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5)06-45-05
建設“數字中國”戰略的提出促使教育信息化不斷深人,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主題。[1]教育評價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指揮棒,充分利用數據賦能,打造技術向度與人文向度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改革的發展趨勢。具體到語文學科,借助數字工具促進評價方式變革,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是數字化環境下語文教學評價設計應遵循的基本理念。而認識漢字是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評價設計應遵循該理念,幫助學生在高效、深度認識漢字的過程中提升核心素養。
數字化環境是一種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的學習、工作、生活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學習數據對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客觀性、可視性和針對性,因此將數字技術賦能教學評價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郭邵青肯定了物聯網、智能數據采集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教學評價質量提升的積極作用。[3]謝幼如等人認為課堂教學評價應當向數據驅動和智能化轉型,以提高評價的精準性和效率。[4]季益龍等人構建了一個智能技術賦能的評價設計理論框架(WWHU)。[5]雖然研究者對借助數字技術提高教學評價質量的做法達成了一定共識,但是在將數字技術融人識字教學評價設計的實踐中仍存在著目標設計模糊化、內容設計封閉化、方式選擇單一化等問題。[6]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師未能聚焦漢字本身特點和學生的識字規律,找到將數字技術與識字教學評價有效融合的路徑?;诖?,本文探討出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的原則及路徑,旨在為數字化環境下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一、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原則
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應堅持素養為本、技術為用、逆向設計等原則。
(一)堅持素養為本,把握識字教學特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因此,數字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應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通過科學有效的評價促使學生在高效識字中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二)堅持技術為用,借助數字技術開展多元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情境的設置要符合核心素養整體提升和螺旋發展的一般規律?!边@便要求對學生識字過程中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評價應具有持續性和多樣性。因此,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應充分利用多種數字工具,進行多元評價。隨著自適應學習、自動測評、情感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為教師進行多元、持續的評價提供了保障。[7]在選擇識字教學評價方法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多角度精準地采集、記錄并儲存學生在認識漢字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利用多種數據評價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
(三)堅持逆向設計,關注“教一學—評”的一致性
逆向教學設計由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提出,其主張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之前便開始思考如何展開評估,并以搜集證明學生獲得理解的證據為目的設計學習活動。[8]這種基于教學目標設計評價目標及基于評價任務設計學習任務的逆向設計邏輯,具有學評融合、以評定教的特點,符合課程標準中強調的“教一學一評”一致性的課程理念。[9]因此,為保障識字教學中“教一學一評”的一致性,數字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應進行逆向設計。
二、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路徑
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路徑應堅持素養為本,以數字技術為用,結合漢字的構形特點和學生認識漢字的規律進行逆向設計,具體設計路徑如圖1所示。
(一)數字技術賦能,構建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目標
1.明確會意字認識的概念
明確會意字認識大概念,應關注會意字字理。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設計應堅持素養為本的原則科學設計。而“大概念是將素養落實到學科教學中的‘錨點’”[10],是學生對學科知識理解的核心。因此,評估學生在識認會意字過程中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應著重關注學生對會意字認識的大概念的理解程度。
