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地應著力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構建有效的教研機制,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探索如何提升區域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區域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本研究探討通過“四行兩翼一環\"教研機制推進研修課程實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策略,旨在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實踐指導,構建高質量教師培養模式。其中,“四行”指的是在研修課程中,研究員引航啟行、核心團隊研創先行、片區梯隊模仿奮行、全體教師學思從行;“兩翼”指的是以深度教研促進學生和教師都經歷深度學習,提升教師實踐隊伍整體質量,促進教師隊伍深入研究,實現以研促教、教研相長。“一環\"指的是每一次的研修活動都歷經“調研需求一問題導向一課例導航一反思提升一回應啟思”閉環式、沉浸式、參與性的研修體驗活動。
一、“四行兩翼一環”機制下推進研修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經過區域內階段性的實踐,深度調研和了解道德與法治教師的需求,有效發現教研的薄弱
環節,及時將教師遇到的難題轉化為系統性的研修課程,以“四行兩翼一環\"機制(如圖1)推進系列研修
課程的有效實施,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問題導向,分析教研現狀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理念和目標,也在課程實施方面給出了諸多具體的建議。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要把握好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緊迫性。
據統計,筆者所在的北京市通州區共有372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專職比例為 42% ,任教本學科3年以內的教師占比 36% ,任教 4~10 年的教師占比43% ,任教10年以上的教師占比 21% 。可見,本區域內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占比較大。然而,這支有活力、有干勁、有能力的學科隊伍雖然在國家級、省市級等大賽中取得了諸多優異成績,但還有一些青年教師亟須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專業素養,以更好地適應教學需求。同時,在日常聽評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雖然已經明確新課標的理念,但是還會出現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其課堂教學仍存在碎片化和淺層次教學的問題,教師未能處理好價值引導與學生自主建構相統一的關系,尤其是在制定素養導向下的學習目標、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和資源轉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難度。
此外,城鄉師資水平也存在差異性,因鄉村學校專職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人數少,且多跨學科任教,教師既要參加本學科的教研培訓,又要參加其他學科的教研培訓,時間與精力的矛盾尤為凸顯。一些年長的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少職業規劃和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活動也多為應付。因此,提升區域內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系統規劃,搭建課程體系
區域開展教研活動可從教師實際需求著手,如以問題為導向,設計“新課標視野下深度學習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系列研修課程,搭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隊伍專業素養整體提升。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依據教師的問題和需求,通州區每學期都會以其中一個素養為基礎,開展系列主題研修課程培訓活動。
以“深度學習視野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系列培訓課程”為例,該課程聚焦教師在“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教學中的困惑,旨在通過深度學習理論、新課標核心素養中“政治認同\"領域解讀、“革命傳統教育\"學習主題實踐課程研究等內容,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師深人理解新課標“政治認同\"領域,進而提升精準把握學情、設計教學目標、完整構建教學內容、引導深度學習、科學實施評價等課程教學能力。通過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素材、以研討為方式、以訓練為重點,區域將理論知識實踐化、實踐知識應用化,實現提高教師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訓自的,促進中青年教師加強深度學習視野下對“政治認同\"領域的專業理解,解決“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教學課堂研究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豐富教師深度學習教學經驗,進而提升小學思政學科教學團隊的專業研究能力。系列化的研修課程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教師通過參與教研活動,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把握教學改革方向。
該課程包括主講課程和實踐課程。在主講課程中,區域聚焦教師\"政治認同\"領域的教學需求,針對深度學習理論和新課標“政治認同\"領域的素養內容,結合實踐經驗,引導教師構建深度學習與新課標核心素養相關聯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提高教師設計“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教學的能力。在實踐課程中,區域依托深度學習課題,融合優質資源與基地校、共同體的資源,提升校本教研能力,提高教師課程教學能力。
(三)教研相長,創新教研機制
為了更好地推進研修課程,本研究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深度學習下的“四行兩翼一環\"教研模型。
