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實踐性是時代的迫切呼喚。當下,學校德育仍存在著“說教化”“灌輸化”等弊端,嚴重削弱了育人功能。為了扭轉這一局面,班主任需將德育引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在現象學大師胡塞爾看來,“生活世界”是一個“鮮活的、先于科學世界而存在的、預先給予的世界”。讓德育回歸生活世界,意味著要讓學生的德育實踐深深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為此,班主任要引導學生與生活對話、與生活互動。綜合實踐可以讓學生與生活展開自由、平等的對話,它不僅要求學生親身體驗、動手實踐,更注重在實踐中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綜合實踐能讓學校德育真正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一、綜合實踐:探尋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切入點”
當下,德育亟待根本性變革,需從傳統的單向度傳遞轉變為多向度交流。其中,“綜合實踐”是關鍵。如果班主任在教學中忽視綜合實踐,忽視學生與客觀世界的對話、互動,僅僅滿足于“說教”,那么,學生便無法獲得道德智慧,更難以形成真正的德育素養。學生通過對教材中德育知識的記憶所獲得的道德知識是蒼白、空洞的,一旦面對真實的外部世界,這些知識往往會瞬間瓦解。這也就是我們在德育實踐中面臨的困境,即“學校德育三年功,社會變化一分鐘”。所以,綜合實踐不應是異化意義上的“勞作”,而應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全面解放、舒展。正是借助于綜合實踐,學生與客觀的外在世界展開全面對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德育。
綜合實踐的目標,是為了讓德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學生德育認知、感受、體驗的“切入點”。依托實踐,學生能真正地與外部的客觀世界對話、互動。經由實踐所獲得的德育知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德育知識,才能轉化為德育經驗、德育智慧,進而內化為自身的德育素養。綜合實踐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德育認知,而且能深化學生的德育感受與體驗。在綜合實踐中,學生能真正形成“是非”“善惡”“美丑”的觀念。實踐教育人、實踐改造人、實踐磨煉人、實踐成就人。正是在長期的實踐中,人的生命才得以不斷地豐富、成長與發展。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低碳環保”作為一種至關重要的理念,理應納入德育的目標范疇。過去,很多班主任在向學生傳授“低碳環保”理念時,往往會講述“低碳環?!钡闹匾?,很少觸及日常生活中對“低碳環保”理念的積極踐行方式。在新時代,我們認為應當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樹立“低碳環保”理念,并借助于班級這一組織來引導學生積極地踐行。為此,筆者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班會、社團活動等,向學生滲透“低碳環保”理念,同時輔以適當形式的環保教育,并探尋德育與綜合實踐融合的更多“切入點”,將“低碳環?!苯逃c學生的日常生活、綜合實踐等結合起來,如引導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統計調查汽車尾氣排放量;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垃圾分類等。
垃圾分類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培育學生“低碳環?!崩砟畹闹匾ナ?。在德育實踐中,筆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隨后鼓勵學生走進小區,擔任垃圾分類義務宣講員。令人驚喜的是,有的學生不僅認真完成社區義務宣講,而且還利用周末深入到小區進行監督,幫忙分揀垃圾,對小區業主進行積極的榜樣教育。從德育目標實現的角度來看,這種綜合實踐教育效果顯著,它不僅讓小區業主養成了垃圾分類的自覺習慣,改善了小區的面貌,而且深化了學生的“低碳環?!崩砟?。這種融合了綜合實踐的德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無痕德育,它對學生的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
綜合實踐是探尋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切入點,也是提升德育有效性的重要載體。在小學德育過程中,班主任要將綜合實踐教育與德育緊密結合,主動聯系學生生活。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班主任要以實踐為手段,以德育為目的,讓學生投身于真實的生活場景之中,而非簡單地說教。在綜合實踐中,不僅實踐的內容具有育人的功能,實踐過程本身也具有育人功能。作為班主任,要充分發揮綜合實踐課程育人的多樣化功能,彰顯綜合實踐育人的多重價值。
二、綜合實踐:探尋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交互點”
綜合實踐是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重要載體。作為班主任,要積極探尋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實踐點”。綜合實踐不僅是人對生活世界的對話、交往,更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交往。因此,回歸生活世界不僅是讓學生回歸人與自然的世界,更是讓學生回歸人與人的社會世界。正是在社會世界中,才能更加彰顯綜合實踐的德育意義和價值。在社會生活中、在綜合實踐中,彰顯著人之為人的本質。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梢赃@樣說,如果沒有綜合實踐,就無法孕育、生長出諸如合作、共贏、集體、利他等的觀念、美德。
德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不僅是要讓學生認識世界,更在于引導學生改造世界。在改造生活世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真正地投入生活。生活不是享受、躺平,而是要努力奮斗、積極實踐、大膽創造。唯有實踐的人生,才是真正美麗的人生。在綜合實踐中,人確證與表征著自我?;蛘哒f,在綜合實踐成果中,人的本質力量得以彰顯。作為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積極探尋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交互點”。
