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合唱活動不是簡單的歌唱組合,而是需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音準、和聲感知等演唱能力,強化學生的音樂技能,對學生進行更高階的音樂熏陶與欣賞,讓學生真正感知其中的專業素養。同時,合唱中的合作、共情等因素也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合作意識等綜合素質。在數字化背景下,一方面能為小學音樂合唱活動提供豐富的資源,從世界各地的經典合唱曲目到先進的合唱教學視頻,應有盡有;另一方面能創新合唱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根據情況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趣味化的節奏教學、和聲演示等。教師需要靈活借助其優勢組織合唱活動,引導學生在其中高效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數字化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活動開展的優勢
(一)豐富教學資源
一方面,教材上的曲目有限,而網絡資源卻能拓展其曲目范圍,讓教師在教學中能有更多的曲目選擇,豐富其曲目教學資源。教師通過網絡可以輕松獲取世界各地、各個時期的優秀合唱作品。從古典的莫扎特、亨德爾的合唱曲,到現代風格獨特的流行合唱改編曲,應有盡有,豐富了合唱教學的曲目庫。教師利用其曲目庫能輕松滿足不同學生的音樂喜好,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多元的音樂文化,拓寬音樂視野,為合唱活動注入新活力。
另一方面,數字化資源能助力教學手段多樣化。音頻資源能讓學生聆聽優秀合唱團隊的演唱,感受和聲的美妙、節奏的把握等。視頻資源具有直觀的教學優勢,教師可以播放著名合唱指揮家的排練、演出視頻,使學生看到指揮的手勢、表情等細節,學習根據指揮的提示進行演唱。一些制作精良的音樂動畫視頻,還可以將抽象的音樂知識,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理論知識,在合唱活動中更準確地表現音樂,提高合唱的整體質量。
(二)激發學習興趣
數字化使得整個音樂課堂更靈動。教師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和資源,采取對應的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合唱活動,讓整個音樂課堂洋溢活力,增效增趣。媒體軟件、虛擬樂器和在線音樂資源等能為音樂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素材,幫助教師創造更具互動性和吸引力的課堂環境。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可以欣賞到世界各地的音樂表演,體驗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文化背景。這樣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而虛擬樂器的使用能讓學生在沒有實際樂器的情況下進行合奏和創作,為學生增加實踐的機會和樂趣。
數字化平臺還具有各種先進的功能。通過在線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水平選擇適合的音樂作品進行練習和演唱,教師也能根據每個學生的進度進行個性化指導,實現因材施教,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學生之間還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遠距離交流,通過網絡與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參與線上合唱比賽或交流活動,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這種充滿互動和分享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音樂興趣和綜合素質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提高教學質量
數字化資源十分豐富,能全面覆蓋所有學生的需求、符合學生發展的歌曲,使音樂合唱教學更具吸引力和效果。并且隨著“5G+”技術的引入,構建“5G+專遞課堂”,通過互聯網將優質教育資源傳遞到不同的學習環境,打破了傳統教育中城市與農村、富裕地區與貧困地區之間的差距,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好、更快地促進教育公平。音樂課堂利用數字化資源和交互平臺,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解決師資不足、教學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高質量的音樂教育。通過網絡平臺和多媒體技術,教師能輕松獲取各種風格和類型的音樂合唱作品以及相關的教學視頻和教材,可以直觀地展示音樂的結構和合唱的技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以及和聲。這種動態的視聽呈現,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的互動性。在教學之中,教師能進一步優化以往的固定教學模式,增加更多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合唱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利用在線音樂平臺,教師可以組織虛擬合唱團,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練習和表演,突破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與交流。通過數據分析工具來跟蹤和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表現,教師據此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調整,精準對接學生需要。從這個方面來看,數字化技術的接入既能使教學更具有靈活性和實時性,又能進一步提升教學的適應性和針對性,有助于學生獲得成長和提升。
二、數字化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活動開展要點
(一)構建高效化的合唱教學模式
