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學;質量評價;改進層次分析法
Research"on"the"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for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Based
on"the"IAHP"Model
Wang"Bo
(Hunan"Vocational"College"of"Industry"and"Technology,Changsha"410208)
Abstract:This"study"addresses"the"issue"of"subjective"bias"in"traditional"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methods"for"multi-indicator"evaluation"by"employing"the"Improved"Analytic"Hierarchy"Process"(IAHP)"model.It"establishes"a"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index"system"tailored"to"the"characteristic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introducing,for"the"first"time,the"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Index"(TQEI)"and"a"five-level"quality"rating"standard.This"provides"a"quantifiable"decision-making"tool"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Empirical"research"indicates"that"teacher"evaluation,student"evaluation,and"classroom"teaching"are"the"core"indicators"influencing"teaching"quality.The"overall"teaching"qualit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in"Hunan"Province"is"generally"at"a"good"level,yet"significant"regional"disparities"and"structural"shortcomings"persist.Finally,targeted"improvement"suggestions"are"proposed,offering"bo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for"advancing"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institution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Improved"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當前,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步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成為“十四五”規(guī)劃攻堅收官和“十五五”規(guī)劃謀篇布局中高等教育工作的關鍵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tǒng)籌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推進職普融通、產(chǎn)教融合、科教融匯,優(yōu)化職業(yè)教育類型定位。”[1]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其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特殊性:既需遵循教育評價的普遍規(guī)律,又要體現(xiàn)意識形態(tài)屬性。現(xiàn)行評價體系存在“三重三輕”問題——重課堂講授輕實踐育人、重知識考核輕價值內化、重靜態(tài)結果輕動態(tài)過程,特別是缺乏對課程思政融合度、紅色資源轉化率等特色指標的科學度量。同時,已有研究多采用傳統(tǒng)層次分析法(AHP)構建評價體系,在處理多層級、多指標的問題時存在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繁瑣、標度精度不足等問題。
本研究采用改進層次分析法(IAHP),選取指標建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針對高職思政課教學特點進行三重創(chuàng)新:一是構建包含“課程思政融合度”“紅色實踐參與度”“職業(yè)素養(yǎng)培育”等特色指標集;二是引入三標度動態(tài)權重算法,建立意識形態(tài)導向修正因子;三是開發(fā)教學質量指數(shù)(TQEI)追蹤系統(tǒng)。通過對湖南省10所高職院校進行實證研究,驗證模型對思政課教學政治性、實踐性、職業(yè)性三重屬性的適配度,最后綜合得出研究結論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湖南省各高職院校,調查數(shù)據(jù)主要通過學校官方統(tǒng)計的年報及專家、學生填寫的相關調查問卷獲取。
2.研究方法
改進層次分析法(IAHP)。傳統(tǒng)層次分析法(AHP)的判斷矩陣定量評價值采用1~9標度方法。[2]當評價體系中指標較多時,不僅迭代次數(shù)較多,運算量大,且判斷矩陣很可能因一致性較差而導致計算出的權重值可靠性較低。[3]為此,本文運用改進層次分析法,采用三標度(-1,0,1),對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建立比較矩陣,進而確定判斷矩陣。
改進層次分析法的三標度含義為:-1表示Ci不如Cj重要,0表示"Ci和Cj同等重要,1表示Ci比Cj重要。[4]該方法具有自調節(jié)功能,不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與其他標度相比,其標度值具有更好的交互判斷合理性[5],在比較判斷過程中提高了準確性。
