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微課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誕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可利用微課集中向學生講解一個知識點或問題。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高效性。作為新型教學模式,微課雖然具有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不具備的優點,但因微課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的時間較短,許多一線教師仍處在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難以有效發揮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也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加強對微課教學模式運用的研究,不斷提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水平。
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利用具有趣味性的短視頻,針對既定的知識點或問題展開分析和講解[1。而學生則可以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跟隨視頻的邏輯完成對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與課堂教學相比,微課教學模式更傾向于知識內容的輸出,缺乏必要的互動手段。
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工作中,數學教師應當意識到,無論教師采取何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始終是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學習,微課也不能。所以,為確保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數學教師在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時應當遵從主體性原則,將課程學習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讓微課成為學生課程學習的工具。
(二)趣味性原則
小學生正處于對萬事好奇的階段,自我控制能力有限,難以在數學課程學習的過程中,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微課的出現為小學數學教師帶來了課程改革和教學創新的渠道,讓教師可以將更多、更有趣味性的教學資源帶入課堂,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和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自的。基于此觀點,數學教師可利用更具趣味性和指導性的教學短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投人到微課學習中。
(二)靈活性原則
微課教學模式是以短視頻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呈現出短小方便、目標突出、情境生動、個性化強等特點[2。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歸根到底是對不同教學短視頻的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在課前給學生推送教學短視頻,幫助學生做好課程預習工作。教師也可以選擇在課中或課后給學生推送教學短視頻,幫助學生加深對不同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并遵從其靈活性原則,根據實際教學需求推送微課教學視頻。
(三)反饋性原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早已不單單是對教學短視頻的運用。教師可以借助部分教學平臺所提供的輔助功能,實時監控不同微課資源的使用情況。部分平臺甚至根據教育教學工作的需求,在微課短視頻中增加了互動環節,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在平臺中的互動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微課資源的使用情況[3]。
換言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學反饋功能。為了全面提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使用水平,教師在引入微課教學模式時,還應當遵從反饋性原則,既要把握各種微課教學資源的使用情況,也要通過微課教學資源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真正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保駕護航。
三、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尊重學生特點,提升微課趣味性
受學生年齡特征的影響,學生在小學數學課程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微課作為一種對學生學習自主性具有一定要求的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在學習期間,集中注意力完成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沒有教師和家長監督的環境下,讓其集中注意力自主完成對微課內容的學習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為了使微課教學模式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數學教師應當尊重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升微課教學資源的趣味性,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引導學生完成對相關內容的學習。
以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課“角的初步認識”為例,“角”作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最常見的幾何要素,在動漫作品中同樣尤為常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在微課短視頻中,教師可以利用AI技術,選擇一些深受學生喜愛的動漫角色,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講述知識點。如教師可以選擇動漫《喜羊羊與灰太狼》中懶洋洋或美羊羊的形象,在短視頻中告訴學生,在“角”的大小比較中,開口越大則角越大。當然,為了提升表述的嚴謹性,教師可以借助動漫形象,告訴學生在距離頂點相同距離的位置上,開口越大則角越大。當然,教師也可以從不同動漫作品中截取一些小片段,讓學生在動漫作品中尋找“角”。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知識點,而不是單純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強調視頻的趣味性的同時,應當始終牢記,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才是第一目標,增強微課教學資源的趣味性,只是提升微課教學模式運用效果的手段,而并非目的。
(二)突出學生主體,提升微課啟發性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求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活動中,主動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學習和運用。微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速度。微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展現的這種優勢,極容易讓學生對微課教學資源產生依賴,從而忽視自身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正因為如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微課時,還應當基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突出進行思考,降低學生對微課教學模式的依賴。
以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課程第4課“兩位數乘兩位數”為例,在該章節課程的學習中,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一直是困擾學生的難點問題。為了讓學生更清晰、直觀地看到豎式計算的過程,教材第42頁的例題 14×12 的計算過程,教材只是根據豎式計算規律,給出了計算的結果,并未向學生完整展示計算的過程。此時,教師可以考慮從動畫的角度入手,將豎式計算的詳細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知道豎式計算分兩步,先用12的個位與14相乘,表示兩套書的冊數。后用12的十位與14相乘,算出10套書的冊數。反映到豎式計算過程中便是,先用2與14相乘得28,后用1與14相乘得14。之所以28與14要錯位相加,是因為1代表十位,所以要看作10與14相乘,其結果是140,此時,二者相加才是正確答案。