數字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接入能整合多種技術和資源,優化整個音樂合唱過程,實現高效教學。相對于單獨演唱教學,合唱教學活動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都更具有難度。合唱需要每個人能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有意識地托舉、配合等,才能將一首歌曲優秀地演繹出來。這既需要學生基礎扎實,又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和精神,能有包容、耐心等品質,共同演繹好一首歌曲。借助數字化技術和資源,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準教學。一是精準捕獲學生的興趣,根據學生的興趣教授對應的曲目和歌曲,只有先讓學生對合唱活動產生參與興趣,學生才能以更投入的姿態配合教學,并認真學習;二是精準發現學生的技巧不足,通過音樂檢測軟件能把握每個學生在音準、和聲、節奏等方向上的現實水平,學生在其中有各種不足,針對這些不足,可以采取一對一線下、線上突破,提高各個學生的演唱、表現能力,進而更好地進行合唱活動。
(二)選擇符合學生發展的資源
學生在音樂合唱中存在各種差異,有的學生先天條件較好,音域較廣,能演唱更多聲調較高的部分;而有的學生則音域較窄,音調也普遍較低。借助數字化資源開展合唱活動固然能提高活動質量,但也要注意資源的適配性,需要貼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音樂基礎,注重文化內涵的融入。既要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又要向學生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道德發展。再者,借助數字化手段挖掘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也要符合學生當前階段的興趣發展。動畫版的合唱教學視頻,能將抽象的音樂知識形象化,輔助學生理解節奏、音準等要素,使合唱活動更具吸引力,全方位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三、數字化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活動開展路徑
(一)深度挖掘網絡資源,拓展合唱活動內容
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在線音樂平臺和教育資源網站,獲取豐富的音樂素材和教學資源,以設計更具吸引力和多樣性的合唱活動。通過網絡資源,教師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風格的音樂作品,在合唱活動中引入多元文化元素,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和包容性。
以湘文藝版二年級上冊的《阿里里》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不同版本的“阿里里”的演唱視頻,專業合唱團的表演視頻能為學生在演唱技巧、聲部配合、情感表達等方面提供很好的范例。教師可以在合唱活動開始之前播放這些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合唱的魅力。之后,教師還可以播放納西族文化的紀錄片,讓學生能充分了解歌曲的背景文化。《阿里里》是納西族的歌曲,了解納西族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內涵,在合唱中更好地表達情感。
網絡上還有許多音樂制作軟件和平臺,可以用于合唱活動的拓展。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制作軟件,對“阿里里”進行不同風格的改編,加入現代流行音樂元素,制作出適合不同合唱場景的版本。在網絡音樂平臺上,還能找到許多不同演唱版本的“阿里里”,有專業合唱團的演唱,也有民間藝人的表演。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版本讓學生聆聽并對比,分析不同版本在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的差異。這樣學生在進行合唱時,就能借鑒他人的優點,嘗試不同的演唱方式,進一步提升合唱活動的影響力和內容深度,從而提高整體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借助微課視頻教學,逐幀突破合唱難點
微課視頻具有直觀、靈活和高效的特點,能幫助學生突破合唱中的一些難點。教師可以根據合唱曲目的難點,選擇相應的微課視頻,向學生詳細展示每一個技巧的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同時配以圖示和實例演示,使學生能清晰理解和掌握關鍵點。因此,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合唱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反復觀看視頻,進行個性化學習。
以湘文藝版三年級上冊《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制作或尋找專門針對《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微課視頻。在視頻制作中,對于合唱難點部分進行逐幀分析。例如,歌曲中的和聲部分,可能是學生較難掌握的。通過微課視頻,將和聲部分的每個音符、每個聲部的進入與配合,以逐幀的形式展現出來。在視頻里先單獨呈現高音聲部的旋律走向,并且對每一個音符的時值、音準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先熟悉高音聲部的演唱要求。然后,再單獨展示低音聲部,對比兩個聲部之間的差異和聯系。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微課視頻的可重復性,如果學生在合唱練習時遇到困難,如兩個聲部的融合問題,就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中關于這一難點的逐幀講解。例如,歌曲中某一段落的節奏變化,是合唱的一個挑戰。微課視頻可以將這一節奏變化的每一拍,甚至每一個音符的強弱對比,通過逐幀慢放、標記等方式,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從而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微課視頻還可以結合動畫、色彩等元素,使教學更生動有趣。在講解聲部的強弱時,教師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圖形表示不同的音量,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如此一來,能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演繹《在卡吉德洛森林里》這首歌曲。
