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長河中,顧愷之是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畫家之一,他以卓越的人物畫技藝和深刻的審美追求,成為東晉時期畫壇的杰出代表。顧愷之用繪畫記錄下來的女性形象多種多樣,在形象塑造上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高度。其作品如《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洛神賦圖》等,描繪魏晉時期的女性風貌,與前朝相比出現顯著變化。在漢代,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多用于傳達儒學的教化觀念。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時局動蕩,繪畫的審美功能逐漸增強,女性形象在畫中不再只是為規訓女性而存在,畫家們獲得更多自由來描繪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這些時代變遷,在顧愷之的畫作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關鍵詞:顧愷之;形神兼備;女性形象
一、研究背景
1.現實背景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人物繪畫的主要功能局限于喪葬模式和政治教化兩個方面,其更多是作為一種表達手段,對繪畫藝術本身沒有太多體現,往往缺乏獨立的審美價值。到魏晉南北朝,儒學思想受到沖擊,老莊學說、佛經翻譯、道教發展以及“清談”的盛行,誕生一個精神上既自由又解放的時代,這樣的社會氛圍促使繪畫藝術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女性的風貌和生活得到更多的關注,以女性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增多,人們開始聚焦和欣賞女性美。顧愷之作為這一時期的杰出畫家,將女性形象更加生動地展現出來,體現專屬女性化表達的繪畫語言,將女性主題繪畫的重點從教育功能轉變為審美功能。
2.理論背景
顧愷之的“傳神論”對中國古代繪畫產生深遠影響,在女性形象的描繪上,他突破前朝繪畫中以規訓為目的的刻板單一模式,賦予女性形象更加廣闊的表達空間。其通過細膩入微的筆觸,不僅刻畫女性的外在形態,更著力于表現其內在的精神氣質和神韻。這種“以形寫神”的創作手法,不僅提升女性形象的審美價值,也為中國古代繪畫注入新的生命力和藝術表現力。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顧愷之的人物畫不僅展現中國繪畫的獨特魅力,也展現東西方藝術在審美追求上的共同之處。他善于捕捉女性形象的神態和情感,這種對“神”的追求與西方藝術中的“靈魂”觀念不謀而合,同時結合線條、構圖和色彩等藝術手法,展現中國古代繪畫的精湛技藝與深厚底蘊。
二、顧愷之人物畫女性形象的“形”之精細
1.線條與色彩的藝術運用
顧愷之在女性形象的描繪中,采用獨特的“春蠶吐絲描”或“高古游絲描”技法。這種線條粗細均勻,由毛筆中鋒畫出,遒勁連綿,變化雖小,卻極適合表現柔順平滑的物象。在女性形象的描繪中,他細膩地勾勒人物輪廓及衣物褶皺,展現女性柔美與飄逸的特質。同時,“他注重線條的提按變化和轉折處理,使線條在流暢中不失力度,更加生動地表現出女性形象的姿態和神韻?!盵1]在傳統人物畫中,色彩是人們容易忽視的一點,它在表現人物情緒和社會環境時起重要作用。顧愷之在創作中用色簡潔雅致,色塊有節奏地出現,結合其余部分流暢飄動的服飾線條,使靜態的畫面充滿韻律。
2.構圖與布局的匠心獨運
顧愷之在構圖和布局上追求主題與構圖的和諧統一、物象位置與空間構造的巧妙安排,他善于運用各種繪畫元素和技巧,突出畫面的氛圍和節奏感,使畫面既和諧統一又富有變化。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他會根據女性身份的尊卑來確定人物的比例大小,從而表現人物的主次關系。這種構圖與布局使女性形象在畫面中呈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和神韻,同時也深刻表現了女性形象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狀態。
3.形態描繪的藝術效果解讀
顧愷之在人物畫中注重對女性形象體態、服飾等特征的描繪,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線條表現女性形象的外在美,直接反映她們的性格和氣質?!叭鐖D,在《洛神賦圖》中,他展現的是想象中的完美女性形象——洛神,置于水波之上,衣帶飄揚,飄動的絲帶為洛神增添了神秘的氣息。這種描繪并非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而是符合當時對人物美的認識?!盵2]他對女性形象的描繪,并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而是在塑造人物時符合對人物美的認識。“通過對《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的了解,可以發現顧愷之描繪的優雅女性形象是衣袂飄飄體態輕盈的樣子,尤其是飄動的絲帶給山川之中的洛神增添了神秘的氣息?!盵3]
三、顧愷之人物畫女性形象的“神”之靈動
1.眼神傳神的藝術表現
顧愷之在捕捉女性眼神的神韻方面展現出非凡的技藝,他認為眼神是傳神表達的關鍵,認為“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當別人問他人物畫為什么不畫眼睛時,則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盵4]顧愷之在創作《洛神賦圖》時,先畫景物再畫人物,沒有立即畫上人物的眼睛,而是在思考良久后,先畫上隨從的眼睛,再畫上曹植的眼睛,最后才畫上洛神的眼睛。通過眼神的傳遞,將人物與事物聯系起來。眼神作為人物畫中傳神表達的關鍵要素,在顧愷之的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他通過精準的眼神描繪,使女性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生動,仿佛能與觀者進行心靈交流。