通州區通過研修課程引導教師利用新課標指導教學,組織教師進行階段性學習之后,引導教師在“革命傳統文化\"學習主題中挖掘有關“了解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稱謂的演變,了解人民軍隊的革命歷史、英雄人物,感受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等內容,并提出教學策略。由此,區域基于新課標開發了“走進熱血長城一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單元主題研修課程。首先,研修員先行示范其中第一課時的內容。其次,在課程研究推進過程中,區域核心團隊邊研究、邊創新,開發深度學習下“大情境任務驅動”教學實踐新模式,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形成良性循環。區域帶動不同片區的教師模仿實踐,發現問題,調整優化。最后,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利用深度學習研修活動記錄單、線上平臺,參與互動交流反思,實現學思踐悟。
區域內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研發《指向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手冊,并在手冊中形成針對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模型。該模型是對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深度學習模型的學科化地域性重構,模型中包括聚焦主題的學習內容、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行之有效的學習活動和促進發展的學習評價這四個要素,其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在不斷矯正和完善中共同促進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實施,提升單元整體育人實效,為區級教師提供深度學習實踐工具。
二、“四行兩翼一環”機制下推進研修課程的具體策略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以“四行兩翼一環”機制推進研修課程建設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策略,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教育教學改革。
(一)以課程為中心推進區域教研
以課程為中心,整體規劃設計研修課程,能夠確保區域教研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在以“四行兩翼一環\"機制推進研修課程實踐的過程中,通州區總結了一些設計研修課程的方式方法。第一,要有具體的背景分析。通州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層次不同,因此需要開發針對不同群體的研修課程。例如,青年協作組課程就是針對任教3年以內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的研修課程。第二,要有頂層設計,明確課程目標。清晰明確的課程目標,有利于課程更好地推進。每學期,區域都會針對學科關鍵問題,規劃研修課程。第三,要確定具體的課程內容。因本學科教師的兼職比例大,教研員設計了理論課程、指導(實踐)課程以及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第四,要有課程考核評價設計。區域每學期都會向教師征集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理論培訓反思和對所學素養專題的梳理圖,以此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以學習共同體深研教學理論
為了凸顯研究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在研修課程建設的初期,區域成立了不同年級、不同學習主題的學習共同體,定期組織線上培訓課程。通州區主要劃分4個片區,以骨干教師為引領,帶動不同片區內的教師學習專業理論。目前,區域已經開展了“深度學習理論課程培訓”“‘法治觀念'核心素養理論課程培訓\"“‘健全人格'核心素養理論課程培訓\"等培訓課程。
(三)以單元為整體深耕教研實踐
為了凸顯研究的系統性和體系化,在利用“四行兩翼一環\"機制推進研修課程建設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斷內化理論知識。區域在成立學習共同體后,主要以單元整體教學為載體,促進教師深耕教研。區域內開展了指向深度學習的跨學科主題“共享美好生活,共建美好家鄉”單元系列實踐研究。同時,在不同片區,以校本教研的形式開展不同學段的單元整體指導實踐課程,以促進區域內更多教師深度參與教研活動之中。
(四)以課題為引領促進深度學習
為了凸顯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邊研邊行的過程中,區域道德與法治教研組以課題為牽引,引導教師解決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提升教學質量。例如,筆者在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規劃教育科研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指向深度學習的任務驅動教學實踐研究”的引領下,總結深度學習的實踐經驗,形成了以任務驅動為深度學習生長點設計教學環節的五大策略,以供一線教師應用于課堂教學。
三、“四行兩翼一環”機制下推進研修課程的成效與思考
在以“四行兩翼一環”機制推進研修課程建設中,通州區以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重點要求為工作目標,在研思共進中不斷優化成果,以更好地服務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首先,在服務教育教學方面,區域通過構建系統課程體系和創新教研機制,及時凝練成果以供區域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參考和借鑒,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傳遞教育教學的新理念與具體操作路徑。其次,在服務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區域在研修中心與中國研修網搭建的平臺下,以市骨于、區骨于為核心團隊,帶領部分青年骨干教師在深度學習中攜手同行,將深度學習理念與實踐經驗進行進一步提升總結,形成了《指南》手冊,進一步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育人能力。再次,在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有效推進了學生深度學習、全面發展。學生更樂于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并全身心地投人學習中,獲得內心體驗與價值認同,尤其是思維能夠有層次、有邏輯地展現出來,能夠結構化地輸出,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綜合能力,提升創造力。最后,在服務校本教研方面,關注全體教師的參與性。教師將深度學習理念帶回學校,將教研成果及時應用于教學中,實現教研與教學的有效銜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綜上,“四行兩翼一環\"機制能有效推進研修課程向縱深發展,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應進一步思考評價體系,在構建教研課程的同時,也要在教研機制上分層落實,聚焦成果、完善成果,培育機制,形成工作閉環。
參考文獻:
[1]關京.區域中小學心理教師研修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4(35).
[2]袁曉東.“團組式\"教師研修體系建構與實施[J]上海教師,2024(3).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