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基礎教育領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念應貫穿始終。然而,受唯分數、唯升學理念的影響,一些學校出現了“疏德、偏智、弱體、抑美、缺勞”的現象,導致學生片面發展,背離了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這種現象在小學中年級的習作教學中尤為明顯。學生剛剛接觸習作,面臨積累不足、技巧不佳而導致興趣不足的困境。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發展趨勢,激發他們的寫作動力和興趣。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情境式教學法逐漸被廣泛應用。針對上述小學中年級學生在習作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運用主題情境式教學法,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或其他教學手段,有目的地創設不同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收獲知識和技能,奠定寫作基礎。
一、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現狀與困境分析
小學中年級學生正處于習作學習的初始時期,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是多方面的。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深人研究鄭州市鄭東新區美秀小學中年級學生習作現狀,歸納出以下現實困境。
(一)習作興趣不足
在語文教學領域,寫作教學無疑是核心組成部分。寫作不僅要求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他們展現出耐心與堅持。這使得小學中年級學生往往感到寫作是一種難以逾越的障礙。這種感受可能削弱他們對寫作的興趣,不利于他們寫作技能的提升和學習效果的改善。
(二)習作技巧欠佳
由于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能力各不相同。一些學生在口頭表達上展現出色,可以生動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感,然而在將其轉化為書面習作時,往往會遇到一些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習作的邏輯不夠清晰,觀點不夠明確,以及缺乏突出的中心主題。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結構與組織不足,二是內容與表達的不精確,三是忽視修改與潤色。
(三)素材積累不足
優秀的習作源于深厚的積累和細致的思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強調實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樣,也更便利,但學生習慣快速瀏覽信息,而不是深入閱讀、思考及積累素材。此外,信息技術提供了豐富的娛樂和社交選項,可能導致學生分心,減少他們投入閱讀和習作的時間,從而影響了素材的積累。
二、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策略與實踐探究
(一)創設情境,激發習作興趣
情境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通過模擬真實或想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方法強調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實踐和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的發展。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習作要求學生用正確的格式寫一封信,并正確書寫信封。課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補充書信的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幾幅傳世書信作品,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遠宦帖》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你知道書信的書寫格式嗎?\"學生討論書信的書寫格式,總結出書信包括稱呼、問候語、正文、祝頌語和落款五個部分。教師匯總學生討論的結果,并指出寫信時應重點注意的事項。最后,教師強調書寫信封的重要性,讓學生選擇給遠方的親人或朋友寫一封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書信的文化,還學會了如何正確地書寫一封信。
(二)運用情境,豐富真實體驗
在小學中年級,學生開始接觸多樣的文章類型,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等。每種文體都有特定的寫作技巧和要求。盡管類型各異,但它們在結構上有共通之處:“總一分一總”模式,開篇點題吸引讀者,結尾總結并啟發思考。為了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我們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將習作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捕捉靈感,將個人感受融入習作,使習作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我們中年級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時,產生了思考:能否把游戲搬到課堂中來,讓學生邊體驗邊習作?再三篩選后,我們選擇了“嗑瓜子”游戲,提前準備好裝有瓜子的信封。上課伊始,教師將其以禮物的形式送給學生。從學生領取信封到猜測信封里瓜子的數量,從打開信封到拿出瓜子,從教師公布游戲規則到學生準備游戲,從游戲開始到游戲結束,學生的心情經過了一系列的變化。教師抓住此契機,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心理變化及時記錄下來。圍繞“嗑瓜子\"這一趣味性的情境,學生運用所學的習作技巧,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的主題教學使學生思路更加清晰,習作結構也更加完整。
(三)探索情境,積累習作素材
為了避免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無話可說,無事可述”,彌補素材不足的短板,讓學生在主題情境式習作中游刃有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與特定主題相關的優秀作文范例,并在情境模擬中分析文章的結構和語言,學習如何組織文章和運用語言;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積累習作素材。
教師采用主題情境式習作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體驗不同的情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從而使學生更加真實、深刻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寫出有深度、有文采的文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和輔助者的角色,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習作練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小學中年級主題情境式習作的實踐研究”的成果。課題批準號:2024YB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