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崗課賽證”融通理念為高職院校數控專業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對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和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數控加工工藝與精密加工技術”課程為例,闡述了“崗課對接”“證課融通”“賽課融通”的課程改革思路,通過重構課程體系、優化教學組織形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等舉措對“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進行了探索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推動了課程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為培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新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崗課賽證” 數控技術專業 五軸加工 課程改革
1 緒論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承擔著為各行各業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對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了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必須“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育人模式不動搖,并不斷強化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1]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首次提出“探索‘崗課賽證’相互融合,把住‘1+X’證書制度質量關,引導職業學校充分利用行業龍頭企業在專業人才培養和評價方面的成熟標準,結合自身實際,充實改造提升相應課程和專業。”[2]同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出“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開發模塊化、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實踐能力”[3]的新要求。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為數控技術專業的課程改革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2 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制造業正朝著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方向飛速發展。自《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頒布以來,以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德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拓璞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國產五軸機床生產企業迅速發展,國產五軸機床的銷量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五軸加工技術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此外,傳統數控技術專業《數控加工工藝》課程教學內容陳舊滯后,對高速切削加工技術、五軸聯動加工技術等前沿內容鮮有提及,仍側重于傳統三軸加工工藝的理論講解,與產業的實際需求嚴重脫節,削弱了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因此,《數控加工工藝》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亟需重構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和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出契合行業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 “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改革思路
3.1 “崗課”對接
“崗”是指與專業緊密對應的崗位(群),它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課”則是圍繞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而精心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實地走訪制造企業、與一線員工和管理層訪談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目標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職責范圍和技能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本專業對應的高端就業崗位為五軸加工中心操作員和五軸編程員。“‘課’是教學改革的核心”[4],“緣‘崗’而設,隨‘崗’而改”[5]。課程體系構建“要本著‘夠用、實用、應用’,以及‘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操作’的原則”[6],課程內容設置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基礎到綜合的認知規律,同時體現基礎性、前沿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征。由此,對《數控加工工藝》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形成了《數控加工工藝與精密加工技術》這門新課程。該課程吸收了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融合了高速切削加工技術與五軸加工技術。在教學中實施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來獲取知識、技能和經驗,鼓勵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積極思考、嘗試解決各種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是團隊協作者、任務完成者和問題解決者,而教師更多地扮演引導者、組織者和咨詢者的角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資源支持,引導他們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務,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3.2 “證課”融通
“證”主要指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它是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也是對學習成果的一種認定。證書設置以社會需求、企業崗位(群)需求為導向,具有專業性和市場化的特征[7]。在課程內容中滲透職業資格考核的內容與要求,使學生能夠獲得學歷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培訓證書。[8]本課程對接精密數控加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該標準主要面向高端裝備制造、機械零部件制造、模具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儀器儀表制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等產業的現場技術人員、工藝人員及數控編程人員。課程內容涵蓋了初級和中級兩個技能等級所需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將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與職業技能要求有機融入零件的五軸數控編程、虛擬仿真、觸碰式對刀、測頭跳動調節與測頭標定、在機測量與尺寸補償加工等典型工作任務,創設沉浸式學習情境,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精準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3.3 “賽課”融通
“賽”主要指“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和“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它提供了展示“教”與“學”效果的平臺,是優化課程結構和更新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本課程以各級大賽為引領,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研,推動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賽”是技能學習的標桿。[9]學生積極參加與課程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如“精雕杯”數控加工技術校賽、五軸精密加工技術市賽、數控多軸加工技術省賽和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能夠將課程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大賽實際項目中,在實踐中鍛煉專業技能、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學生在競賽中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實踐經驗,能夠為其“專轉本”升學提供助力或使其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教師參加教學能力大賽,或者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又或師生同賽,均能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研究,持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推動課程改革深入開展。“‘賽’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高端示范和引領,是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助力器”[10]。通過“賽”和“課”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育人能力。
