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傳統(tǒng)的科學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教學生聽的這種被動的形式展開的,這種教學方式?jīng)]有體現(xiàn)出學生才是科學課堂的主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強調(diào)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探究。為了符合這樣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從滿堂知識灌輸轉變?yōu)樽约核J為的問題引導。不合理的問題引導,并不能促進學生的思考,不足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甚至會因為不合理的問題,或者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喪失學生科學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是失敗的課堂,缺乏獲得知識樂趣的課堂。合作學習在改善課堂內(nèi)的社會心理氛圍,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認知品質(zhì)等方面成效顯著。
〔關鍵詞〕" 小學科學;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真合作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7" " 0025-03
科學課程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科學、感知科學的重要方式。真實的合作、有趣的合作,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學習科學知識的科學課堂中,不乏多次探究合作的機會,體驗探究的過程是學生很好的學習機會。合作學習的基礎就是科學課堂上的“做中學”。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選擇合適的實驗進行探究,運用觀察、實驗、調(diào)查、制作等活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探究動機,通過小組間的真實有效的合作,實現(xiàn)科學課程目標,且樂在其中。
一、問題提出:喜玩科學"激發(fā)興趣
小學科學學習的有效性是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率為基礎的。無趣的、灌輸型的科學課堂,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還會產(chǎn)生相反的作用。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提高科學學習效率,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如果難以代入學習過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長此以往,將興趣不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前概念,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探究、討論,在幫扶的過程中,迸發(fā)而來的靈感思維,促使學生有源源不斷的新想法、應對解決問題的策略,帶著“玩”的心態(tài)去學,興致盎然,順勢而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思考和教師單純的一個問題的提問,所產(chǎn)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一個是積極的、主動的,一個卻是消極的、被動的。教師一味地灌輸自己認為重要的需要記住的點,事實上,還是跳入了應試教育的窠臼。在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根據(jù)情境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就是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權利自主地去玩,去探索,去探究自己想探究的問題,教師要充分地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而不局限于課堂上的內(nèi)容,更要將科學知識延伸到廣袤的天地,這樣,何須擔憂學生沒有科學探究的興趣呢!
如何喜玩科學?有趣的故事、豐富的器材、別致的話題、難度適中的問題,對學生而言都是很好的引導。例如,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斜坡的啟示》一課多數(shù)是以金字塔建造來進行導入,可以換一種形式進行導入,可以是學校食堂阿姨的飯盒,可以是醫(yī)院的臺階,甚至可以準備自行車,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在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撬重物的竅門》一課中,可以準備一個空的奶粉罐,讓兩位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打開奶粉罐,比較哪一種方式更加省力,過程更加有趣,這就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在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云和霧》一課的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于霧的形成有一定認識,教師可以提供環(huán)境圖紙,讓學生以畫圖的方式表述云和霧的生成,就更具趣味性,學生也更容易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模擬云和霧的形成的樂趣。在此過程中,可能有一些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更豐富,表現(xiàn)得更好,在小組形式和兩人交流方面,可適當彌補差距,做到每個人都有所提升。
在課堂上,一定程度的討論,可以很好地幫助全體學生進入學習和討論思考的狀態(tài),以先“玩”帶動后“玩”,達到“玩”在一起的目標,這樣才有助于學生通過教學或互相幫助獲得潛力。一定程度的討論,有助于學優(yōu)生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促進課堂的整體良性發(fā)展,同時也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提升積極性。
二、問題分析:好玩科學"碰撞思維
分析思維是以一次前進一步為特征的,包括歸納推理、演繹推理、證明等邏輯思維過程,是指經(jīng)過仔細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確結論的思維方式。科學的學習是有思維的學習。學生根據(jù)情境自主地提出問題,并且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形成思維的交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選擇學生更感興趣的器材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著任務,運用提供的器材,玩轉課堂,玩轉思維。學生在做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小組之間、同桌之間開展合作,商討適宜的實驗設計,以驗證自己的假設。學生從器材、實驗中分析涉及的因素、需要改變的因素、不變的因素以及具體步驟,從而形成完整的思維鏈條。
不同的分析形式,有不同的效果。分析的過程是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不同形式促進學生的交流。例如,利用“1+1”信息交流策略進行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今天天氣怎么樣》的教學。先提問學生從天氣預報中讀到了哪些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隨后進行“1+1”的交流,一個主講一個傾聽,將雙方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共同的看法進行分享和匯報;也可利用TPS策略進行《云和霧》的教學。以“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霧是什么樣的?”“你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見過霧?”“走在霧中什么感覺?”“關于霧的出現(xiàn)你有什么想法?”等等連鎖問題提出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霧是怎么形成的?”,并思考“你覺得霧的形成與什么因素有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運用TPS策略,促進學生在獨立思考基礎上進行合作分享。在這一過程中,第一部分的Think過程,個人思考的部分可有所延長,可以有他們自己涂涂畫畫的過程,比如在最后匯總想法之前,在草稿紙上各自畫,再交流再匯總。同時對部分內(nèi)容也可采取“1+1”信息交流策略,先獨立思考,再兩人一組進行討論,進行小范圍的思維碰撞,再進行大范圍的匯總修訂。思維是科學課堂的核心活動,學生科學思維的碰撞,是課堂教學最為精彩的部分。
