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溝通和生存的基本工具,漢語作為人類的語言之一,具有獨特的表達形式。寫作是將語言以文字形式固定下來的藝術。從碑文、題壁、銘文、書法、詩詞,到書信、廣告、報告、通知等,都是作文的不同表現形式。作文是衡量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重要手段,其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漸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能體現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能體現他們的語文素養和審美鑒賞能力。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問題分析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初中語文教師將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前提下,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教授學生寫作經驗與技巧。然而,從目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來看,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1.模板式教學,禁錮學生的思維空間。部分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時,傾向于依據作文既定的內容與題材,為學生提供一個固定模板,要求學生機械地將對應內容填入其中。如此一來,學生的創作范圍被局限于狹小的框架,產出的作文如出一轍,毫無新意可言。這種模板式教學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不利于他們語文創新能力的發展。
2.以教師教授為主,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部分教師在教授寫作技巧時,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起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掘寫作素材、積攢詞匯、積累寫作知識的作用,使得學生被動地完成寫作,無法提高他們的寫作質量。
3.教師文學知識儲備少,無法應對初中作文教學要求。在當前的中考中,作文部分的分值越來越高,題目也越來越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這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可能由于自身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方法也較為單一,導致寫作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寫作潛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學生不僅難以創作出高質量的作文,還可能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
(二)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對于初中生而言,作文寫作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詞匯量匱乏,在過往學習生活中未能積累足夠的詞匯。進入初中后由于學科增多,學生難以分配更多精力和時間用于語文詞匯積累,致使面對作文題目時提筆艱難,內容東拼西湊,文章蒼白空洞、乏味無趣,甚至出現偏題、跑題情況。其次,缺乏寫作技巧。很多學生日常能說會道、侃侃而談,但要將其轉化為文字時,卻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無法準確表達作文意圖。作文內容缺乏邏輯的根源在于學生文字表達能力欠佳,雖有想法卻難以用文字呈現。最后,缺少觀察與發現。部分學生面對作文題目時往往不知所措,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筆。因為他們平時沒有用心去觀察身邊事物,不能發現事物的特點,寫作時自然思緒全無,難以寫出契合題意的內容。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策略
(一)加強教師知識儲備,提升教學水平
語文教師在學生的寫作旅程中扮演著向導的角色,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構建作文內容。為此,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高水平的寫作能力,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學校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強化他們的寫作技能,并鼓勵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以提升教師的整體寫作水平。其次,教師個人需要不斷自我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增加文學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學生的生活,理解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反思,識別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改進,由此提升教學效果。通過多方面努力,教師能夠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提高教學水平。
(二)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通過廣泛閱讀,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積累多樣的寫作素材。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不同類型的書籍能為他們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要提升寫作能力,需要長期堅持和系統規劃。例如,學生可以制訂每月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計劃。將閱讀任務細化到每天的閱讀量,制作進度表以確保按計劃完成閱讀任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采取摘抄的方式,將遇到的優美詞匯和精彩語句記錄在筆記本上,并進行分類整理。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生很難寫出內容充實、深刻、新穎的文章。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知識,并培養他們在閱讀中摘抄和積累素材的習慣。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大詞匯量和知識儲備,這樣在寫作時就能從容應對,輕松下筆。
(三)巧用生活資源,采用多種方式教學
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教師應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1.口頭作文。口頭作文是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來完成的作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不用書面寫作。在作文的創作過程中,說和寫是不可分割的,會說才能會寫。會說的學生往往思維更為敏捷,因為在說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創作思維和快速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些能力可以使得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思路順暢。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加強學生說的能力。例如,在古詩詞賞析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一首古詩詞,并讓他們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在創作這首詩詞時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心理狀態,然后在課堂上由學生組織語言,對所選詩詞進行創作講解。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添加寫作法”的訓練。例如,給學生一個物品,讓他對這件物品進行口頭描述,再按照\"添加寫作法\"依次提出要求:“名字一加量詞一加顏色一加形狀一加地點一加修辭一加時間一加嗅覺一加動態。”讓學生在前面的詞或句子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內容,用來擴充句子,由一個詞變成一句話,再變成一段話。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能培養他們的寫作思維。
2.心情隨筆。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來源于生活。然而,初中生在寫作時常常感到虛假或空洞,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寫作素材,不知道如何開始,或者覺得沒有內容可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養成記錄自己心情的習慣。記錄的要求是要具有及時性,即在有感而發時迅速記錄下來,確保所記錄的是內心的真實感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遇到特定情境時,如何捕捉并記錄自己的感受。例如,當學生面對大海時,可以引導他們體會大海的寬廣,并聯想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意境;當看到朋友解出難題時,可以引導他們體會那種喜悅。通過持續地記錄和情感積累,學生不僅能夠豐富寫作素材,還能提升作文寫作的情感表達能力。
3.每日一記。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做一次記錄,捕捉一天中留下深刻印象或值得記錄的事件。這與心情隨筆有所不同,心情隨筆側重于及時捕捉和表達當下的情感,而每日一記則側重于回顧和記錄一天中的經歷。這種記錄可以包含記事、抒情、議論等多種文體,也可以是通過某些人或事引發的思考和觀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記敘文的方式,通過回憶組織語言,對當天的事情進行記錄。例如: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個地點,看到一位交警叔叔正在攙扶一位老人過馬路,這時綠燈已經亮起,但是車輛很默契地停在線外,紛紛為交警和老人讓路,我為交警和汽車司機點贊。學生平時多做記錄、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情感能夠準確地表達出來,可以在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時,提高寫作水平。
(四)仿寫創新,培養個性寫作
模仿寫作是學生初學寫作時的一個訓練方法。通過學習他人文章的寫作技巧,學生能夠逐步提高寫作水平。教師應鼓勵學生模仿和借鑒范文,以此作為提升寫作技能的起點。在模仿的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他們發展具有個人特色的寫作風格。例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從…到…\"的結構寫作。教師可以不限制內容和題材,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初中生的思維通常活躍且跨度大,容易產生創新的火花,能夠創作具有個性的作文。教師應該重視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一個自由探索和表達的平臺,讓他們在寫作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五)培養觀察能力與發現能力,豐富寫作內容
部分初中生在寫作時感到迷茫,不知從哪下筆,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注意身邊的寫作素材。實際上,初中生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都可以轉化為豐富的寫作素材。初中生需要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去發現生活中的細節,捕捉它們的獨特之處,并將其巧妙地融入寫作。在寫作時,初中生合理地運用這些素材,會讓作文變得有趣。無論作文的主題如何變化,積累素材始終是寫作的基礎。只有當初中生有了足夠的素材,他們才能在寫作時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培養初中生觀察能力和發現能力,是提升他們寫作能力的關鍵。
三、結語
作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初中生多從身邊發現素材,讓他們多說、多寫,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旭英.基于微寫作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4,(19):18-20.
[2]侯鳳娟.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析[J].格言(校園版),2024,(15):29-31.
[3]林昆勇.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頤[J].成才之路,2024,(11):109-112.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沙鎮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