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8.020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behavior-based pricing (BBP)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the e - commerce environment.The paper constructs a network channel decision-making modelcomposed ofa manufacturer and a composite e-commercepatformandconsiderstwosituations:themanufacturerestablishesanonlinedirectsaleschanneltoompeewith the composite e - commerce platform,and the manufacturer enters the composite e - commerce platform to compe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in profits, consumer surplus and social welfare of manufacturers and composite e - commerce platformsunder theBBPstrategy.Theresultssowthatinbothases,themanufacurerwilloferlowerpricesfornewcustomers,ndteoposite e - commerce platform isalsowlingtosetalowerpriceforthenewcustomers inthefirstcase,butinthesecondcase,thepricing strategy of the composite e - commerce platform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ommission rate; in addi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BP strategydoes notnecessrilyincreasethe profitsofdecisionmakers;throughthecompaisonofconsumersurplusadsocial welfare, it is found that the manufacturer's sales on the composite e - commerce platform is better than the manufacturer's self-built network direct saleschannel.
Key words: behavior-based pricing; two-stage dynamic game; channel selection
0引言
社會經濟的發展豐富了消費者的購買選擇,也強化了企業抓取消費者數據的能力。企業運營管理時,公司通過掌握消費者的購買歷史記錄,如網頁瀏覽歷史、消費者發布的社交動態、購買歷史等信息,從而對新、老顧客制定不同的價格。這種根據消費者消費信息進行的區別定價被稱之為基于消費者行為定價(behavior-based pricing,BBP)。由于BBP策略為企業擴大需求并鞏固老顧客忠誠度提供了便利,所以企業更愿意將BBP策略與線上銷售相結合。然而,現今的文獻大多是研究傳統雙寡頭企業的BBP策略選擇,所得結論放在不對稱的供應鏈背景下是否依然成立?鑒于此背景,存在BBP策略下,復合電商平臺和制造商應該怎么區別新老顧客?不同渠道構建情況下的BBP效果是否相同?制造商和復合電商平臺在哪種渠道銷售模式下獲利更多?本文就此問題展開研究。
與BBP策略相關的文獻,Wang etal研究了在兩階段雙寡頭市場中,當雙方都能在第二階段提高產品質量時,競爭廠商的定價策略選擇問題。Garell etal研究了兩階段雙寡頭市場中產品縱向差異化的價格個性化問題。Ziari et al.3提出了一個新的兩階段模型來證明分銷系統中的主要實體之間的Stackelberg競爭。周雄偉等研究了質量差異化產品受BBP策略影響下的定價策略。分別考慮兩種網絡外部性對差異化產品價格、需求和利潤的影響。馬東升等也研究了差異化產品的定價歧視問題。分析了BBP策略對競爭性企業的影響以及雙方的最優定價策略。上述研究都是考慮企業間的橫向競爭,而馬東升等與本文研究相似,也從供應鏈的角度探索新興的電商平臺對BBP策略的應用。本文針對“自營”和“傭金”兩種模式的復合電商平臺,充分探究BBP策略對需求和利潤的影響。張凱也與本文研究的BBP策略相似,都是研究電商平臺供應鏈的BBP策略。但同時考慮了價格不公平感和優越感等對均衡結果的影響。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網絡渠道構建策略的有關研究已經較為成熟。如宿昊研究了電商平臺為制造商提供數據賦能服務,制造商應該怎樣進行渠道策略選擇。而王辰宇等則研究了制造商銷售兩個相似產品時的營銷渠道選擇問題以及渠道下直播策略對均衡結果的影響。江臻怡等[則在由一個零售商和一個異質品制造商構成的供應鏈情況下,研究異質品制造商在面對零售渠道和直銷渠道時應該如何選擇渠道策略,與本文的渠道構建相似。經有國等也考慮了制造商是否應該選擇直銷渠道進行入侵。袁玥[12研究了生產質量差異化產品供應商的渠道入侵策略以及不同策略下企業的利潤和消費者剩余變化。馬敬佩等[13]研究了批發和代理兩種模式對供應鏈利潤的影響。
綜上所述,目前相關文獻主要研究BBP實施主體不同對均衡結果的影響,研究主體多是傳統雙寡頭企業。本文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文獻研究BBP策略多是研究實施BBP主體的區別,而本文則是將BBP策略與渠道選擇問題相結合;二是區別于傳統渠道,本文將BBP策略與復合電商平臺結合起來研究。
1問題描述與基本假設
本節考慮由一個制造商A和一個復合電商平臺B組成的兩級供應鏈,研究在雙方同時實施基于消費者行為定價策略時的制造商網絡渠道的選擇問題。供應鏈結構策略有兩種(F、E),如圖1所示。第一種是制造商A自建網絡直接渠道銷售自己的產品,復合電商平臺B也同時在自己的網絡渠道銷售自己的同質產品;第二種是制造商A選擇支付一定的傭金在復合電商平臺B銷售自己的產品。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間的競爭是基于消費者行為的兩階段競爭:第一階段制造商A和復合電

