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媽媽,今天作業做完了,我出去玩了。”“好的,去玩吧,玩得開心!”
孩子從書房出來和我打了個招呼,就抱著球匆匆出門了。身邊朋友滿臉不可思議:“你不檢查一下作業嗎?萬一他騙你的怎么辦?”我也一驚,我從來沒有想過,更不認為孩子會為作業而騙我。為什么我如此篤定呢?
可能是因為那個夏日的午后。
那天,四歲的兒子用蠟筆在白墻上自由揮灑,童年的天真被涂抹得五顏六色。可是,那面干凈的白墻是我特意為照片留出來的。
看著孩子等待夸獎的稚嫩笑臉,我是沖過去大罵一頓,還是違心夸贊、放縱孩子的行為?還好,我都沒有做。我微笑地走到孩子身邊,摟住他小小的肩膀:“這張畫五顏六色的,涂得也好看,可是我想把這幅畫裱起來掛在家里的展示墻上,還想把它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欣賞,可惜不行啊。”孩子看著我,又看看墻,若有所思:“我把它畫在紙上就好了。”“是啊,畫在紙上就好了,我猜墻也是這樣想的。”“好的,媽媽,那我把墻擦干凈,以后就在紙上畫。”兒子頭也不回地跑去拿了一塊大大的抹布。
當一個家庭可以無條件接受孩子的錯誤,當一個孩子可以在家庭中被完全接納,那他就沒有欺騙的必要,因為在他的心里,生活中沒有不可饒恕,只有偶爾的失誤而已。
2
也可能是緣于上小學的某一天。
放學的校門口,一個個孩子小鳥一樣飛出來奔向父母。可是兒子卻嘟著嘴,慢慢踱出校門,看見我就一頭栽在我懷里,“哇”一下哭出來。我拍著懷里這個毛茸茸的小腦袋:“發生什么了?”“我的數學……只考了……70分……”兒子泣不成聲。
我摟著孩子,穿過校門口擁擠的人群,慢慢往家走,一路的啜泣讓回家的路顯得格外長。回到家,我從書包里拿出試卷,和孩子一起分析失分點。之后,我針對錯題準備了例題、練習,三頁紙涵蓋了這個單元學習存在的問題。“考得不好真悲傷,對吧。媽媽的學生也都是這樣的,每次我發卷子都有哥哥姐姐哭呢。但是,娃,這兩周,我們把這三張紙講完,媽媽保證你考90分!”“真的嗎?”“當然,100分可能有點困難,90分,沒問題。”
以后的每天,書桌前那個伏案的小小身影,對著三張紙片來回琢磨。在不知不覺中他會發現,比分數更重要的是通過考試檢驗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面對考驗堅韌不拔的意志,即使考得不好,父母也能理解他,幫助他積極面對。既然如此,孩子就不會遮掩分數,更沒有必要向父母隱藏自己的學習問題,而是坦然地向父母求助。
3
更有可能是因為一個冬天的夜晚,我在書房里仔細備課,“糟糕,我犯錯了。”我突然拍了拍大腿。
“媽媽,怎么了?”孩子好奇地從書本中抬起頭來。
“媽媽今天上課把‘楚王好細腰’里的‘楚王’講成楚威王了,應該是楚靈王啊,我明天要去和學生訂正一下。”
“啊,老師也會講錯啊,你還和學生訂正。”孩子不可思議地看著我。
“這不奇怪呀,老師也會犯錯,每個人都會犯錯,錯了就趕快改過來唄。你們老師從來沒有犯錯嗎?”我輕松地問孩子。
孩子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有的,上次我們數學老師講鼴鼠沒有視力,后來我查了資料,鼴鼠是看得見的,只是眼睛被毛擋住了。”孩子語氣很篤定,對老師的錯誤記得特別清楚。瞪著大眼睛的孩子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接著問:“那你不怕學生笑話你嗎?”
“你的數學老師講錯了鼴鼠知識,你笑他了嗎?”我笑著反問他。
“不會不會,我沒有笑他,我后來還特意把書帶去告訴老師了。”
“對啊,數學老師不知道生物知識,語文老師不一定準確掌握歷史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盲區,錯了就認,認了再改唄。”
錯了就認,認了再改。孩子嘴里念叨著這簡單的八個字,若有所思。當父母敢于袒露脆弱,孩子便學會擁抱真實;當家庭容得下試錯的聲音,成長就擁有修正的勇氣。
蒙特梭利說:“真正的紀律源于自由,而非約束。”那個奔向球場的背影如此坦蕩,是因為他知道身后永遠有塊可以擦拭重來的白墻,有張允許反復演算的草稿紙,有個會坦然說“媽媽錯了”的真實榜樣。教育就藏在這份信賴里。
編輯"喬可可"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