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遵循跨學科融合理念的指導,促進語文教學與科學教學的深度融合,能提高融合指導成效,引發學生對語文與科學知識的思考,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重點探索科普課文與科學課文相結合開展語文跨學科教學,并就此提出建議,旨在全面優化跨學科綜合指導成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語文課程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8" " 0121-03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與科學學科指導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提煉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科學元素,促進跨學科融合教學活動實施,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文化素養,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鑒于此,基于新課標的指導,教師可以設計語文與科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指導體系,借助多種方法的融合應用,形成整合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深度探究語文知識。
一、語文科普課文教學與科學課教學結合的優勢
(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科學的整合,能為學生提供跨學科學習平臺,使學生把握多學科之間的聯系,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課程內容。具體而言,語文學科強調人文性、知識性和綜合性,而科學學科則注重嚴謹思維和準確性。兩者的融合,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接觸到科學領域的知識,從而拓寬知識視野,提升綜合素質。例如,在語文課程中引入科學話題,講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方面的科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中的天文現象,豐富科學知識儲備,逐步加深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同樣,教師在科學課程中融入語文知識,如指導學生學習寫作實驗報告,鞏固科學概念,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提升其科學素養,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助力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中,促進語文教學與科學的整合,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學生對課程知識產生全新的理解,有效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指導中,探索科學知識的多元化滲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基礎上,合理設計科學實驗活動,能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的魅力,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教師圍繞語文知識組織學生參與科學探究,也能使學生產生探究興趣,主動探究科學內容和科學原理,進一步增強整體學習素養。
二、語文科普課文教學與科學課教學結合的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多角度地促進語文與科學的深度融合,構建跨學科整合教學指導體系,全面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索,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下面對語文與科學整合教學進行系統分析。
(一)設定語文與科學整合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科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目標整合的角度規劃教學活動,發揮整合目標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一方面,教師應該關聯科學素養設定教學目標,即要在語文核心素養目標的支撐下,融入科學思維、科學方法以及科學態度等設定教學目標,從目標角度引領語文與科學學科的融合。另一方面,教師需注重目標的層次性,即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情況,設定多層次目標,逐層次引導學生參與語文課程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整合學習體驗。教師從跨學科整合角度設計教學目標,能指引學生全面學習語文課程知識,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悟。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火燒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從跨學科整合教學角度,關聯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天氣與我們”單元內容,聚焦天氣現象(如云、雨、風)及其對生活影響的科學知識設計教學目標,優化語文跨學科教學。在教學指導環節,可以將目標設定為: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準確、生動地描述火燒云類自然現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火燒云天氣氣象的形成原理、顏色變化及形態特點,鍛煉其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創造興趣,通過欣賞火燒云的美麗景象,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與探索欲望;融入科學知識,讓學生了解火燒云天氣背后的氣象學原理,拓寬他們的科學視野,培養其科學探究精神。教師在基于跨學科融合設定核心素養目標后,可以突破學科壁壘,促使學生深度學習語文知識、科學原理等,提高綜合學習能力,讓學生高效探究語文課程知識。
