組建設促自主發展
小組建設是提升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在相互觀察和互動中學習,從而增強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的能力。在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有機會成為他人的榜樣,小組成員之間通過模仿和學習來實現自我提升。
1.賦權組長,合理分組
在對學生進行了解后,我開始組建班級合作小組。我最先選定一個有領導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當組長,并不斷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當組長發現小組內哪些同桌坐在一起愛講小話,他可以通過組內商議進行座位調整。我將班里幾個需重點關注的學生安排到不同小組,然后再按照性格的動靜、思維的活躍程度、成績的層次,來合理搭配其余學生,盡量做到同桌間的互補。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我對他們都有分工:紀律監督員、衛生負責人、作業收發員……并對他們進行培訓,明確具體的工作職責,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2.創新評價,持續激勵
在管理和建設班級時,如果沒有設立相應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往往效果不佳。為了讓評價有效,每周五下午放學前我們會召開總結會,并根據學生表現來頒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小組的表現,從而更有動力去提升自己,為小組貢獻力量。
面對違反紀律的學生,我運用了富有創意的處罰方式。例如,打架的學生要擁抱十分鐘,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就在課后打掃衛生,講臟話的學生要寫出五十句夸贊的語言……處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每一次處罰之后,我都會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讓學生在不抵觸的情況下接受思想教育。這樣才能真正緩解班級矛盾,促進班級和諧。
三、以家校共育賦能學生成長
家校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理性一點兒看,家校關系的關鍵,是彼此在清楚分工的基礎上互相理解。你想要家校共育賦能學生成長,你就得讓家長看見孩子的成長。
1.創新溝通方式,構建家校和諧關系
我通過持續、多元化的溝通和反饋,與家長建立起和諧關系。
巧用非正式溝通 我們班家長經常會收到我的私信:學生書寫進步的圖片、優秀習作的片段、為班級服務的細節……我還喜歡用文字記錄學生的成長。對一些特殊學生,我從接班起就開始記錄,到學生畢業時再將記錄情況發給家長,為學生的未來教育提供一些應對措施。這些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家長和我反饋:當他們收到孩子的這些瞬間,內心充滿信任與感動。
重視正式交流 在班級管理中,除了日常反饋,我還會通過每周班級公告和每學期的家長進課堂活動、家長會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以便家長能夠與學校同頻,產生共育合力。以家長會為例,除了集體家長會,我們還會根據學生情況以及家長需求,開展一對一或者小團隊的主題家長會,讓家庭教育更有針對性。
2.挖掘家長資源,打造家校共育課堂
讓家長參與班級活動,有利于家長和班主任之間就學生發展達成共識。對此。班主任可充分挖掘家長資源,打造共育課堂。例如,我邀請了職業是心理咨詢師的家長,在班上進行青春期教育講座,與學生們共同探討青春期的愛情觀,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的“大生態”是方向,班級的“小氣候”則關乎每一個日常。我校的使命是用愛用心,為無限可能的人生奠基。我想把這份使命融入班主任工作中,讓我們班成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地方。在這里,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承擔責任,懂得團隊合作。為了更好地營造“班級小氣候”,我將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努力實現從大包大攬的管理,走向師生、家校的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