(三)利用數字智慧檢測,精準提升合唱技能
先進的音頻分析軟件可以對學生的聲樂表現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識別出每個學生在音準、節奏、音色等方面的優缺點。教師可以基于這些數據為每位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訓練計劃,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糾正。數字化工具可以將學生的進步記錄下來,形成可視化的成長檔案,便于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學生的音樂教育,從而精準提升各個學生的合唱技能,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在湘文藝版四年級下冊《春曉》教學中,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歌曲的示范版本,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意境。之后,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后,開始分聲部教唱《春曉》。從高聲部開始,一句一句地教唱,在學生跟隨演唱的同時,數字檢測設備開始工作,實時檢測每個學生的音準、節奏等情況。在教唱完高聲部后,讓學生分組進行高聲部的合唱練習。教師通過數字設備的匯總數據,了解學生在合唱中的薄弱環節。當發現某個小組在某一句的音準上普遍存在問題時,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再次示范和指導,讓學生對比原唱和自己的演唱,利用數字設備提供的波形圖等直觀方式,明確差距并改進。按照同樣的方法教唱低聲部,在合唱低聲部練習過程中,數字設備可以檢測出低聲部與高聲部之間的協調性問題,精準對學生進行靈活教學,及時彌補合唱中的不足。
在兩個聲部都初步掌握各自演唱部分后,進行整體的合唱練習。此時,數字智慧檢測設備可以從整體上對合唱的和諧度、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評估。教師根據數字設備反饋的結果,如整體音準有偏差、某個段落的節奏不整齊等問題,對學生進行整體的調整。如果發現合唱時情感表達不夠,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春天的美景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意境,同時數字設備可以檢測學生在融入情感后的演唱變化,以進一步精準調整,使合唱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開發線上線下合唱,突破時空豐富形式
在數字化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活動的開展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從而有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豐富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利用線上平臺,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教學、在線互動等方式進行音樂理論和聲樂技巧的教學;學生可以在家中通過網絡學習和練習。如此,學生也更方便進行遠程合唱練習和音樂作品的分享,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合作意識;線下活動可以定期組織排練和公開表演,以提升學生的現場演出能力,也能增加學生的舞臺經驗。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小學音樂合唱活動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合作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例如,在湘文藝版五年級下冊《編花籃》中,教師可以錄制詳細的《編花籃》合唱教學視頻,將歌曲的旋律、歌詞、合唱的聲部劃分等內容進行細致講解。把視頻發布到學校的網絡學習平臺或者班級群里,讓學生可以隨時觀看學習。同時,利用線上音頻編輯軟件,制作不同聲部的單獨練習音頻。學生可以先單獨聽低聲部的音頻,跟著哼唱練習,熟練后再與高聲部配合。線上還可以開展合唱挑戰活動,鼓勵學生錄制自己演唱的片段并上傳,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如此,學生可以在課外、在家中的任何時間進行合唱練習。
在課堂上的線下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檢查學生線上學習的成果。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現場的合唱排練。在排練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線上制作的優質合唱示范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完美的合唱效果,進一步使活動更有效。
四、結語
在數字化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活動的開展路徑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度。通過引入數字化教學工具,教師可以更直觀地展示音樂理論和合唱技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力;借助數字化資源,既能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又能貼合學生喜好興趣,從而有效推進音樂合唱活動中學生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注:本文系2024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常規課題“美育浸潤行動下基礎教育中歌唱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FJJKXX24-14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