4 “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改革實踐
4.1 優化教學組織形式
本課程基于企業真實生產項目和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師引導學生聚焦工作任務,在組內展開深入研究與細致分析。同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熱烈討論,緊密聯系所學知識,共同探究完成工作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給予適當的啟發、引導、幫助和示范。任務完成后,師生共同開展評價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敢于展示工藝方案,激發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查自糾,不斷完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虛擬仿真技術和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4.2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課前,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討論話題。這些話題既緊密關聯新知,又融入了對舊知回顧。學生們在平臺上踴躍發言,將自己的思考與理解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教師從學生闡述觀點的準確性、完整性,以及對知識的遷移運用等多個維度獲取關鍵信息,精準判斷學生當前的知識基礎,為后續實施針對性教學提供依據。課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協作學習,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在小組協作中,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表達觀點,傾聽他人意見,協同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完成工作任務。在此過程中,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均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在“練中學”,不僅強化了技能,鞏固了知識,而且培養了他們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
4.3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評價是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本課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相結合,理論知識評價和職業能力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企業評價相結合。除了將職業技能及有關職業素養安排在線下考核外,其余均放在線上考核。為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課程增設了安全考試環節,考試內容包括精雕機安全操作規范和安全生產基礎知識,課程要求安全考試滿分才能通過考核。課堂表現主要關注學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務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貢獻度、與教師和同學的溝通與交流情況。在職業技能考核方面,重點考察學生獨立操作設備的能力、對新技術與新方法的應用能力。如使用測頭對零件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進行在機檢測及尺寸補償加工、對刀儀標定等。在職業素養考核方面,重點考察學生到課率、7S標準執行情況、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課程建立自評、組內他評和教師評價的多元評價體系,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職業素養。在實施過程中,自評階段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課程學習中的態度,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激發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在組內他評階段,組員依據評價量表,從團隊協作、任務完成質量、溝通交流情況等方面,展開互評。教師則綜合課堂表現、作業、單元測試完成質量、考試成績以及實踐活動等多個維度,給予全面的評價。企業評價側重于學生的實操表現,重點考察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職業素養。此外,將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獲獎成績和參與科技社團的活動情況納入增值評價范圍,保證了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4.4 課程改革成效
本課程采用“崗課賽證”融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學習資源得到了更充分地利用,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大幅提升。學生學習目標變得愈發清晰明確,作業和測試的正確率顯著提高,對零件精度控制也更加精準,展現了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嚴謹細致的職業素養。教師依托課程,選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取得了多項省級獎項,部分獲獎選手被北京精雕集團有限公司直接錄用,實現了高質量就業。數控技術專業部分畢業生被企業高薪聘為五軸加工中心操作員和五軸編程員,成為該領域的高技能人才。在參加教學能力大賽方面,教師團隊積極備賽,深入剖析課程內容、不斷打磨教學細節、創新教學方法、注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巧,了解了教育教學的最新趨勢和動態,積累了寶貴的參賽經驗,拓寬了教學視野,更好地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此外,本課程獲得了學校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在線精品課程立項建設,為課程帶來了更多的資源支持。
5 結語
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改革契合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律,提高了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適應性,促進了學生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發展,同時充分發揮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實現了校企雙方的合作共贏和資源共享,推動了產教融合向更高水平邁進。課程團隊將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錨定產業需求,秉持匠心精神、持續優化課程內容,全力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產業轉型升級賦能,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金項目: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校級科研課題“‘崗課賽證’融通的‘五軸聯動加工類’課程改革與實踐”(編號:JSITJY202304);江蘇省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培訓項目(編號:2023QYSJ046);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在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答記者問[EB/OL].(2021-10-12)[2025-02-01].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8.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的通知》(教職成〔2021〕3號)[EB/OL].(2021-04-26)[2025-02-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2104/t20210429_529235.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2021-10-12)[2025-02-01].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4]曹元軍,李曙生,盧意.高職產業學院“崗課賽證”融通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07):50-54.
[5]王麗新,李玉龍.高職院校“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內涵與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6):5-11.
[6]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08):5-10.
[7]馬玉霞,王大帥,馮湘.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高職課程體系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1(23):107-111.
[8]曾天山.試論“崗課賽證”綜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43(05):98-107.
[9]葉楊翔.“崗課賽證創”綜合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4,45(05):33-37.
[10]羅洪艷,閆運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實踐困境與路徑突破[J].職業技術教育,2023,44(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