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情景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緊密圍繞單元培養目標,以故事脈絡為指引,帶領學生全程積極參與,促使學生掌握“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的技能。基于此,以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范例,將其中的課文《西門豹治鄴》創新性改編為情景劇,指導學生通過參與情景劇活動前的籌備、活動中的展示以及活動后的評議,深度挖掘課文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并探索將其與單元內其他課文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度融合的路徑。
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主題分析
本單元聚焦“歷史傳說故事”主題,精心編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門豹治鄴》故事二則》三篇課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講述了七歲的王戎面對路邊果實累累的李樹,敏銳地判斷出這些李子必定苦澀,最終得到眾人驗證的故事。這一情節生動體現了王戎的聰慧與洞察力,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崇尚智慧的精神。《西門豹治鄴》則通過西門豹巧妙懲治惡勢力、保護百姓的事跡,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正義的力量。西門豹的機智與果敢,不僅為百姓帶來了安寧,也傳遞了正義必勝的信念。《故事二則》則講述了兩個富有啟示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講述了蔡桓侯因拒絕扁鵲的治療建議而最終不治身亡,凸顯了扁鵲勇于直言、敢于擔當的精神,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對勇敢品質的推崇。第二個故事則通過紀昌在飛衛指導下刻苦練習射箭,最終成為神射手的經歷,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勤勞與堅持的價值。
上述四則故事,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初步領悟“智慧、正義、勇敢、勤勞”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其中,《西門豹治鄴》作為本單元的重點課文,集中體現了這些傳統文化價值。無論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展現的智慧,還是《故事二則》中分別體現的勇敢與勤勞,都在為《西門豹治鄴》情景劇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這些課文相輔相成,共同為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二、 《西門豹治鄴》一課的情景劇活動架構
“課堂是多元聲音交響的世界”,為使該課文演繹為精彩的課堂華章,深度挖掘并拓展其中的“智慧、正義、勇敢、勤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至單元其他課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課文改編為情景劇,借助情景劇活動前的籌備、活動中的展演、活動后的復盤,促使上述傳統文化內涵浸潤單元教學全過程。
(一)情景劇活動前:引導學生初涉深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應高度重視臺詞的擴寫與創作環節,為培育學生“具有正確、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筑牢根基。為此,教師需依據課文既有臺詞,結合多元場景,輔助學生剖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與心理動態。繼而,要求學生分組協作,根據人物性格與心理變化軌跡,完成臺詞的擴寫與創作任務。
在臺詞擴寫層面,聚焦老大爺與西門豹兩位人物。西門豹通過與老大爺的問答,探尋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根源。教師應以該場景為依托,指導學生研讀對白,體悟西門豹正氣凜然的性格與不斷質疑的心理,以及老大爺待人誠懇的品性與悲觀失落的心境。以“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成因是什么?‘給河神娶媳婦’一語出自何人?新娘源自何處?漳河是否發過大水?”等問題為線索,指導學生開展臺詞擴寫。
在臺詞創作維度,涉及姑娘、巫婆、官紳等角色。教師應以河神娶媳婦之日為背景,借姑娘的滿面淚痕,讓學生感知其脆弱內心與悲傷情緒;透過巫婆被投漳河、官紳們惶恐不安、面如土色之態,使學生洞察這些反面角色虛偽狡詐的本質與心虛膽怯的心理。尤為關鍵的是,教師應指導學生創作諸如“不要!我不要去找河神!”“求求你了,不要讓我去催巫婆了!”“求求你饒了我們吧!我們以后不再謀財害命了!”等反面人物臺詞,并與正面人物臺詞精妙融合,讓情景劇劇本鮮活而立體。