商平臺B同時決策自己的產品價格
和
;第二階段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根據顧客第一階段的購買記錄來制定價格決策,制造商A為第二階段仍購買自己產品的老顧客提供價格
,為從復合電商平臺B轉移過來的新顧客提供價格
;復合電商平臺B分別為新老顧客提供價格
和
。
下面分別針對模型F、E構建兩周期博弈模型。為了簡化模型和求解的復雜性,本文基本假設如下。
第一,供應鏈兩周期博弈中,制造商A為主導者,復合電商平臺B為跟隨者。
第二,制造商A、復合電商平臺B和消費者具有理性預期,即第一階段決策受到第二階段的影響。假設消費者、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具有相同的貼現因子,均為1。
第三,制造商A進駐復合電商平臺B后除傭金外的單位銷售成本為零。
第四,平臺固定使用費用為外生變量。本文研究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的短期行為,平臺固定使用費用足夠小且不會變,更不會對制造商A的渠道選擇決策造成影響,為簡化分析令其為零。


2模型建立
借鑒Hotelling模型, ν 為產品的基礎價值, ν 足夠大使得每個消費者都能購買一單位產品。假設所有消費者均勻分布在0到1的直線上,復合電商平臺B位于端點0處,制造商A位于端點1處,每個消費者每一階段僅能購買一個單位的產品。那么, x 處的消費者選擇復合電商平臺B的購物成本為 t x ,選擇制造商A產品的購物成本為 t ( 1 - x ) 。據此可知,消費者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和制造商A產品的效用函數分別如下。


因此,在供應鏈成員進行兩階段動態定價策略下,消費者會通過觀察兩商家不同階段的價格來進行選擇性購買,企業則通過消費者購買信息來預測消費者行為以便制定合適的銷售價格。
2.1制造商自建網絡直接渠道情形(模型F)
在模型F中,制造商A建立網絡直銷渠道銷售自己的產品,復合電商平臺B同時在自己平臺銷售自己的產品,從而使得兩渠道產生直接競爭。
2.1.1 第二階段
根據消費者購買的兩階段特征,利用博弈論中的逆向思維,首先分析消費者第二階段的購買選擇。用
表示消費者在第一階段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情況下,第二階段仍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和轉向購買制造商A產品的無差異臨界點。因此,利用式(3)可得該無差異點。


同理,利用
表示消費者在第二階段購買兩產品的無差異點。


由無差異點
和
可知,復合電商平臺B和制造商A的收益函數表達式如下。
(7) 
其中
表示第一階段消費者購買制造商A產品和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的無差異臨界點。由式(7)(8)可得命題1。命題1:在模型F中,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
,使得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采用BBP時第二階段同時實現均衡收益。其中, 
證明:由于復合電商平臺B和制造商A間的競爭是地位不均的Stackelberg博弈,利用逆向推導法,首先對
求關于
和
的Hessian矩陣。

