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探討了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科學單元教學路徑,重點闡述了五個核心步驟:整合教材以提煉大單元主題、依據課程標準設定單元目標、圍繞目標創設單元情境、深化情境以增強學習體驗以及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單元評價。通過這些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技能、跨學科綜合能力以及科學道德,進而實現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核心素養導向;單元教學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7" " 0007-03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進,核心素養已成為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核心素養不僅涵蓋了科學觀念,更強調了個體的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小學科學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階段,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小學科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探究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其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科學單元教學,旨在通過系統的課程設計,將科學觀念、科學思維與方法、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等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整合教材,提煉大單元主題
(一)跨章節整合,構建知識體系
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小學科學教材的內容結構,找出不同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跨章節整合,將相關知識點進行有機融合,形成邏輯清晰、內容連貫的知識體系。該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知識點的層次性和遞進性,確保整合后的教材能夠有助于學生逐步構建起系統的科學認知框架。例如,在青島版科學五年級下冊中,將第二單元“空氣”與第六單元“物質的變化”部分內容進行整合,可以將空氣的成分、性質及其與燃燒等化學反應的關系,與物質狀態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相聯系。通過跨章節的實踐活動,觀察空氣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探究燃燒過程中的物質轉換,使學生深入理解物質世界的奧秘,逐步構建起系統的科學認知框架。
(二)提煉核心概念,明確單元主線
在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教師需要提煉出每個大單元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科學學科中的基礎性和關鍵性知識,對于構建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提煉核心概念,可以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點和主線,確保教學活動始終圍繞核心目標進行,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上述課例,可以提煉出“空氣”單元的核心概念為“空氣的成分、性質及其對生命和環境的重要性”,而“物質的變化”單元的核心概念則為“物質狀態的變化規律及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這兩個核心概念為教學提供了清晰的導向,有助于學生形成連貫的科學知識體系,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單元的核心內容,提升學習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二、依據課標,設定單元目標
(一)解讀課程標準,明確教學要求
設定單元目標前,教師需要深入解讀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各個學段、各個領域的教學要求,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等多個方面。通過解讀課程標準,教師可以確保設定的單元目標符合教育教學的總體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課程標準可能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現象和科學原理,在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下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光的傳播與反射”中,教師在解讀課程標準時,需要明確這些核心知識點,并理解它們在整個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如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等。
(二)細化目標內容,注重能力培養
在明確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教師需細化單元目標的內容,將總體目標分解為具體的教學目標,將抽象目標轉化為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表現。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核心素養,確保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形成科學思維和方法,提升綜合素養。在細化目標內容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確保目標既具有挑戰性又符合實際。
例如,在青島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地球和地表”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細化單元目標內容,并注重能力培養。學生能夠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狀、大小和結構,以及地表的主要特征和變化原因;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地球儀、地圖等資料,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地理思維能力;通過參與模擬實驗和實地考察,探究地表形態變化的過程,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引導學生關注地球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在細化目標內容時,教師還應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學習更具趣味性和實效性。
三、圍繞目標,創設單元情境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科學單元教學需要緊密圍繞教學目標來創設單元情境,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情境的創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創設單元情境之前,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如實驗器材、多媒體資料、實物模型等,為情境的創設提供有力的支持。根據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創設真實或模擬的情境。真實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直接觀察和體驗科學現象,而模擬情境則可以通過模擬實驗或虛擬現實等方式,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究科學原理。
以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單元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如鳥叫聲、汽車喇叭聲、風聲等,并思考這些聲音是如何產生的。通過此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聲音產生的主題;或者準備簡單的實驗器材,如鼓、小鈴鐺、音叉等,讓學生親手操作,觀察聲音產生時物體的振動現象,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科學原理。
四、深化情境,增強學習體驗
在創設單元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需要深化情境,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包括提供豐富的情境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活動以及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為了深化情境,教師需要提供豐富的情境資源,如實驗材料、觀察對象、多媒體資料等,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究科學現象。在深化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多樣的學習活動,如實驗操作、小組討論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并促進他們的深度學習。
在上述課例“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單元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如音頻、視頻等,展示不同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以及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過程。這些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聲音的傳播原理;或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分組制作簡易樂器,并嘗試演奏不同的音符。通過以上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聲音產生和傳播的理解,還能鍛煉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教師還可以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為什么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更快?”“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與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有什么不同?”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通過這樣的深化情境,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學知識,增強學習體驗,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五、“教—學—評”一致,實施單元評價
(一)評價內容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科學單元教學中,教師應首先依據課程標準與教材,清晰界定每個單元的核心素養目標,涵蓋科學觀念、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隨后,需精心規劃評價任務,確保它們緊密貼合教學目標,能精準評估學生的掌握程度。評價內容應具備層次與遞進性,即根據學生的學情與認知水平,設計多樣化的評價任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這些任務應遵循由簡至繁、由基礎至拓展的邏輯順序,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并應用科學知識。此外,評價內容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引入開放性的評價項目,例如實驗設計、科學報告編寫等,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創新,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例如,在青島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溶解與分離”單元中,教學目標可能包括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與分離的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針對這些目標,教師可以通過書面測試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溶解與分離相關概念的理解程度;要求學生進行溶解與分離的實驗操作,評價其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或提供與“溶解與分離”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評價其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評價過程的持續性
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評價過程的持續性要求教師在實施單元評價時,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觀察記錄、作品展示、口頭報告、書面測試等,以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觀察記錄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參與度、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來評價他們的學習進展。這種評價方式能夠直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作品展示和口頭報告能夠展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作品、科學報告或進行口頭匯報,教師可以了解他們的思維過程、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創新能力的發揮程度。此外,書面測試也是評價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書面測試應注重對學生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考查,而非單純的知識記憶。測試題目應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評價的持續性,評價不應僅局限于單元結束時的一次性測試,而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定期的評價和反饋,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從而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科學單元教學路徑分析,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還能促進學科間的融合與交叉,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整合教材、提煉大單元主題,依據課程標準設定教學目標,圍繞目標創設真實情境,深化情境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單元評價,能夠有效推動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創新。未來,應繼續深入探索和實踐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路徑,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和方法,為培養具有現代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新時代小學生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虞佳怡.課程視域下的小學科學作業大單元設計建構[J].課程教學研究,2024(9):66-72.
[2]劉憶婷.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科學單元教學設計路徑[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2):15-21.
[3]王金輝.小學科學單元教學各要素目標達成一致性的實施路徑:以“水和空氣”單元為例[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2):22-28.
[4]梁東紅.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實施路徑[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3(5):76-80.
[5]王晨光.圍繞核心概念組織小學科學單元教學設計[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1(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