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閱讀與鑒賞”的學段要求包括: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從圖文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等。非連續性文本主要是指由圖片、文字等材料組合形成的文本材料,圖片和文字之間存在聯系,具有非連續性的特點,信息傳遞效果較好。大單元視角下,教師整合教材中的非連續性文本內容,融合學科資料,聯系實際生活和專題,開展高質量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一、以教材為基礎,分析單元非連續性文本
(一)依托教材插圖,分析單元非連續性文本
教師依據單元教材插圖,帶領學生分析非連續性文本,結合插圖分析、探究文本內容,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感知能力,符合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實際需求。教師引領學生結合插圖尋找對應的文本內容,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單元課程知識的理解。
以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該單元的主題是“童話王國”,課文中涉及多個插圖,教師借助插圖帶領學生分析非連續性文本。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兩篇文章,提出問題:兩篇文章中的插圖分別對應哪部分的文本內容?學生閱讀文章內容,找出對應的描寫,可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依托讀寫結合,分析單元非連續性文本
教師組織單元讀寫結合活動,引領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分析、研究非連續性文本,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內容。
比如,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師圍繞“神話故事”的主題開展讀寫結合活動,引領學生結合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神話故事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展開想象編寫神奇的故事,使學生真正掌握擁有魅力的神話故事,深化對神話故事的理解。學生閱讀《盤古開天地》《精衛填?!贰镀樟_米修斯》《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借助插圖,感受盤古的無私奉獻、精衛的執著精神、普羅米修斯的英勇無畏、女媧的善良勇敢和智慧能干,理解神話故事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嘗試編寫神話故事。學生結合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認識和神話故事的寫作特點,創造神話人物,編寫神話故事,從而達到深入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目的。
二、以融合為方法,理解單元非連續性文本(一)融合學科,理解單元非連續性文本
教師將跨學科理念融入單元非連續性文本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探究非連續性文本掌握多個學科的學習思維,也引領學生借助跨學科的知識加深對非連續性文本的理解,真正掌握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容,實現高效閱讀、學習的目的。
比如,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安排學習的課文有《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門豹治鄴》《扁鵲治病》《紀昌學射》。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內容,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基于此,教師聯系美術學科知識,引領學生結合《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門豹治鄴》《扁鵲治病》《紀昌學射》的內容畫出故事的線索,然后結合插圖和故事線索復述故事。比如,學生閱讀《王戎不取道旁李》,聯系課文中的注釋和插圖,理解、提煉文章的核心內容,即:路旁的李子樹上有很多李子,小朋友爭先恐后地摘李子,王戎沒有動,他認為大樹長在路邊卻還有很多李子,說明這是苦李子,其他小朋友摘下李子發現果真如此。學生利用掌握的核心內容畫出對應的場景圖,并結合場景圖和插圖復述故事內容,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融合文本,理解單元非連續性文本
在教學中,教師將單元課文和課外閱讀資料融合起來,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引導學生閱讀融合文本,掌握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總結閱讀經驗,豐富對閱讀文本的基本認知,發揮課內外融合文本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領學生閱讀《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小狗學叫》。學生一邊閱讀故事內容,一邊猜測、推想、總結故事的核心內容。首先,學生結合圖片預測故事內容,如閱讀《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根據課文中的擦插圖提煉信息:老屋是老人形象,額頭布滿皺紋,笑容慈祥,孤獨破敗,小貓正仰頭和他說話。學生預測內容:小貓想要尋求老屋的幫助,老屋幫助了小貓。其次,學生閱讀課文,對比預測的內容和故事的內容,其中,《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核心內容是:小貓、老母雞、小蜘蛛請求老屋不要倒下,老屋答應了,小動物們得到了幫助,滿足了心愿。最后,學生聯系《窗邊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記》等課外閱讀內容,通過預測和推想感受、理解文本內容,對文本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以生活為依托,應用單元非連續性文本
教師創設生活情境,以生活為主要依托,促進學生將單元非連續性文本應用于實際生活,一方面,引領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情境提升單元知識應用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凸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另一方面,帶領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感知文本內容,使學生找到實際生活與課程知識之間的聯系,組織學生加深對非連續性文本的理解,提升語文素養。
比如,針對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非連續性文本內容,教師根據“提問”的主題,創設實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情境和插圖分析、探究文章內容,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掌握理解生活現象的方法,學會主動關注生活,鍛煉觀察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教師將大單元下非連續性文本教學落到實處,借助非連續性文本中的插圖等內容,促進學生感受、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幫助學生掌握非連續性文本的內涵,從而達到促進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