因此,必存在唯一的均衡解使得
實現均衡。求
對于
和
的一階導數并令其為零,求解方程組即可得復合電商平臺B的反應函數。

將該反應函數代入
表達式,并求其關于
和
的Hessian矩陣。

因此必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
和
使制造商A實現均衡收益。求
關于
和
的一階導數并令其為零,求解方程組如下。

將
和
的表達式代入復合電商平臺B的反應函數如下。

由命題1可知,第二階段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的價格決策與第一階段無差異點相關。接下來分析消費者第一階段的購買行為和企業的定價決策。
2.1.2第一階段
企業的兩階段定價對消費者為完全信息,那么在第一階段做出購買選擇時消費者會將第二階段的購買決定考慮進去。因此,消費者在第一階段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而第二階段轉移到購買制造商A產品;第一階段購買制造商A產品,而第二階段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的無差異臨界點
可由式(7)得到。


由于制造商A和電商電商平臺B的目標是使兩階段總收益最大,而不僅是單個階段收益。因此,可知參與者的兩階段總收益函數分別如下。


根據式(11)(12),可得命題2。
命題2: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決策
使得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能實現兩階段均衡總收益,

證明:將第二階段的均衡價格
代入式(9)中,可得
關于
的表達式。根據逆向歸納法,首先對復合電商平臺B的兩階段總利益函數
求關于
的二階導數可知:

即必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決策使得復合電商平臺B實現兩階段總收益均衡。再求
關于
的一階導數并令其等于零。可得復合電商平臺B的反應函數。

將該反應函數代入制造商A的總收益函數
并對其求關于
的二階導數。

即必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使得制造商A的兩階段總收益實現均衡。求
關于
的一階導數并令其等于零,得:

將
代入電商平臺的反應函數,得: 
結論1:在F模型中,復合電商平臺B和制造商A總能指定唯一的均衡價格決策使得兩參與者在不同階段實現收益均衡,并實現兩階段總收益的均衡。
由結論1可知,無論是占主導地位的制造商A還是作為追隨者的復合電商平臺B,總能依據消費者的行為來制定均衡價格來實現均衡收益。這也說明企業采用BBP策略時,既能以單階段均衡價格來制定價格決策,又能用總收益均衡來制定價格決策。該結論揭示的管理啟示是:在BBP環境下,電商平臺僅需緊盯市場主導者的決策行為,并依據其決策來制定自己各階段的價格決策以保證各階段的收益和總收益。由此可知第二階段的均衡價格決策為:

第一階段兩參與者產品需求為:D
第二階段產品需求為: 
第一階段的均衡收益為:
(204號 
第二階段的均衡收益為:
兩階段總均衡收益為:IIAF 
由上述均衡結果可知,兩階段復合電商平臺A產品和制造商B產品的需求及收益同時大于等于零。
推論1如下。




證明:比較各均衡價格決策即可得(下面證明方法相似就不再贅述)。
由推論1可知,在模型F中,各決策的對比并不隨銷售成本的改變而改變。制造商A在第一階段應制定較復合電商平臺B更高的價格;在第二階段,兩參與者都會區別對待新老顧客,復合電商平臺B和制造商A都會為新顧客提供較老顧客更低的價格,但是制造商A指定的對待新老顧客的價格都要比復合電商平臺B指定的各價格要高。此外,復合電商平臺B和供應商A第一階段的價格高于第二階段對待新老顧客定的價格。該結果揭示的管理啟示為:當制造商A選擇自建網絡直接渠道時,會和復合電商平臺B一樣完全優待新顧客。制造商A在各個階段制造的價格要比復合電商平臺B高。
推論2如下。