(二)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最主要的就是確定合理的評價指標。通過文獻梳理,走訪專家、學生、專任教師、教務管理人員等,在充分考慮指標的易獲得性、獨立性、科學性和可比性后,最終構建了3個層次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層次是總目標,即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第二層次是一級指標體系,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評價、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綜合管理等6個一級指標;第三層次是二級指標體系,由一級指標衍生出子項,包括學生學習態(tài)度、教師學歷、教學資源保障度、課程掛科率、實踐教學成果、學生就業(yè)率等共計29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體系見表1,表中還列出了每個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影響方向和具體量化說明。
在對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之前,先對數(shù)據(jù)進行自然對數(shù)變換以便減小變化幅度。為消除量綱不同,使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進一步對數(shù)據(jù)進行極差標準化處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原始數(shù)據(jù)矩陣為X={xij}m,經(jīng)自然對數(shù)變換后的數(shù)據(jù)矩陣為Y={yij}m(m為評價指標,m=1,2,…"29)。
對于正向性指標,數(shù)值越大,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正面影響越大。對于負向性指標,數(shù)值越小,對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負面影響越低。
(三)確定指標權重
構造判斷矩陣,對于總目標(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通過比較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評價、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綜合管理6個一級指標之間的重要性,得出最終的重要性排序,即構造出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比較矩陣A-B。
A-B=[0"0"1"1"1"1;0"0"1"1"1"1;-1"-1"0"-1"1"1;1"-1"1"0"1"1;-1"-1"-1"-1"0"1;-1"-1"-1"-1"-1"0]
通過求解矩陣特征向量,計算可得6個一級指標對總目標的權重系數(shù),分別為"0.228,0.292,0.127,0.177,0.079,0.096。同理,通過比較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重要性,求出二級指標相對于一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由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最終得到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各指標的總權重系數(shù),結果如表1所示。

從賦權結果可以看出,在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一級指標體系中,權重從大到小依次排序為:教師評價(0.292)、學生評價(0.228)、課堂教學(0.177)、學校評價(0.127)、綜合管理(0.096)、實踐教學(0.079)。其中,教師評價權重最大,同時學生評價和課題教學所占權重也較大,這表明教師的整體水平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影響最為顯著。
在二級指標體系中,權重前五位從大到小依次排序為:教師專業(yè)化程度(0.093)、對學生學習的評價(0.093)、學生學習態(tài)度(0.087)、對教師的評價(0.058)、教學管理保障度(0.049),對學生學習完成度、教師教學完成度、實踐教學成果、專業(yè)實踐技能合格率4個指標的權重最小。其中,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和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權重最大,這表明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影響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主要因素。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過程中更應以教師、學生為主體,即側重評估教師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及其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其對教師的評價,輔以相關教學保障。
(四)計算質量評價綜合值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單項指標得分值計算模型為:
Si"="Pij×Wi
式中,Si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單項指標得分值,Pij為第j年第i個指標標準化后的值。雖然單項指標得分值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反映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狀況,但要全面地評估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還需對指標進行綜合計算。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綜合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Tj=∑[]i=1Si=∑[]i=1(Pij×"Wi)
式中,Tj為第j年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綜合值,i為指標,j為年份。
(五)劃分質量評價等級
借鑒高職院校、地方規(guī)定的標準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參考湖南省內部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各指標的評分值,通過專家咨詢、公眾參與等方法,設置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綜合評判標準。為便于表示,將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綜合值(Tj)定義為質量評價指數(shù)(TQEI),即:
TQEI=Tj