(二)情景劇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悟典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線教師應當把握“知識要素”與“過程要素”,情景劇作為側重過程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顯著助推作用。《西門豹治鄴》情景劇活動涵蓋“現場調研”“制裁巫婆和官紳”“興修水利”三個場景。在各場景中,教師應依據不同情境配樂,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生動的動作演繹與精彩的口語講述,塑造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
在首個場景,以西門豹與老大爺的現場對話為核心,搭配悲戚色彩的音樂,營造凄涼氛圍。飾演西門豹的學生神情肅穆,扮演老大爺的學生神色哀傷。譬如,扮演老大爺的學生可低頭嘆息回應:“哎!哪家有年輕的女孩,巫婆就帶著人到哪家去選”。
第二個場景涉及西門豹、姑娘、巫婆、官紳等諸多人物,教師在動作展示與口語敘述指導中,務必引導學生聚焦人物性格與心理變化。以姑娘為例,其心理起伏明顯,起初以為大限將至而慟哭,高呼“我不要嫁給河神!”“我害怕巫婆!”“我要媽媽!”;待西門豹將其救下,頓時轉悲為喜,連聲道謝“謝謝西門豹!”“我終于可以和媽媽在一起了!”“我終于可以正常生活了!”甚至跪地叩謝。鑒于此,教師在場景配樂時應根據情境變化靈活切換,前段采用悲傷的旋律,后段則轉為喜慶的樂章。
第三個場景雖無對白,教師仍可播放歡快配樂,展示學生預先準備的豐收田地圖片,齊聲贊頌西門豹,以此為情景劇收尾,升華情感高度。畢竟,中國人是很講究情意感通能力的。
(三)情景劇活動后:引導學生品鑒廣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不僅要依據學生在情景劇活動中的綜合表現予以全面評定,還應結合活動的三個場景,組織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強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例如,在第二個場景,西門豹與巫婆、官紳們展開語言與動作的交鋒。西門豹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神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神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對官紳頭子道:“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對官紳們講:“怎么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究:這些言辭中,哪句最能彰顯西門豹的智慧?哪句最能凸顯西門豹的正義感?哪句最能突出西門豹的勇敢?哪句最能體現西門豹對勤勞百姓的體恤?
扮演西門豹的學生需圍繞“表演時,自身懲治惡人的豪邁之氣是否得以充分展現?”展開自我評價。其余學生則通過觀察西門豹扮演者的言行舉止,評判其是否真切融入嚴肅情感,是否切實傳遞“智慧、正義、勇敢、勤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蘊。
鑒于西門豹是該劇核心人物,扮演此角色的學生應在教師指導下,依據表演前的臺詞準備、表演中的動作及語言呈現,針對“智慧、正義、勇敢、勤勞”四個關鍵維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予以點評。其他學生依據點評內容予以補充,最終推動上述傳統文化內涵在情景劇活動中落地生根。
三、將《西門豹治郵》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展延伸
上述圍繞《西門豹治鄴》開展的情景劇活動,旨在為核心素養的落地營造更優條件,憑借“智慧、正義、勇敢、勤勞”等傳統美德滋養學生成長。與此同時,教師可將本課情景劇活動拓展至本單元的其他課文。
以《王戎不取道旁季》為例,課文講述王戎七歲時,與同伴出游,見路邊李樹多果,同伴欲摘,王戎止之,斷言為苦李,后經檢驗果如其言。教師可引導學生以王戎為軸心,借其與同伴的對話展開臺詞擴寫與創作,繼而依據創作內容進行情景劇表演,表演結束后要求學生復述課文情節,以此幫助學生體悟王戎所展現的智慧,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
以《故事二則》為例,文中蔡桓侯拒扁鵲之治而病故,紀昌從飛衛學射終成高手。兩篇故事各涉兩人,教師可安排同桌依據課文內容進行對白與動作演繹,鼓勵學生結合文本拓展語言、創新動作。表演完畢,要求學生復述故事經過,引領學生領會扁鵲的勇敢、紀昌的勤勞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在單元教學的尾聲,教師可舉辦《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門豹治鄴》和《故事二則》的情景劇聯合會演,組織學生復述這三篇課文內容,使“智慧、正義、勇敢、勤勞”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成為該單元教學的亮點。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教學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鐘啟泉.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朱小蔓.愛的聯結:朱小蔓演講錄[M].劉慧,黃斌,李敏,選編.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5]吳剛平,郭文娟,李凱.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
王榮榮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西陽回族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