由該命題可知,在模型F中,第一階段制造商A需求低于復合電商平臺B的需求,這是由于制造商A定價高于復合電商平臺B的緣故。第二階段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都是老顧客的需求大于新顧客的需求,說明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的大部分盈利還是在老顧客身上,新顧客雖然可以增加盈利,但兩者主要的目的還是擴大需求量,將新顧客發展成為老顧客。復合電商平臺B第一階段的需求低于第二階段的總需求,說明復合電商平臺B通過BBP策略獲得較第一階段更高的需求,而制造商A則相反。此外,制造商A各個階段的需求都小于復合電商平臺B各個階段的需求,所以復合電商平臺B的總需求是大于制造商A的。并且由推論1可知在第二階段老顧客的價格要高于新顧客,但是老顧客的需求量依然大于新顧客的需求量。這說明消費者的忠誠度較高。
推論3如下。



由推論3的結果可知,在第一階段制造商A的均衡收益低于復合電商平臺B的均衡收益。在第二階段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相對于老顧客的均衡收益要大于新顧客的均衡收益,這是顯而易見的,從推論1、2可以知道兩者的老顧客的需求量和價格都高于新顧客。兩決策者第一階段的收益都低于第二階段新老消費者的收益,雖然制造商在第二階段的總需求低于第一階段的需求,但兩者仍可通過實施BBP策略來提高總收益,吸引新顧客。
2.2制造商進駐電商平臺情形(模型E)
此時,制造商A選擇進駐復合電商平臺B銷售產品,并向復合電商平臺B支付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 α 作為傭金。同理,分別從兩階段對消費者的選擇和參與者的決策進行分析。
2.2.1 第二階段
同理,利用逆向推導方法,首先確定第二階段消費者分別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和制造商A產品無差異臨界點。用
表示該情形下消費者在第二階段仍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和轉移到購買制造商A產品的無差異臨界點。

因此,利用式(10)可得該臨界點。

同理,利用
表示該情形下消費者在第二階段仍購買制造商A產品和轉移到復合電商平臺B的無差異臨界點。


由兩臨界點
和
可知復合電商平臺B和制造商A的收益函數表達式。


其中
表示該情形下第一階段消費者選擇購買制造商A產品和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的無差異臨界點。由(17)(18)可得命題3。
命題3:在模型E中,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
,使得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采用BBP時第二階段同時實現均衡收益。其中p= 
證明:與命題1的證明方法相同,在此就不做贅述。
綜合命題1和命題3可知,無論制造商A選擇自建網絡直銷渠道還是進駐復合電商平臺B,必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決策使得采用BBP策略的制造商和電商平臺在第二階段同時實現均衡收益。因此可知,BBP策略下,制造商A網絡渠道構建策略的選擇并不影響參與者第二階段收益的實現。
根據第二階段的決策情況可知第一階段消費者的購買選擇,即可知兩參與者產品的需求情況。
2.2.2 第一階段
與第一節相同,消費者在第一階段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而第二階段轉移到購買制造商A產品和第一階段購買制造商A產品而第二階段購買復合電商平臺B產品的無差異臨界點
可由式(19)得到。


由于兩參與者在制定決策時會預測到第一階段的價格決策帶來的需求變化,所以會根據兩階段的總收益來制定決策。參與者的兩階段總收益表達式如下。


由式(21)(22)可得命題4。
命題4:在模型E中,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
使得采用BBP的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間實現平衡。其中:

證明:同命題2的證明。
綜合命題1—4可知,在BBP策略下,無論制造商A選擇自建直接渠道還是進駐復合電商平臺B,都存在唯一的均衡價格使得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分別在兩階段實現均衡,并實現兩階段總收益的均衡。
由此可知兩階段的均衡價格決策為:
兩參與者第一階段收益為:I=t(-19+1α)(-59+5lα)
第二階段收益為:
兩階段總收益為:
第一階段產品需求為:
第二階段產品需求為: 

