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深心理健康教師提出“我是誰”這個哲學性問題時,看似平淡的三個字卻如同一束光直抵我的內心,讓久為人師的我不禁發出靈魂拷問:我是誰?我想要成為誰?在無盡的思索中,我逐漸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我是母親的孩子
在我的記憶深處,父親常年在外奔波,家中的一切事務都落在了母親那柔弱的雙肩上。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母親的堅韌與奉獻鋪就了我生命的底色。
當我離家去上初中,母親總會送我到村口,即便我已經走出了很遠,她的目光依舊在我的身后停留很久。她雖然學歷不高,卻篤信“知識改變命運”,反復叮囑我以學業為重。我投身工作后,母親總是溫柔地對我說:“好好干,家里的事你別操心。”慈愛的叮哼,熱切的期盼,給予了我堅定的信仰與向上的力量。
生活不易,但母親從不怨天尤人,她對待子女的無私包容,對待他人的寬容善良,對待困難的樂觀積極…如同散落的珍珠,在歲月里熠熠生輝,讓我無論面對何種境遇都能積極應對。
我是孩子的母親
教育不是父母的功課,而是父母的修行。我養育著孩子的身體,孩子涵養著我的心胸。母親這個角色賦予了我無盡的力量,教育孩子的過程使我變得堅強與寬容。我與孩子在朝夕相處中共同成長,在一一笑中相互溫暖,在雙向奔赴中彼此成就,共同見證生命的美好。
我是老師的學生
一路走來,諸多老師在我的成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初三班主任那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懵懂的我,讓我明白了要有更高的追求,不能安于現狀。這句話成為我不斷奮進的動力,激勵著我在求學道路上努力攀登。
而大學時期的經歷,讓我對師道有了更深的感悟。一次,我不慎打碎了教授的人像模具,滿心惶恐。然而,教授沒有指責我,而是在課后帶著我一同修復模具。在拼湊一塊塊碎片的過程中,與其說我粘的是破碎的模具,不如說我在修正不慎的過錯,在思悟師道的寬容與智慧。
我是學生的老師
度過意氣風發的學生時代,我走上工作崗位,完成了學生與教師的身份轉換。初為人師時,我熱情滿滿、激情澎湃,與學生同頻成長,彼此溫暖。一篇篇小作文登上報刊,一個個學生不斷進步,一句句“老師好”的問候,都讓我深感幸福與滿足。
然而,有一件事至今想起仍讓我心緒難平。那天,一名學生傷心地告訴我,家里不讓她上學了。我急忙前去家訪,憑借真誠和行動打動了家長。在我為學生繳納了那個學期的學費后,她如愿回到了教室。可到了下學期開學,她沒有到校。“一個都不能少”,心中的信念讓我再度前往她家。“你是個好老師,可是孩子已經出遠門打工了。”聽著她母親悲傷的話語,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
時至今日我仍會想,如果當時我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有足夠的能力巧妙處理這件事,或許結果會不一樣。自此以后,我深刻地明白了教育事業的任重道遠:教師唯有做到內外兼修,才能真正培根鑄魂。我更加堅定了在教育之路上繼續前行的決心,不斷提升自己,用智慧引導每一個學生,即使面對再艱難的現實,也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從青蔥芳華至青絲變白,不變的是我如磐的教育信仰。我始終致力于深耕教壇,教學理念從最初的激情點燃到潤澤心靈,教學心境從曾經的急功近利到靜待花開,教學角色從往昔的領跑者變為陪伴者。在教育事業中,我始終保持著昂揚之姿奮楫篤行,努力成為新時代的“大先生”。
我是誰?我在時光的長河中追尋自我,在生活的磨礪中逐光前行。我將懷揣著熱愛與執著,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成長,活成一道光,溫暖自己,照亮別人,傳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