將質量評價指數(shù)范圍(0~1)采用非等間距法分為5個區(qū)間,劃分為5個質量等級,其質量評價指數(shù)(QEI)分別為:優(yōu)秀(I等)0.6"T<1;良好(Ⅱ等)0.55""T<0.6;一般(Ⅲ等)0.5""T<0.55;較差(Ⅳ等)0.4nbsp;"T<0.50;很差(V等)0nbsp;"T<0.4。其中指數(shù)值越大,表明該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狀況越好,反之則越差。
本文以湖南省10所高職院校為例,基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模型,可得2023至2024年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數(shù),如圖1所示。

(一)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總體分析
由上圖可知,近兩年來,全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數(shù)在0.46~0.72之間波動,思政課教學質量總體維持較高水平,且平均值維持在0.57附近,說明我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保持在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其中,2023年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數(shù)達到優(yōu)秀等級的有4所院校(高職院校1、高職院校6、高職院校8、高職院校9),2024年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數(shù)達到優(yōu)秀等級的有5所院校(高職院校1、高職院校3、高職院校7、高職院校8、高職院校10),這說明近兩年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整體有所提升,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向優(yōu)秀水平邁進。
(二)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結構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中各一級指標變化情況,對10所高職院校各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一級指標部分進行橫向比較。
1.學生評價
從學生評價一級指標結果看,2023至2024年10所高職院校學生評價質量結果數(shù)值穩(wěn)定在0.04~0.16之間,整體趨勢較為平穩(wěn),均維持在較高水平,說明學生評價指標在思政課整體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其中,學生學習態(tài)度、對教師的評價、對學習的評價在該部分的影響權重較大,表明學生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教學情況、學校教學資源情況是影響學生評價的關鍵因素。
2.教師評價
從教師評價一級指標結果看,2023至2024年10所高職院校教師評價質量結果的數(shù)值在0.05~0.3之間起伏,整體波動范圍較大,但均維持在較高水平。近兩年來,除2所高職院校數(shù)值無變化且穩(wěn)居高位外,其他5所高職院校呈現(xiàn)出明顯走高趨勢,這說明教師評價在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迅速占據(jù)重要地位。其中,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在該部分的影響權重較大,表明師資水平和教師對學生的考評情況是影響教師評價的關鍵因素。
3.學校評價
從學校評價一級指標結果看,2023至2024年10所高職院校學校評價質量結果數(shù)值相差不大,說明近兩年全省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教學資金、教學激勵等投入較為穩(wěn)定。其中,教學管理保障度、教學資源保障度在該部分的影響權重較大,表明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資金投入是影響學校評價的關鍵因素。
4.課堂教學
從課堂教學一級指標結果看,2023至2024年10所高職院校課堂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結果整體呈走高趨勢。說明各校在教學感觀、情感、內容體驗上的投入增加,更為重視教師及學生在課堂過程中的體驗感,同時課堂教學對于整體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影響也逐漸提升。其中,教學內容體驗度、教學情況體驗度、教學感官體驗度在該部分的影響權重較大,表明教學過程情況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
5.實踐教學
從實踐教學一級指標結果看,2023至2024年10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估有一定波動,但整體數(shù)值起伏較小。其中,實踐教學保障度、學科活動參與率、職業(yè)實踐參與度在該部分的影響權重較大,表明配套資源投入、學科競賽及職業(yè)實踐參與情況是影響實踐教學的關鍵因素。
6.綜合管理
從綜合管理一級指標結果看,2023至2024年10所高職院校綜合管理質量評價結果較為穩(wěn)定,變化幅度較小,且數(shù)值均穩(wěn)定在0.03以上,說明學生就業(yè)率及升學率對于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評價較為重要。其中,學生總體就業(yè)率、學生升學率在該部分的影響權重較大,表明就業(yè)與升學情況是影響綜合管理的關鍵因素。
(一)結論
本文基于改進層次分析法(IAHP)建立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包含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評價、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綜合管理等6個一級指標和29個二級指標。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模型,通過判斷矩陣模型計算各類影響因素在本級和對目標層的權重,判斷各類因素對各層級的影響程度,從而得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結論。首次提出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數(shù)(TQEI)和質量評級標準,為未來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提供了決策依據(jù),對推動高職思政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以2023至2024年全省10所高職院校教學工作實際為例,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在6個一級指標中,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課堂教學位列權重前三,在29個二級評價指標中,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學生學習態(tài)度、對教師的評價、教學管理保障度位列權重前五位。