同理,由上述兩階段的均衡結果可知,要使得該情形下模型能夠成立,需要保證兩階段參與者的定價、產品需求及收益都大于零。
由此可知模型滿足的條件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當0lt;αlt;§, lt;,pag的價格決策大于零,0lt;αlt;-47+12361時psε的價格決策大于零,又因為0lt;αlt;1,所以當 0 lt; α lt; 1 時第一階段的價格決策同時大于零。當
時,
;當
時,
;當
1時,(20
;
或
時,
;又因為 0 lt; α lt; 1 ,可計算出當
lt;時第二階段的價格決策才會同時大于零;第二,當
時,
;當
時,同理 0 lt; α lt; 1 ,所以當 0 lt; α lt; 1 時,
;綜上,當
lt;時第一階段兩參與者的產品會同時產生需求。當0lt;αlt; 現時
;
時,
;當
時,
;當 lt;時,Dgt;0。同理0lt;αlt;1,所以當0lt;αlt; lt;時,第二階段兩參與者的產品會同時產生需求。綜上所述,要滿足此情形下的模型成立,需要滿足
可以看出無論傭金率取值多少,復合電商平臺B都會吸引來新客戶來購買產品,都會有老客戶繼續購買制造商A的產品。
根據上述均衡結果可得推論4。





由推論4可知,當傭金率較低時,與模型F情形相同,當傭金率較大時,制造商A選擇進駐復合電商平臺B后,其在第一階段必會制定較復合電商平臺B更低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與模型F情形相同,制造商A選擇在第二階段為新顧客提供較老顧客更低的價格以吸引新顧客,在第一階段設置的價格要高于第二階段新老顧客的價格。對于復合電商平臺B來講,只有當傭金率較低時才會在第二階段為新顧客提供更低的價格,傭金率較高時則與模型F情形不同。這是因為,當傭金率較低時制造商A進駐復合電商平臺B的成本較低,因而有更大的定價空間,此時可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復合電商平臺B也應為新顧客提供優惠以吸引新需求。此外,制造商A在第二階段為新老顧客提供的價格必低于第一階段。復合電商平臺B在第一階段的價格低于在第二階段為新老顧客提供的價格,這點與模型F情形不同。制造商A對待老客戶時的價格高于電商電商平臺B對待老客戶時定的價格,但是只有傭金率低時制造商A對待新顧客的價格高于復合電商平臺B對待新客戶時定的價格,傭金率較高時則相反。
推論5如下。




由推論5可知,當傭金率較低時,模型F情形與模型E情形相同,第一階段的制造商A需求低于復合電商平臺B需求,當傭金率較大時則相反,這是因為當傭金率變大時制造商A成本增大,要制定低價來獲得更多的用戶。與模型F情形相同,在第二階段老顧客的需求總是高于吸引來的新顧客,不同的是在模型E時第二階段的需求是大于第一階段的,這也證明了制造商A進駐復合電商平臺B可以提高顧客需求量。對于復合電商平臺B來說,第二階段新顧客的需求量要高于老顧客,這是與模型F情形不同的,這是因為制造商的加入帶來了新的顧客流量。復合電商平臺B第二階段的需求要大于第一階段的需求,這與制造商A是相同的。這是因為制造商與電商平臺合作,消費者渠道的相互遷移使得兩者的需求量增加。
推論6如下。

由推論6可知,在模型E中,制造商A在第一階段獲得的利潤低于復合電商平臺B的利潤,這與模型F情形相同。與模型F不同的是,制造商A和復合電商平臺B第二階段的利潤低于第一階段的利潤。制造商A第二階段的利潤高于復合電商平臺B的利潤,第一階段的利潤小于復合電商平臺B的利潤,總利潤依然小于復合電商平臺B總利潤。綜合推論3和推論5可知,制造商網絡渠道模式的選擇不僅會影響到自己兩階段的收益,也會影響電商平臺兩階段的收益,在模型E中,BBP策略并不能為兩競爭者在第二階段帶來較第一階段更多的利益。該結果揭示的管理啟示是:制造商選擇進駐電商平臺時,不能寄希望于第二階段區分新老顧客來提高收益,而應該著眼于兩階段的總收益。
3均衡結果分析
3.1不同情形下的均衡結果分析
前文主要對制造商自建網絡直接渠道和進駐電商平臺兩種情形進行了分析,接下來主要分析兩參與者在不同情形下的均衡結果差異。
推論7如下。

