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上饒市廣豐區實驗小學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在內容形式創新、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課堂內外互動等方面下功夫,著力創新、貼近生活、推進融合,抓好“思政+”“大家曰”“知與行”,使思政育人“走新”“走心”更“走實”。
抓好“思政+”,學科協同“走新”
學校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筑牢思政課根基,突破學科邊界,構建“全科育人、全程浸潤”的課程體系。學校以國家課程為綱,建立“思政+學科”融合機制,注重靈活創新,以學生感興趣、易理解、好接受的方式提升思政育人效能。語文課,深挖紅色經典中的精神密碼;數學課,結合數據對比感悟社會發展;科學課,通過生態話題培育責任擔當;音樂課,挖掘紅歌背后的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語文教師聯合美術教師繪制“歷史與未來”主題畫作,并融合AI技術制作復原模型,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感悟民族榮辱,厚植愛國情懷。
學校推行“生活化、問題鏈、探究式”課堂模式,以“情境導入—思辨探究—價值升華”為主線,開展生活化情景教學,創設“社區垃圾分類難題”“校門口的垃圾食品難題”“健康早餐從我做起”等真實生活的情境劇本集,引導學生通過調研、辯論、提案等形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公民責任。課堂從“知識傳授場”轉變為“價值生長場”,學生在思辨中形成正確價值觀。
學校實施“思政教師領航計劃”“學科教師融思政”雙軌培訓,每月開展跨學科思政教研,通過備課、磨課等方式,幫助教師挖掘梳理各學科中的思政元素。學校還邀請區內外思政課名師進校園,建強“全員思政”師資隊伍。

抓好“大家曰”,多元對話“走心”
廣豐話保存了中國語言較原始的發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廣豐人說“說”這個字為“曰”。學校推行“大家曰”,搭建多元對話平臺,鼓勵師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以互動啟發式對話讓思政育人“走心”。學校開展“思政講壇黨支部書記曰”“革命精神黨員教師曰”“時政新聞課前三分鐘曰”等活動,設立“心靈對話角”,黨支部書記和教師傾聽學生困惑,幫助學生解開心結、直面情緒。
學校組建“紅領巾宣講團”,開展“童言童語講黨史”活動,“紅領巾宣講員”用“童言童語”講述紅色故事,并錄制成音頻在校園廣播中播放。學生聽紅色故事寫感悟交流,創編紅色故事感悟“漂流本”,讓紅色基因在傳播和交流中“活起來”。
抓好“知與行”,社會課堂“走實”
思政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需要與實踐結合起來。學校構建紅色研學體系,打造系列“行走的思政課”。學校組織學生參觀校內“黨史時光墻”“雷鋒事跡展”“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史展”等,探訪廣豐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巖等,徒步7公里瞻仰廣豐區銅鈸山革命烈士陵園,讓學生在“走讀廣豐”中感悟革命精神。
學校開展“校園微治理”行動,設立“文明督察員”“節能小衛士”“清潔魚示范員”等崗位,將思政教育轉化為服務社會的能力。學校開設“遇見節日”實踐課程,并融入文化傳承、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讓文化自信在學生心中扎根。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