比如,在對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教育時,筆者設計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班會課、家長會等向學生展示我國在綠色環保方面一些好的做法。用一些守護綠山清水的典型事跡來教育學生、感化學生,引導學生從學校、家庭、社區的植樹綠化活動入手,嘗試種植花草樹木。如此,可以通過學生的雙手來美化環境,更能引導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
筆者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向綠化工人、園丁叔叔學習種植樹苗、花草。在與綠化工人、園丁叔叔等對話、交往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施肥、澆水、修剪樹枝等實用技能。綠化工人、園丁叔叔對花草的呵護和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學生。
從德育目標實現的角度看,這樣的綜合實踐,不僅增進了學生彼此之間的情感,還締結了學生與綠化工人、園丁叔叔的情感紐帶,這體現出德育過程與德育結果的吻合性。
道德起源于人與人的對話、交往。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的人際對話、交往。要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養成樂于助人和精益求精的品質。在融人綜合實踐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意識地磨煉學生的意志,規范學生的行為,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對話與交往,勇于合作、取于創新。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還要相機滲透、融入相關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綜合實踐:探尋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回歸點”
自主建構、創造是學生綜合實踐教育的“回歸點”。德育實踐不是讓學生成為機械、被動的學習者,而是成為積極、主動的意義建構者和創造者。對學生來說,回歸生活世界的德育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激發創新、創造能力。綜合實踐的過程就是道德引領、道德創造的過程。唯有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人類社會才能走向完美。正是在綜合實踐中,人類才能超越歷史、超越現實、超越自我。這一超越的過程,就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過程。由此,綜合實踐創新與創造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綜合實踐以實踐主體的完善為根本性目的,不僅包括實踐主體能力的提升,還包括心理和精神的完善。在綜合實踐過程中,班主任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內容、形式的創新,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工具、實踐制度的創新等。
比如,在利用社團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參加鄉土特色綜合實踐活動做“陶泥”時,筆者不僅引導學生學習“捏”“盤”“拼”“印”等相關的技能技巧,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創新。為了催生學生的創新,筆者引導學生參觀博物館,學習陶泥文化,了解陶泥的歷史。這樣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文化融入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
從目標實現的角度來看,在綜合實踐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讓學生掌握陶泥的制作技法,學習大國工匠精神。班主任還要引導學生在制作材料、制作方式、制作流程、制作資源等方面大膽創新。班主任鼓勵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創新,彰顯了綜合實踐的德育功能和德育價值,意味著綜合實踐德育是對傳統灌輸德育、填鴨德育、說教德育、告知德育、規訓德育等的批判、超越,說明綜合實踐是德育本真價值和意義的回歸,綜合實踐是德育生活化的應有之義、應然之舉。
作為班主任,要將綜合實踐教育與德育融合起來,以綜合實踐教育帶動學生的德育,將德育寓于綜合實踐教育之中。在綜合實踐教育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不能僅停留在掌握綜合實踐技能、技巧的層面上,而應當鼓勵學生在綜合實踐中超越、建構、創造。在超越、建構、創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性道德人格。

綜上所述,常規的德育往往不符合、不適應學生的德育心理,而基于生活世界自然展開的實踐德育,注重學生的德育感受與體驗,因此是一種針對性、實效性較強的德育模式。作為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在實踐中認識世界,在實踐中改造世界,在實踐中展開人與人的交往。綜合實踐不僅深化了學生的德育認知,更培育了學生的德育品質,優化了學生的德育行為。綜合實踐開啟了德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之門。
[參考文獻]
[1]周月芬.德育建設背景下中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策略分析[J]智力,2024(24):69-72.
[2」胡軍,李卉.基于單元的綜合化教學: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以“我愛我家”教學活動為例[J].中國教師,2023(0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