分別比較兩參與者不同情形下兩階段價格決策即可證明(下面推論證明方法相同,不再贅述)。
由該推論可知,模型F中復合電商平臺B為新老顧客以及第一階段顧客指定的價格都低于模型E中復合電商平臺B為新老顧客以及第一階段顧客指定的價格,只有當傭金率較低時,兩種情形下的老顧客的價格會有變動。
推論8如下。

由該推論可知,模型F中制造商A為第一階段顧客指定的價格低于模型E中復合電商平臺B為第一階段顧客指定的價格。模型F中制造商A為新老顧客指定的價格都高于模型E中復合電商平臺B為新老顧客指定的價格,只有當傭金率較低時兩種情形下第二階段新顧客的的價格會有變動。因此,推論7和推論8揭示的管理啟示是:電商平臺可通過適當的調整傭金率來區分不同情形下的價格。
推論9如下。

由該結果可知,模型F情形下第一階段復合電商平臺B產生的需求高于其在模型E情形下產生的需求,而第二階段則相反。制造商在兩種情況下的需求比較結果與電商平臺的兩種情況下的需求相反。可以發現兩種情形下的需求變化不受傭金率的影響。
推論10如下。

由該結果可以發現,BBP策略下,電商平臺吸引制造商進駐是對其本身有利的選擇,且不會因為傭金率的改變而改變。模型E中復合電商平臺B獲得的利潤,無論是第一階段利潤還是第二階段利潤以及總利潤都高于模型F情形下其獲得的利潤。該結果揭示的管理啟示有:在BBP策略下,電商平臺吸引制造商進駐時不能僅依靠傭金率和購物成本,而是應該收集大量的市場信息并將其與消費者購物的有關信息相結合,以最大限度吸引制造商進駐。
推論11如下。

由該結果可以發現,在模型E中制造商A獲得的利潤,無論是第一階段利潤還是總利潤都高于模型F情形下其獲得的利潤。可以得知制造商在模型E中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在第二階段,當傭金率較低時制造商在模型E中獲得較低的利潤,但傭金率提高時會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更說明制造商要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
3.2算例分析
前文已經對各均衡結果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但未對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和社會福利的情況進行探討。為了全面分析,分別取 α = 0 . 1 時分析 t ∈ [ 0 , 1 ] 時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社會福利的變化情況;取 t = 0 . 4 時分析 α ∈ [ 0 , 0 . 5 5 ] 時分析消費者剩余差、生產者剩余差、社會福利的變化情況。
由圖2可知,消費者剩余差隨著購物成本的增大而絕對值逐漸增大,說明兩種情形下模型E要優于模型F,并且隨著購物成
本的增大,模型E策略優勢更大。而消費者剩余差隨著傭金率的增大其絕對值先減小后增大,表示模型E策略優于模型F,但隨著傭金率的增大模型E的優勢逐漸減小,當傭金率在0.55左右時制造商A選擇自建網絡直銷渠道更有優勢。

由圖3可知,兩種情形下受購物成本和傭金率的影響下,模型E中的生產者剩余要大于模型F中的消費者剩余。并且隨著購物成本和傭金率的增大,兩情形下的生產者剩余差絕對值也會增大。生產者剩余差在傭金率較小的情況下隨著購物成本的增大變化不太明顯,隨著傭金率的增大差值絕對值逐漸變大,說明模型E中的生產者剩余越來越高于模型F中的情況。


圖4表明模型E中的社會福利優于模型F。并且隨著消費者購物成本較大和傭金率增高的情況下,模型E中的社會福利越來越高于模型F。此外,圖4是從消費者購物成本視角觀察到的社會福利變化情況,可知當購物成本在0.5附近時兩情形下的社會福利基本相同。且隨著消費者購物成本的逐漸增大,傭金率對兩情形社會福利差的影響越明顯。