會意字認識的大概念可以從課程標準中提煉。[]課程標準的“學業質量描述”中明確了低段學生識字后應能“借助學過的偏旁部首推測字音字義”;“喜歡識字,有意識地梳理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漢字、詞語,并嘗試將其分類”。而“漢字構形的最大特點是它要根據漢語中與之相應的某一個詞的意義來構形,因此,漢字的形體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12]。掌握漢字的構形特點對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及其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影響,因此漢字的構形特點一一字理便可作為識字的大概念,識字教學評價應著重關注學生對漢字字理的理解水平,具體到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便是關注學生對會意字字理—“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13]的理解水平。
2.解析會意字字理,確定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目標
應圍繞會意字字理制訂教學評價目標。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對其字理的理解水平。而對于“理解”是什么,怎樣的學習行為才能證明學生實現了理解等問題,有必要對“理解”的內涵進行解讀。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認為,理解是學習者揭示事實、方法背后的意義,并能利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的思維過程。[14]陳明選和周亮亦認為理解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分析,將新舊知識融合形成新認識的過程,通過理解,知識可以被遷移到新情境中。[15]總之,理解既是對知識意義的掌握,又是對知識的遷移運用。因此,理解會意字字理,便意味著能掌握會意字的構形特點,并運用該特點體悟會意字的字形、字音、字義間的關系,在不同情境中準確靈活運用會意字。
“識字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會意字的生成,體驗意義之間的整合,是使之習得會意思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16],掌握會意字字義是理解其字理的關鍵。但會意字字義的生成是一個概念整合的過程,即構成會意字的各個意符先激起學生頭腦中的相關概念,再通過對意符概念的整合而構建起整個會意字的意義。[17]理解會意字字理應著重體悟構成其的字符義和整字義關系的過程,基于此,具體的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目標設計見表1。
3.借助數字平臺使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目標實時可見
教學評價目標應貫穿學生會意字認識的全過程,因此在明確評價目標后,應發揮智能平臺靈活性、即時性的優勢,將教學評價目標持續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崔允認為,只有當學生清楚目標是什么時才能用目標來監控自己的學習,并能根據當前的學習狀況與目標的差距來確定下一步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18]由于認識會意字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且在閱讀中識字或跨學科學習中識字都是學生認識會意字的有效途徑,因此多樣化的識字方式加劇了將會意字認識評價目標對學生實時可見的困難性。數字化環境下,數字平臺為教師持續地展示教學評價目標提供了支持。在設計好識字教學評價目標后,教師可將其導入在線學習管理平臺等數字化教學工具中,使學生在識字過程中能夠隨時知道自己與目標間的差距,并為縮小差距而努力。
(二)數字技術賦能,構建會意字認識評價方法連續體
1.基于評價目標設計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方法連續體
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設計應遵循逆向設計原則,基于會意字認識評價目標選取教學評價方法。“大概念教學的目標指向素養,素養目標的構成是復雜多元的,這就要求其評價遵循整合性的評價設計邏輯?!盵19]設計評價方法連續體,即通過整合多種評價方法,形成一個從簡單記憶測試到復雜非結構化表現的評價連續統一體,以確保將評價整合到學習的每一個環節。[20]具體到會意字認識,依據上述教學評價目標設計,其教學評估方法連續體設計如圖2所示。
目標1的評估方法 目標2的評估方法 目標3的評估方法1.參加白板認讀游戲 1.猜字謎游戲 1.完成表現性任務2.教師觀察與師生對話 2.做會意字字畫 2.畫思維導圖3.目標1自評 3.目標2自評 3.目標3自評
2.虛擬技術助力會意字認識表現性評價設計
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方法應著重關注在擬真情境中表現性評價任務的設計?!昂诵乃仞B無法通過教師的直接傳授、機械的技能訓練獲得,而是學生自身在不斷地發現問題、界定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的。”[21]因此,評價活動應根植于學生的真實經驗,并嵌人擬真的環境中才能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22]堅持素養為本的識字評價任務設計應多關注在擬真的生活情境中進行的表現性評價設計。