2.面部表情與動作的微妙呈現
顧愷之善于觀察女性的日常生活,從中提煉出最能體現女性情感及思想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并將其巧妙地融入作品。在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中,馮婕妤在面對黑熊時的臨危不懼、在辭謝與漢成帝同輦時的莊重美麗等,都是通過面部表情與動作的微妙呈現得到生動展現(圖1)。魏晉之前,人物畫中對人物神情的描繪不多,人們常常以正側面的形態出現,而顧愷之則打破這一傳統,通過捕捉女性面部表情與動作的微妙變化,使人物更富有感染力。
3.神韻捕捉的藝術手法剖析
顧愷之在對神韻的捕捉上展現出卓越的藝術手法與技巧,他強調“‘傳神寫照’,注重‘神’與‘形’的完美融合,而非對立關系”[5]。在《洛神賦圖》等作品中,他通過對人物面部表情的精細刻畫,尤其是眼神的描繪,傳達出人物的神韻與情感(圖2)。顧愷之認為描繪人物神韻是繪畫創作中最難的部分,而眼神交流則是傳遞情感的關鍵。他運用的藝術手法包括細膩的線條技法,如“高古游絲描”,不僅保持形體本身的形式特點,還增強畫面的平面裝飾性,營造出“畫在意外”的氛圍。此外,他還善于通過富有韻律感的線條和構圖安排,使畫面充滿生動性和表現力。這些手法與技巧的運用,使顧愷之的作品在神韻捕捉上達到極高的藝術成就,增強畫面的感染力,使故事情節更加生動、豐富。
四、顧愷之人物畫女性形象的審美價值體現
1.女性形象的審美特征
劉連民提出:“顧愷之認為在所有畫作中,畫人物是最難的,其次是山水。其難度在于人不僅有外在的外貌特征,還有內在的精神和靈魂。”[6]顧愷之在人物畫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展現了魏晉時期的獨特審美風尚。他對服飾的精細描繪,不僅凸顯女性的柔美身姿,還烘托畫面的整體氣氛,反映魏晉時期社會對女性外在形象的極高重視。同時,他專注刻畫面容,尤其是眼睛,捕捉人物情態特征,體現對內在精神的追求。此外,畫作中女性身姿儀態端莊且秀美,與魏晉時期對女性品德和儀態的嚴格要求相契合。這些特征共同體現魏晉時期形神兼備、內外兼修的審美理念,同時也彰顯顧愷之獨特的藝術造詣和卓越的審美追求。
2.審美價值的多元表達
顧愷之通過對畫作中的女性形象進行身姿、儀態、服飾等方面的精細描繪,展現女性的形態美。他對面部的傳神刻畫、眼神的生動表現以及整體氛圍的營造手段,成功傳達出人物的精神氣質和內在情感。這種神韻美的傳達,使畫作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鮮活,仿佛躍然紙上。這種形態美與神韻美的結合,體現其高超的藝術造詣和審美追求,更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人文關懷。顧愷之的畫作不僅關注女性的外在美,也深入挖掘女性的內在美,表達對人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關注。
3.對后世繪畫藝術的影響評估
顧愷之的畫作和繪畫理念為后世畫家提供寶貴借鑒,他的“以形寫神”理論強調在繪畫中要注重表現人物的內在氣質和精神風貌。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就展現出人物內在精神與外在形態的完美結合,并通過對人物眼神等細節來襯托女性人物的個性和風貌。顧愷之在人物畫創作上開創“秀骨清像”風格,強調女性人物的內在氣質與精神風貌,使畫作更有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此外,顧愷之提出的“遷想妙得”[7]也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長遠發展筑牢堅實的理論基礎,強調畫家與描繪對象之間的主客觀聯系,要求畫家在作畫前設身處地去揣摩對象的精神狀態和思想特征,即“遷想”;再經過分析提煉,獲得構思,即“妙得”,實質上就是形象思維的過程。顧愷之的這些繪畫理念和創作方法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為后世畫家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借鑒。
五、結語
顧愷之在其人物畫創作中,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現出非凡的藝術造詣。他通過精細入微的形態描繪與傳神達意的神韻刻畫,達到“形神兼備”的高超境界,不僅賦予女性形象生動的形態與真摯的情感,更進一步深化作品的藝術內涵與審美價值。這些畫作不僅真實再現魏晉時期女性的風貌特征,還映射當時社會審美觀念的演變,從而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史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本研究在探討顧愷之人物畫女性形象的審美價值時,受到歷史久遠及部分畫作真偽考證難度的限制,未能充分展開與其他畫家或藝術流派的比較分析。因此,未來的研究須進一步加強對顧愷之畫作真偽及創作背景的細致考證,深入剖析其在女性形象描繪上的獨特之處,并廣泛比較與同時代及后世藝術家的異同,同時結合現代藝術理論與審美視角,對顧愷之人物畫女性形象的審美價值進行更為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以期更加準確地把握其藝術精髓與歷史地位。
參考文獻:
[1]蘇國強.中國歷代繪畫品類理法研究:云水卷[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24.
[2][3]高馨桐.顧愷之繪畫中的女性形象[D].山東藝術學院,2023.
[4]師界弘.書畫研究15[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6.
[5]周倩.傳統中國畫的藝術意蘊及美學特質窺探[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23.
[6]劉連民.淺析顧愷之人物畫的審美品格[D].遼寧師范大學,2009.
[7]凌峰,劉智超,郭恒茂.太湖傳[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團,2022.
作者簡介:
吳雨(2002—),女,漢族,河北邯鄲人。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