4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企業掌握消費者的購買歷史信息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也使得網絡銷售的優勢更加凸顯。本文考慮網絡銷售環境下企業愈發重視區分新老顧客的現狀,著重研究制造商如何在自建網絡直接渠道和進駐電商平臺之間做出選擇。研究發現,制造商和電商平臺都會因不同網絡渠道模式而改變自身對新老顧客的態度,而電商平臺則會根據傭金率來決定如何區別對待新老客戶。最后,觀察利潤、消費者剩余差、生產者剩余差,以及社會福利不難發現,制造商選擇進駐電商平臺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抉擇。未來值得在以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考慮供應鏈上不同企業是否選擇使用BBP策略;供應鏈上競爭企業銷售質量差異化產品。
參考文獻:
[1]WANGYu,LIMinqiang,FENG Haiyang,etal.Whichisbeterforcompetingfims withqualityincreasing:Behaviorbasedprice discriminationorunifompricing[J/OL].Omega,2023,118.[224-06-20].tps:/doiorg/10.1016/jomega.2023.102870.
[2]GARELLAPG,LAUSSELD,RESENDEJ.Behaviorbased price personalizationundervertical product diferentation[J/OL].IntemationalJoual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2021,76.2O24-06-20].htps://doiorg/10.1016/j.jindorg.2021.102717.
[3]ZIARIM,SAJADEHMS.Abehavior-based pricing modelinretailystems consideringverticalandorzontalcompetitioJ/L].[2024-06-20]. Computers amp; Industrial Engineering,2O21,152.https://doi.org/10.1016/j.cie.2020.107054.
[4]周雄偉,蔡丹,李世剛,等.基于網絡外部性和質量差異化的產品定價策略[J].管理科學學報,2019,22(8):1-16.
[5]馬東升,宋華明,黃甫.產品質量差異化背景下基于行為的定價策略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20,25(5):113-120.
[6]馬東升,宋華明,趙金曉,等.服務差異化電商平臺基于行為的定價策略及契約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3,31(2):215-225.
[7]張凱.考慮價格不公平感的復合型電商平臺BBP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3,31(4):183-193.
[8]宿昊.電商平臺數字賦能下制造商渠道選擇博弈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4(1):92-96.
[9]王辰宇,孫靜春,史思雨.電商平臺中銷售模式選擇與直播營銷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23,37(5):190-199.
[10] 江臻怡,葉濤鋒.雙渠道下異質品制造商的直銷產品選擇策略[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4,46(3):54-64.
[11]經有國,王海龍,任君玲,等.基于直銷/直租的制造商渠道入侵策略選擇[J].管理工程學報,2023,37(3):138-148.
[12]袁玥.制造商入侵決策下的質量差異化產品渠道分配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7):10-14,32.
[13]馬敬佩,李文立,耿師導,等.基于溢出效應的信息產品在線渠道銷售模式選擇策略[J].系統管理學報,2020,29(2):251-261.
(上接第99頁)
[14]楊揚,李燕.低碳物流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研究——以云南省為例[J].生態經濟,2023,39(6):86-92,142.
[15]金鑫,黃菲.綠色物流發展韌性測度及其耦合關系分析——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23(6):73-77.
[16]徐超毅,李蘭.長江經濟帶綠色物流與綠色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23,37(7):31-39.
[17]劉聰,宋文豪.數字經濟與綠色物流的協同發展研究——以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為例[J].供應鏈管理,2024,5(1):84-94.
[18]李林紅,廖鑫,侯正權.云南省區域物流與綠色旅游經濟耦合協調實證研究[J].生態經濟,2021,37(5):132-138.
[19]李江珊.浙江省低碳物流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研究[J]:中國商論,2024(4):88-91.
[20]馮文華.雙循環視角下數字物流全要素生產率與區域經濟耦合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4(9):184-187.
[21]賴勇.四川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探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