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提出的GRASPS(Gamp;R指的是目標和角色,A指的是對象,S指的是情境,P指的是產品,S指的是標準)[23]表現性任務設計模板為教師設計指向學生深層知識理解的表現性評價任務提供了框架。同時,隨著移動終端、5G網絡、VR/AR眼鏡等新興技術和設備的興起,數字化時代下的表現性評價任務設計將會出現許多新場域。[24]以會意字認識為例,參考GRASPS表現性任務架構工具,結合會意字的構形特點,借助數字化工具,形成會意字認識表現性評價任務設計表(見表2)。
3.智能自評工具助力學生自評
素養為本的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設計應關注學生自主性、批判性思維、評價能力等元認知能力的培養,這便要求在設計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方法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評。[25]數字化環境下,學生認識會意字的自評方式不僅包括列自評清單、寫反思日記等,還包括充分利用智能教學平臺、評價小程序等數字自評工具對自己認識會意字的過程性表現進行評價。通過數據反饋,學生能夠更清楚地掌握自己認識會意字時的優勢與不足,進而不斷調整學習方式,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明確評估會意字認識的指標和量規
在明確會意字認識評價方法后,應依據其字理理解制訂評估指標和量規。指向核心素養的評價指標和量規的開發可以從學習目標中導出。[26]會意字認識教學評價目標的設計圍繞會意字字理的理解展開,因此設計會意字認識的評價指標和量規也應圍繞其字理理解進行。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認為,理解具有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自知等六側面。[27]這為教師設計評估漢字字理理解的指標和量規提供了參考。結合評價目標和會意字認識特點,依據理解六側面的內涵,形成了會意字認識教學評估指標和量規(見圖3)。
所針對的目標 評估方法 評估指標 評估量規教師觀察與師 能做到認讀準確, 解 能做到認讀比較準確, 能做到認讀基本準確,會意字音、形、目標1 生對話:參加 2 義的解釋 0 釋連貫、完整,認讀 解釋比較完整,認讀 解釋基本完整,認讀認讀游戲 錯誤率在5%以內 錯誤率在 10% 以內 錯誤率在 15% 以內參加猜字謎 會意字意符意義 能獨立完成游戲,理 能在他人幫助下順利 能在他人幫助下完成游戲并說明 猜字理由 O 的分析和洞察 O 由說明具有啟發性 完成游戲,并能自主 說明理由 游戲,并說明理由目標2O 畫會意生字 意字意的與 0 能,畫有特 能對圖畫容清晰, 能對,圖畫基清講解與對話 明 明白會意字文化內 所做文檔內容豐富完 所做文檔內容完 所做文檔內容基本完O 美意及 地清現會新穎的確 整,準確的地體現會 整清會意較準理地目標3 表現性會 O意字檔案會意字構詞功能 能做到組詞造句熟 能做到組詞造句比 能做到組詞造句基的遷移和應用 0 練、靈活、準確 較熟練、準確 本準確對識認會意字過 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 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能在他人幫助下認識到目標1\~3 自評 D 程中自我表現的 0 足,并能及時自主調整 并能在他人幫助下調整 自己的不足,并能調整自知 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
(四)多維數據分析,動態反饋學生會意字認識的過程性表現
在明確指標和量規后應將其導入數字工具,借助文本、聲音、圖像等數字化分析工具,對學生認識會意字的過程性表現進行動態評估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進行個性化反饋。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動態可視、精準診斷、個性報告的方式獲得學生對會意字字理的理解結果,進而不斷調整和轉變教學策略;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平臺提供的反饋意見和個性化的學習報告,隨時調整自己的識字計劃和方式,進而逐步提升自主識字、獨立識字能力。
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評價設計路徑,是將數字技術與識字教學評價融合的積極嘗試。該路徑遵循素養為本、技術為用、逆向設計的原則,提出利用數字技術構建評價目標,借助數字工具構建評價方法連續體,依托數字平臺明確可視化的評估指標和量規,借助多維數據分析動態反饋學生識認的過程性表現,旨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在評價中逐步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該路徑的落實還存在著許多挑戰,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數字化素養,不斷優化數字化評價工具以適應學生識字的需求。將數字技術與識字教學評價更好融合,能夠滿足通過識字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需求,促進深度識字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陳曉波.數字技術賦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路徑與策略[J].語文建設,2023(12):10-12,20.
[2]車麗娜,王晨.教學評價改革的現實成就與未來趨向[J].課程·教材·教法,2023,43(9):75-83.
[3]郭紹青.教育數字化賦能新課程實施與教師培訓轉型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3(7):51-60.
[4]謝幼如,羅文婧,章銳,等.“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數字化轉型的理論探索與演進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9):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