教師利用動畫的方式將豎式計算的整個過程展示出來,可以幫助學生降低豎式計算的理解難度。教師也應基于微課教學模式的啟發性,引導學生在掌握豎式計算方法的同時進行深度思考。例如,教師在微課教學視頻的最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兩位數乘三位數,應當怎樣用豎式計算。
(三)定位學生需求,提升微課實用性
微課在小學數學中的使用較為靈活,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前、課中或課后使用微課教學資源,同樣地,教師也可以考慮在課前導人、課中學習、課堂總結,以及教學評價等環節對微課教學資源進行運用[4。雖然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數學教師可以對微課教學資源進行濫用。為確保微課教學資源使用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應當準確定位學生的課程學習需求,逐步提升微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適用性。
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課程“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例,該章節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只需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明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形狀,掌握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特征既可。在制作微課教學資源時,教師可選擇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標題,制作兩個微課視頻。在微課視頻中,除了要展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具體圖形之外,還要說明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圖形特征。之后,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視頻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掌握該章節課程的知識點。而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需要利用一些簡單的小測試,評價學生是否認真看過視頻既可。在之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不需要再向學生推送任何微課視頻,只專注于學生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既可。
(四)提升微課靈活性,構建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數學教師可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基于微課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將微課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進行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微課教學模式的使用范圍,同時也能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課程第5課“簡易方程”為例,在該章節課程中,學生首先要學會的是用字母表示數。受學生學習水平差異的影響,一些學習水平高的學生能快速理解并接受用字母表示數的數學表達形式,而部分學習水平較低或者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則相對較慢。為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數學教師可以考慮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先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對學生進行分組,確保每組的綜合學習能力與水平相近,而后再向學生推送微課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如在教材第52頁的案例中,小紅爸爸說他的年齡比小紅大30歲。
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引導學生將未知量用字母表示。當學生將小紅的年齡當做未知量,用a表示,那么小紅爸爸的年齡為 a+30 。如果學生將小紅爸爸的年齡當做未知量,用a表示,則小紅的年齡可表示為 a-30 當然,這些表達方式和表達結果,都需要在學生小組內的討論中產生。
(五)評價教學實情,提升微課反饋性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微課也具有一定的教學反饋能力[5。為提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水平,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立足于教學評價進行思考,盡可能提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反饋性,確保教師能在微課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微課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以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課程第7課“扇形統計圖”課程教學為例,為了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中影響扇形面積大小的因素,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推送微課教學資源,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了解扇形統計圖相關的基礎知識。為了提升微課教學模式的反饋價值,小學數學教師可從兩個角度出發。
一是選擇具有數據統計功能的平臺完成對微課教學資源的推送,而后在后臺觀察學生對微課教學資源的使用情況。
二是在微課教學資源中增加互動環節,以此來督促和評價學生。例如,教師可以在微課教學資源的中間或結尾添加與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學生需要在觀看完視頻內容后進行解答。教師也可以利用平臺的彈幕功能。當微課教學資源中涉及具有選擇性的問題的時候,學生可用數字“1”或數字“2”進行選擇。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或選擇情況,分析學生課前預習工作的質量,進而決定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可以增強微課教學模式的互動性,同時也能提升微課教學模式的反饋性。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與學生的互動情況及平臺反饋的信息,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工作進行評價,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應用微課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應當把握微課使用的主體性原則、趣味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和反饋性原則,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科學、合理的使用方法,以滿足實際教學工作的需要。
作者單位:哈東霞甘肅省榆中縣博雅小學
參考文獻
[1]宋峰.信息技術2.0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24,(18):70-72.
[2]葛清清.微課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啟迪與智慧(上),2024,(05):95-97.
[3]王艷會.信息化背景下微課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4,26(07):176-178.
[4]張海娟.運用微課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路徑[J].中小學電教,2024,(Z1):146-148.
[5]王亮.小微課發揮大作用——試談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智力,2024,(0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