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課程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生活元素較少,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等。為此,初中化學教師要設計生活化實驗,以此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教師設計生活化教學內容,既能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基于生活實例的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原則
(一)關聯(lián)性原則
在初中化學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遵循關聯(lián)性原則。關聯(lián)性原則強調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這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將化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社會生產(chǎn)等方面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1]。教師把這些內容巧妙地融入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我們周圍的空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引入生活元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這部分化學知識的價值,進而產(chǎn)生學習的動機。
(二)實踐性原則
在初中化學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遵循實踐性原則。這一原則強調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感悟化學知識。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設置實驗、探究、制作等實踐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讓其對化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對化學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一些復雜的化學問題。例如,在教學“碳和碳的氧化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設置相應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探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并自主設計二氧化碳制取方案,利用自己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同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拓展研究,探究生活中常見的碳的氧化物。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加深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情境性原則
在初中化學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遵循情境性原則。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讓學生在適當?shù)那榫持袑W習化學知識,感受化學的魅力[2]。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認知特點來創(chuàng)設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一課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適當?shù)纳罨榫常龑W生通過上網(wǎng)查詢、閱讀相關資料等方式,了解部分食物及不良飲食習慣會傷害人體,以此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對化學知識有更直觀的了解,產(chǎn)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基于生活實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興趣
生活實例導入法是一種有效的初中化學教學方法,它能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化學知識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搜集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然后在教學之初簡單講述這些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其背后的化學原理[3]。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引導學生提出疑問,以此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物質的改變及性質知識的認識。比如,教師可引入“冰淇淋的制作”的例子。首先,教師可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如牛奶、白砂糖、冰塊等)來演示如何制作冰淇淋,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攪拌牛奶與白砂糖的過程產(chǎn)生的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然后,教師可把牛奶與白砂糖的混合液倒進一個密閉的袋子里,并將其放入另一個裝有鹽和冰的塑料袋內,輕輕搖動,讓學生觀察混合液的變化。一些學生會注意到袋子里的混合液會逐漸凝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其中的原理進行深入的講解。教師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案例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相應的知識。
(二)借助實驗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驗探究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強調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析化學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明確實驗的目的及步驟,讓學生了解實驗的注意事項及操作要點。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巡回指導,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4]。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整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以“我們周圍的空氣”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通過學習這部分內容,學生能掌握描述、推理與歸納等方式,這對其今后進行材料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帶領學生模仿拉瓦錫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理解相關知識。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要為學生講解實驗的目的和原理,以及需要的器材,如集氣瓶、紅磷、彈簧夾、導管、水槽等。之后,教師可講解實驗的步驟:(1)把少量的紅磷放入調溫器內,并快速地將調溫器放入集氣瓶內,擰緊瓶塞;(2)當紅磷完全燃燒、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水進入集氣瓶的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實驗。學生在實驗中能觀察到水流入集氣瓶中,大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這一現(xiàn)象說明空氣中的氧含量約為1/5。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實驗原理進行探討:集氣瓶內紅磷燃燒,產(chǎn)生五氧化二磷固體,使瓶內氣壓下降。通過這個實驗,學生不但可以對空氣中的氧含量有直觀的認識,而且可以理解相應的化學原理。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也可設計一些探究性問題:如果用木炭、硫黃等代替紅磷來做實驗,結果如何?如何改進實驗裝置,提高測量精準度?在探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對空氣的組成、性質有更深入的認識,培養(yǎng)科學探究精神和實驗操作能力。
(三)巧用情景模擬教學法,豐富學生的生活化情感體驗
情景模擬教學法強調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課堂布置、角色扮演等手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模擬情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情景模擬中學習相關知識。這樣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例如,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生活化模擬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氧氣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所學內容。比如,教師可創(chuàng)設“緊急救援”情景,帶領學生進行消防模擬演練。學生被劃分為不同的隊伍,每個隊伍都有救援被困“居民”的義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氧氣在火焰燃燒中擔任的角色是什么以及怎樣才能把火撲滅。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各種物質在燃燒過程中的變化,進一步探究燃料燃燒的本質。在這個“緊急救援”情景中,學生要進行反思和探討,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不但能深入了解氧氣的基本性質及實用價值,而且能感受到科技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的教學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探究,解決生活化問題
問題解決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旨在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探討。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制訂問題解決方案并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在解決問題后,每個小組都要展示本組的問題解決方案及結果,并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既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學“常見的酸和堿”一課時,教師便可采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教師可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為什么在制作酸性食品時,鐵鍋容易生銹?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導致鐵鍋生銹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酸性食品在這個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在學生交流探討后,教師可講解酸、堿的概念和性質,并介紹酸堿指示劑的使用方法。然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實驗研究:把鐵鍋分成兩組,分別加入等量的酸性食品(如番茄汁)和中性或堿性食品(如黃瓜汁),在同一條件下觀察鐵鍋銹蝕的情況。在這個實驗中學生能發(fā)現(xiàn),加了酸性食品的鐵鍋生銹情況更嚴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原因。最后,教師可讓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歸納酸和堿對鐵鍋生銹的影響,并讓學生探討如何將相關原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既能對酸、堿的性質及應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又能培養(yǎng)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提高生活化教學效果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直觀展示抽象的化學知識,降低相關知識的理解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圖片和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復雜的化學概念和化學反應過程。同時,教師也可充分利用科普影片和虛擬實驗室等網(wǎng)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常見的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呈現(xiàn)相關內容,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綜合運用多媒體課件、視頻等多種資源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鹽的圖片及名稱,使學生對鹽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師可播放食鹽的加工與利用的科普視頻,讓學生對食鹽的分布、加工與利用有更深入的認識。接著,教師可通過動畫展示食鹽的化學性質,讓學生直觀理解相關知識。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學習互動活動,讓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食鹽分類游戲、食鹽性質問答比賽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食鹽知識的理解。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學生不僅能對鹽的相關知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還能提升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教師基于生活實例開展初中化學教學,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今后,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將越來越受重視。廣大化學教師應積極探索基于生活實例開展課堂教學的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豐富、更有趣、更有效的化學課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曉燕.“雙減”政策下優(yōu)化初中化學作業(yè)設計探討[J].現(xiàn)代鹽化工,2023,50(6):107-109.
[2]徐松鶴,張曉菲,薛耀東.實驗教學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23,45(2):63-66.
[3]李夢瑩,王秀艷.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廣州化工,2022,50(23):224-226.
[4]李學龍.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現(xiàn)代鹽化工,2022,49(4):137-139.
[5]張文彬,郝軍,許艷鴻.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初中化學線上教學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2):238-240.
[6]張善妮.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中國科技投資,2021(8):79-80.
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21:1.[2]張豐.校本研修十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