優(yōu)秀的團隊合作,往往會凸顯更佳的效果。在探究“影響太陽能小車速度的因素”實驗中,有多個影響要素,如受光面積、受光角度、地面材料,甚至小車本身也會影響到太陽能小車的速度。太陽能這樣的新能源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來說,是陌生的,但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進行這一實驗活動的合作時,有一種學優(yōu)生帶動學困生的模式。這時,我會直接把太陽能小車給學生,讓他們通過玩學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先自主探究,再合作探究,他們也樂在其中,興致滿滿。在全車沒有電池的情況下,小車也能夠正常前進,學生出于好奇,用手擋住了太陽能光電板與太陽的接觸,發(fā)現(xiàn)在受光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小車速度變慢。運用玩小車的活動方式,分析變量,進行實驗的設計,得出正確結論,探究過程一氣呵成,既學又玩,達到有效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
三、問題解決:樂玩科學"生本探究
探究學習是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fā)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在科學課堂上學生探究過程的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探究的過程就是學生在“玩”中看現(xiàn)象、做總結的過程,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有效學習,并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筆者認為,課堂真合作和生本探究的實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落實。
(一)“真合作”有真組織,情境促“興趣激發(fā)”
合作學習小組應根據(jù)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進行分組,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內(nèi)、小組間形成能力互補的學習共同體。科學課堂的學習,不僅要保證交流的自主性,還要保證交流的有序和有效。合理有序的組內(nèi)合作和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習的有效性。規(guī)范合理的分工和組織,是教師教學組織能力的體現(xiàn),它既能保證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又能保證學生“玩”得盡興,學得輕松。
(二)“真合作”有真指導,實踐引“思維碰撞”
學生是科學課堂的主體,但并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同樣要善作善為。合作學習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它既離不開生生合作,也離不開師生合作,教師適當?shù)闹笇Ш鸵龑П夭豢缮伲@樣才能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力。教師的這種指導,可以是個別的指導,也可以是整體的引導,教師適時地與學生“玩”在一起,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積極性,也更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產(chǎn)生思維的交流與碰撞。教師要讓每個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實現(xiàn)“1+1gt;2”的結果。
(三)“真合作”有真檢驗,反思助“知識遷移”
很多時候,教師為了不影響自身的教學設計,為了課堂的穩(wěn)定有序,在展示討論結果或者記錄單時,往往會選擇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或討論交流開展得比較完善的小組來進行匯報。雖然從課堂上看起來,這節(jié)課表現(xiàn)得并沒有問題,甚至還有局部較好的趨勢,但這樣的展示方式,只會讓同樣認真準備討論的小組的積極性下降,長此以往,也會進一步地削弱他們的參與感。學生參與不足,就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合作,課堂也只會成為少數(shù)學生展示的場所。因此,合作學習的檢驗要真,既要真實,也要真切,要體現(xiàn)學生真正的合作。不能在“真合作”的外表下,僅進行學生個人學習或小組合作的局部展示。在真合作的基礎上反思所學所得,更有助于學生完成知識的自主構建,并進行應用,達到知識的遷移,真正收到學習的效果。
四、問題思考:趣玩科學"走向共贏
科學理論的學習和思維的發(fā)展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知識的應用。例如,在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彈力》一課中,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彈力,但同時也很好奇非常硬的物體是否有彈性。教師可運用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所有物體都具有彈性,只不過有些明顯有些不明顯,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到彈性的地方。引導學生在學習后進行反思,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從生活中的物品和現(xiàn)象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在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鳥類》一課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認識鳥類的共同特征,讓學生思考有的有翅膀的動物是不是鳥類,如學生喜歡的企鵝、生活中的雞鴨鵝、有點害怕的蝙蝠等。這樣的課堂教學,既貼近日常生活,又是所學知識的體現(xiàn),更是“好玩”的,學生的熱情得到了提升。科學學習需要反思,這不僅是知識的獲取,也是思維的體現(xiàn)。
科學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只享受了課堂的“玩”,沒有反思,沒有自己的思考,不能應用知識、舉一反三,這樣的學習是低效的,也是不可持續(xù)的。反思往往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對課堂內(nèi)容的總結,那么,要反思什么呢?同樣在“太陽能小車運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探究中,學生盡情地“玩耍”了整個探究過程,教師采用戶外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組間合作做比快慢的游戲,在游戲中做比較,從而得到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論。這個過程,不應以看到這樣的實驗現(xiàn)象而結束,還應以受光面積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實驗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的設計,學生也樂在其中,他們根據(jù)受光面積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現(xiàn)象,對實驗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學生組內(nèi)合作、組組合作,個人自主學習,“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莫春梅,王建新.活動型課堂合作探究的改進優(yōu)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3(1):43-46.
[2]黃芊芊.變革小組討論,實現(xiàn)課堂真合作[J].教育家,2022(8):66.
[3]崔虹.學習呼喚真合作[J].山東教育,2021(Z5):89.
[4]周群.例談課堂中小組合作的優(yōu)化策略[J].湖北教育(科學課),2023(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