(二)關聯語文與科學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語文與科學跨學科整合視角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與小學科學的整合中,教師可以同時關聯兩學科內容描述情境內容,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語文與科學魅力,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融合,切實提升綜合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在開展情境創設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從引導學生同步探究科學知識與語文知識的視角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對跨學科知識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語文與科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花鐘》的教學中,教師基于跨學科教學理念的指導,可以引入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植物的一生”單元內容,關聯科學課程中植物開花時間的知識,以及晝夜長短、季節變化對植物生長影響的知識內容,創設生動情境,組織學生深度探究“植物對環境的響應”“生物鐘現象”,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花鐘”的原理。在課堂指導環節,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個模擬花鐘視頻,里面標注了不同花朵的開放時間。視頻中的模擬“花鐘”隨著多媒體展示晝夜交替和四季變換的畫面,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花海中,觀察著花朵隨時間綻放。在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后,教師可以從跨學科整合指導維度,提出引導性問題,如“為什么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這與它們的生物特性有什么關系?”“晝夜長短的變化是如何影響花朵開放時間的?你能舉出具體的例子嗎?”“季節的更替對植物的生長和開花有哪些影響?這與我們學到的地理知識有何聯系?”“如果我們想制作一個真實的花鐘,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確保它的準確性?這涉及哪些科學原理?”提出問題后,教師就能組織學生從語文與科學融合的角度開展討論探究,既要討論課文中的描述、課文中生物鐘的科學原理,也要討論語文課文所涉及的科學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在討論分析中,更全面地對課程知識形成認識。
(三)設計語文與科學兼容的教學任務
在語文與科學跨學科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基于語文與科學知識的內在關聯,設計跨學科學習任務,引發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多維度思考,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對語文課程知識開展深層次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基于學科融合,設計能引導學生綜合探究的教學任務體系,以任務驅動促進學生多元化學習語文和科學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眼界,提高學習開放度。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的教學中,教師可從語文與科學深度融合的維度,先挖掘課文中的科學知識,然后關聯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中聲音的產生、傳播及特性內容,設計任務,引導學生對多學科知識主動學習。具體而言,《大自然的聲音》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如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不同物體發聲的特性以及聲音與自然界現象的關聯等。同時,課文中描述了風、水、動物等發出的聲音,展現了聲音在大自然中的多樣性和美妙性,同時也隱含了聲學的基本原理。教師在教學中,基于閱讀教學和科學學科的聯合,可以設計學科兼容的任務,鼓勵學生綜合應用語文知識、科學知識參與任務探究,從而使學生深度學習語文知識點,還能在任務探究中了解科學文化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綜合素質(見下表)。
(四)規劃語文與科學整合拓展活動
在小學語文與科學學科融合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從跨學科融合視角進行設計和實施,能提高教學指導效果,在教學拓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感悟。在跨學科活動設計和規劃方面,教師設計“自然與文學”主題展覽、“科學與詩詞”朗誦會活動,在融合教學中展示語文與科學的魅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科融合指導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的教學中,教師基于語文與科學的跨學科融合,可以設計拓展探究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教師可以先對《草船借箭》中關聯的科學原理進行分析,然后結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中的科學知識,設計拓展探究活動,比如引導學生探究“草船借箭”的成功原理,讓學生結合科學知識探究“草船借箭”中對天氣(大霧)、船體結構(輕便易移動)及物理原理(浮力)的綜合運用,然后結合科學教材中“船的載重與穩定性”“風力利用”等主題進行解析。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氣象與戰略”分析活動,在活動組織實施環節結合課文中的天氣描寫,引導學生探究氣象條件對“草船借箭”策略成功的影響。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析課文中的氣象描述,討論諸葛亮如何利用氣象條件制定策略,然后模擬制定依賴特定氣象條件的“借箭”計劃,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應用能力。在設計和實施跨學科指導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關聯科學知識進行拓展探究,能提高其深度探索能力,使學生從科學視角重新認識語文課程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保障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得到進一步優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從目標整合、情境創設、任務探究、活動拓展等角度設計整合教學活動,能全面提高語文與科學教學指導效果,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優化。因此在學科整合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積極探索多學科整合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全面促進學生的學習、思考和交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劉默晗.小學語文低段科學小品文教學策略研究:以教學《太空生活趣事多》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4(6):71-73.
[2]黃杭英.科學識字,提高漢字素養:談小學語文科學識字教學[J].亞太教育,2023(4):151-153.
[3]石白玲.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貫徹策略[J].品位·經典,2022(13):166-168.
[4]王維令.提升科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學的“旁門正道”[J].亞太教育,2022(6):7-9.
[5]周培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J].品味經典,2020(6):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