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教師隊伍不僅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不竭資源,還是學校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始終把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發展作為學校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創新校本教研模式、引領骨干教師團隊成長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努力探尋適合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發展之路。
一、理念導航有高度
在\"成長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領下,以成長課程為依托,以多彩活動為載體,圍繞“培養有規劃、活動有目標、學習有榜樣、成長有動力\"4個關鍵詞對教師進行培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個年度,學校都會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工作進行層級規劃,鼓勵教師樹立個人成長目標。骨干教師不僅要有自己的成長規劃,還要有幫帶教師的目標規劃。在學校層級規劃的帶動下,每名教師都有自己的成長目標,始終保持“奔跑\"的姿態,始終充滿拔節成長的力量。
二、創新教研多維度
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焦作市山陽區解放東路第一小學多策并舉,以三級網絡教研為基礎,創新校本教研模式,促使教師抱團成長。
(一)三級網絡教研——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學校組建了組本教研、學科教研和校本教研的三級教研網絡,為教師發展搭建堅實的團隊框架。
層級1:規范化的\"113\"組本教研
教研組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團隊。每周二下午兩節課后,教師會在各教研組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教材研讀,確定教學重難點,探討教學方法。為了避免組本教研流于形式、內容單一等現象的發生,我們加大對組本教研的管理和指導力度,分包領導深人各教研組,嚴格落實“113\"組本教研(1個核心負責人,1個集備主講人,3個方面展開教研),使組本教研進一步規范化。
教研組組長作為教研組的核心負責人,承擔組織、指導、引領等方面的工作:每次集備要提前確定主講教師,集備時由主講教師進行教材分析、教學設計的介紹。之后,大家在教研組組長的組織下展開研討,確定最終集備教案。
教研內容包括課間小教研、集備和組本特色教研3個方面。組本特色教研的內容來源如下:一是各組教學實際中的問題探索或研究主題,二是學校教導處提出的專項問題研究。
組本教研為教師提供了集眾人智慧的平臺,讓教師在教研時有了自主權,使教研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層級2:特色化的“四步閉環\"學科教研
在張偉華校長的專業引領下,學校教研團隊秉持深度、高效、創新、成長的研究理念,將每雙周周二的教研時間固定為學科教研,以“四步閉環\"教研模式為依托,展開語、數、英、道德等學科層面上的教研。
“四步閉環\"教研模式,即“個人初試一團隊研磨一修正再試一對比提升”,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和骨干教師隊伍注入活力。由結對青年教師執教“初試課”,同學科教師集體研課磨課,修改完善后再由骨干教師執教“修正課”,之后將兩節課再次分析對比,探尋最佳教學方法,同時思考自己的教學,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四步閉環\"學科教研使教師在需求、滿足、 再需求、再滿足的循環中不斷提升自己,實現團 隊互助成長,為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注人活力。
層級3:菜單式的“專業微培\"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固定每月一次,主要采用“請進來”和“發掘”的方式對全校教師按需進行微培訓。一方面,為學校教師開展\"量體裁衣\"培訓;另一方面,由骨干教師做專業榜樣,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大到課題研究的方法策略、教學模式的探索,小到識字方法的分享、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妙招,校級教研通過講座、基本功比賽、經驗分享等形式,促使教師在業務水平和個人素養等方面進一步提升。
(二)天天公開課 一教師拔節成長的平臺
2014年,學校開啟了“天天公開課、好課人人上\"活動,至今已堅持11年。從最初的個人風采展示到2015年同課異構、2016年課型研究,再到如今的課標落實、單元統整教學,學校引領教師始終圍繞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專業素養開展教學研究。每學期初,學校教導處將“天天公開課”的安排表告知全體教師。
為了上好課,作課教師所在教研組常常聚在一起研討,上課時同學科教師積極參加聽、評課活動,在思維的碰撞中促進自身成長。每學期,都有50多名教師在這一平臺上歷練、成長。“課前組內研,課中大家思,課后集體研\"已成為學校“天天公開課\"的教研常態。借助這一平臺,以及一系列針對性、引領性強的教學研討活動,學校力求實現一人上課多人受益,團隊助力、攜手成長的教研目標。
(三)“三個課堂”—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AI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數字化教育在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也助推教師專業化發展。焦作市山陽區解放東路第一小學抓住有利契機,以“專遞課堂”為探索點,借助“三個課堂”促進骨干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學校充分發揮以強帶弱的聯盟校發展模式的作用,通過焦作市教育城域網、山陽區教育局視頻云平臺,以及學校的NAS云存儲、釘釘、微信等多種平臺,保障活動開展。
為將優秀的師資力量分配均衡,學校啟動了美術學科的“專遞課堂”,語文、數學、英語3個學科的\"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利用錄播教室和人人通網絡平臺,結合“四步閉環\"教研模式,開展線上、線下教研活動。學校通過“一拖二”“一拖三\"解決師資不均衡問題,并充分利用名師骨干資源,通過網絡研修、網絡送課等形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潤澤成長有深度
創新、特色化的管理在促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還助推了學校高質量發展,讓成長更有深度。
(一)潤師細無聲,打造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三級網絡教研為抓手,借助“天天公開課”、“三個課堂”專題研討課、基本功比賽等載體搭建成長平臺,形成誰專業誰引領、誰優秀向誰學的良好氛圍。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團結競進、勇爭一流\"“解一\"精神,成就了教師個人成長和骨干教師隊伍的強大。
近年來,學校教師在國家、省、市、區級的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李姣、張瓊撰寫的“三個課堂”應用案例入選中央電化教育館優秀案例,張維維撰寫的案例榮獲全國基礎教育組融合創新應用案例一等獎,張潔、彭亞利、馮艷敏等榮獲河南省小學優質課一等獎…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正以向陽之姿砥礪前行。
(二)潤校以致遠,助推學校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必將助推學校的發展。焦作市山陽區解放東路第一小學連續6年榮獲教師節表彰山陽區綜合管理獎和教學質量獎雙第一,是唯一一所榮獲山陽區政府嘉獎令的小學優質品牌學校,是山陽區唯一一所榮獲小學科學實驗抽測六連冠的學校,是焦作市唯一一所入選中央電化教育館“三個課堂”優秀案例的學校。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學校、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數字化標桿校、河南省信息化優秀成果創新應用學校、河南省義務教育標準化管理特色校、河南省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榮譽稱號。
(三)潤生炫底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優秀的教師培育優秀的學生。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專業素養的提升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學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從習慣養成到學科素養、從綜合能力到個體特色發展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成長,學生的學習、成長內驅力被進一步激發,真正實現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樂學、我善學”。近年,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捷報頻傳。
焦作市山陽區解放東路第一小學始終堅持用“三度\"管理來潤澤成長,用教研賦師能,用向陽的精神影響教師,用向陽的力量激勵教師、發現教師并助其成長,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