各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數(shù)在0.46~0.72之間,總體質量狀況良好。通過實踐檢驗發(fā)現(xiàn),本研究基于IAHP模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仍存在諸多不足,具體包括。一是評價指標不夠全面,部分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及意識形態(tài)的隱性評價指標、校企協(xié)同育人指標、產(chǎn)教融合指標等未納入評價體系。二是現(xiàn)有模型對“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形式的量化評價尚不完善。
(二)對策建議
本研究為高職院校、教育主管部門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找準工作發(fā)力點,強化管理目標,優(yōu)化教學工作水平提供了諸多借鑒與啟示。為更好地推動高職教育思政課教學質量提檔升級,助力職業(yè)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要狠抓關鍵因素、緊盯重點環(huán)節(jié)。緊密圍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科學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發(fā)揮教師與學生雙重主體作用,通過構建教師、學生、課堂“三位一體”提升路徑,多措并舉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一是教師評價革新。建立“‘雙師型’教師能力雷達圖”,將企業(yè)實踐時長、1+X證書指導成效等產(chǎn)教融合指標納入考核,要求企業(yè)導師參與教師教學能力診斷。二是學生評價轉型。開發(fā)“課堂行為-實訓表現(xiàn)”雙軌評價系統(tǒng),運用信息技術解析學生課堂發(fā)言文本中的政治認同度,結合實訓日志中的“職業(yè)道德遵守頻次”等行為數(shù)據(jù),構建動態(tài)思政素養(yǎng)畫像。三是課堂教學升級。推行“真實生產(chǎn)場景嵌入式教學”,在實訓課程中植入思想政治內容教學,動態(tài)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技能訓練”與“價值塑造”同步達成。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存在明顯的地區(qū)差異和結構差異,因此需要充分借鑒先進地區(qū)、先進高校的發(fā)展經(jīng)驗,因地制宜推動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高職院校要持續(xù)提升教學供給側的質量,課程教學要有效匹配學生評價和實際應用,師資力量要重質量、優(yōu)評價,以學生日常及教學管理制度、教師考評及競爭管理制度為抓手,學習先進地區(qū)、先進高校辦學、教育理念,結合自身發(fā)展特性,實現(xiàn)院校均衡發(fā)展。針對我省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存在的“東部—中西部”區(qū)域差異與“職業(yè)性教育性”結構失衡提出差異化改進方案。一是建立區(qū)域協(xié)同補償機制:設立“全省產(chǎn)教融合思政基金”,推動長株潭城市群與省內其他院校共建“虛擬仿真實訓思政案例庫”,將“智能制造倫理”“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工匠精神”等區(qū)域特色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二是結構優(yōu)化雙軌策略,增設“1+X證書與思政融合度”“鄉(xiāng)村振興實踐參與率”等本土化指標,在“崗課賽證”場景中嵌入思政評價節(jié)點。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教學為抓手,強化責任擔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凝聚各方合力,將“大思政”實踐教學貫穿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深入推進辦學體制、育人方式、管理機制、保障制度的改革,以高水平的思政課教學質量輸出,筑牢人才培養(yǎng)新高地。在教師教學層面,構建“雙師雙維”評價體系,增設企業(yè)思政導師對產(chǎn)教融合項目的意識形態(tài)把關評價,豐富“職業(yè)倫理達成度”“工匠精神培育值”等特色二級指標。創(chuàng)新主體協(xié)同評價機制,構建“雙師型評價專家?guī)臁薄T凇奥殬I(yè)價值觀培育有效性”等指標中增設企業(yè)視角權重。開發(fā)教師能力診斷工具包,針對“崗課賽證”融合要求設計專項培訓模塊,重點提升教師對“課程思政八維映射法”的應用能力。在思政課堂層面,構建多元化思政課教學數(shù)據(jù)治理體系。開發(fā)“校企雙元數(shù)據(jù)采集平臺”,將企業(yè)真實生產(chǎn)項目轉化為思政評價場景,建立基于行為觀測的職業(yè)素養(yǎng)評價數(shù)據(jù)庫。開發(fā)“職業(yè)行為思政映射量表”,將“勞動精神”細化為可觀測的生產(chǎn)性指標,使意識形態(tài)評價與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形成關聯(lián)。深化思政元素顯性化評價。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5021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國宇,馮永,龔大龍.高校內部思政課教學質量監(jiān)控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高教論壇,2024(1):4447.
[3]楊希.新時代高職院校內部思政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3(34):177180.
[4]楊樟楠,陳占芳,馮欣,等.基于改進層次分析法的高等院校專業(yè)評估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4(3):129133.
[5]饒健.改進層次分析法在高校實踐教學基地評價中的應用[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8(4):3639.
(責任編輯"陳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