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國家大力號召課程思政融入課堂,專業課教師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基于此,筆者以新疆科技學院2023級所授兩個班級為例,依據培養方案、教學目標、學生學情,深入探索課堂思政教學模式;以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為載體,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雨課堂、EduCoder等平臺為教學工具,收集思政教學反饋。實踐教學表明,在課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和相關案例,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的應用場景,通過情感共鳴喚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知識學習的渴望,進而提升學生的編程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
關鍵詞: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13-0130-03
0引言
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的高速發展,迫切需要掌握編程語言的技術人才。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是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核心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Java課堂教學中積極融入思政元素,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運用面向對象編程思想和技術提升編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精神,還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增強其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1]。
1Java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現狀分析
課程思政的理念得到了中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目前已有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但Java課程作為工科類專業課,在將思政內容融入課程時,往往存在契合點選擇不佳、有機融合度不高且融入不夠自然的問題。尹菡等指出,Java程序設計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學過程設計欠合理以及教學評價不完善等問題,因此需要引入鮮活的思政素材,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和進階評價方式[2];王振提出,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建設存在教師認知不到位、政治素養有待提升以及課程體系尚未建立等情況,需要從提高教師政治素養、合理設置教學目標、構建思政建設體系入手改進[3];葉冬芬等通過融入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提煉思政案例,重構課前、課中、課后教學過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新模式[4];杜少波等將OBE教育理念與課程思政相融合,分別從思想要點挖掘、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建設和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5]。
目前本校Java課程思政現狀如下:第一,對課堂思政的重視程度不足。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需要收集大量與課程相關的案例素材,教師花費很大的精力卻往往收效甚微;第二,缺乏合理的教學過程。教師大多只是根據知識點臨時找素材,缺乏對素材的深度挖掘和加工,沒有有效地設計教學過程,僅僅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聯想和體會。學生未能感受到思政融入的趣味性和專業性,所以教學效果不佳;第三,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目前,大部分課程的評價方式都是過程性考核和期末成績相結合,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考核,很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思想意識;第四,多數學生的編程思維和數學基礎普遍較為薄弱。授課教師往往專注于知識的傳授,缺乏足夠的時間融入課程思政,即使融入了思政元素,其教學效果往往也不顯著。
2Java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學模式探索
在開展Java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工作時,筆者依據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設置教學目標,深度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這些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體系進行深度融合。依據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不斷關注學生課堂反饋,分析學情,將課程思政教學貫穿于課件制作、教案講義編寫、課堂教學、課后作業等各個教學實施環節。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借助線上學習平臺、查看實驗報告等方式收集思政教學的實施效果,從根本上提升課程知識體系的教學效果以及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以促成思政教學目標的達成。圖1為Java課程思政融入框架圖。
第一,明確思政教學目標。在教授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知識的同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融入,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第二,制定詳細教學計劃。針對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方式和時間節點。選擇既包含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知識,又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案例,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資源。
第三,設計合理教學實施環節。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探究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涉及的倫理、道德、法律等方面問題,加深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結合相關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尋找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及交叉點,加深對兩者之間的理解和感悟。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加深對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領悟。
第四,定期收集教學效果評價。課堂之余,充分利用雨課堂、微信等平臺發布預習內容,設置開放式話題,讓學生參與知識點和思政元素融入素材的收集,并將其納入平時成績考核。這一舉措既可以引導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又能啟發學生思政素養的提升,還能幫助教師收集思政教學素材。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話題的討論,例如“編程倫理”“信息安全”等話題,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同時,教師要定期通過教學反饋、訪談、調查問卷等形式分析課程思政的融入效果,并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思政教學策略。
第五,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踐。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公益事業貢獻力量,如參與公共安全、消防、氣象、地震、地質災害等領域的應用程序開發。引導學生加強對國家政策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和理解,增強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使其在實踐中更好地踐行相關要求。在課程設計中增加一些如“互聯網信息泄露”“虛假廣告”等案例,通過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多實地參觀相關企業,接觸實際工作,實現知識技能和思政教育的雙重目標[6]。
3Java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案例設計
教師應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不斷優化教學實施過程,提煉思政元素特色化案例,增強課程項目的趣味性,以此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例如辯論賽、小組討論等,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項目小組分工合作訓練,建立起學生間的良好互動和合作氛圍,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盡管編程語言中的思政元素大多是相通的,但Java一步結合該語言的自身優勢不斷挖掘思政元素具有面向對象、多線程等主要特點,因此需要進。根據Java語言教學內容構建的Java課程思政體系如表1所示。
在Java開發入門的講解中,通過展示一個簡單的登錄開發系統,幫助學生認識Java編程語言的基本語法和開發流程,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
在Java編程基礎的講解中,通過展示采用循環結構編寫的“惡意攻擊”案例,引導學生思考代碼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在面向對象的講解中,通過“一國兩制”案例來介紹面向對象編程中的繼承和多態的概念,強調代碼重用和可維護性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異常處理的講解中,通過播放展示異響問題的危害和解決方案案例視頻,幫助學生認識到程序中異常情況的嚴重性,引導學生在進行代碼開發時,要遵守程序員的職業道德準則,保證程序的質量和安全性,并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培養其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在JavaAPI的講解中,引入牛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這句名言,讓學生意識到JavaAPI在程序開發中的重要性和繼承性。同時強調JavaAPI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引導學生遵循相關法規和規范,以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集合的講解中,通過展示“集合的共享和協作”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分享、協作等思想,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中可以增設一個小實戰,如在一個銀行賬戶管理系統中,需要對賬戶信息進行管理。考慮到多個賬戶可以共享同一個存儲區域,故采用集合來存儲賬戶信息。通過引導學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和作用,帶領學生完成集合和類的定義等步驟,激發學生在實踐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協作意識,增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
在泛型的講解中,通過“類型漏洞和安全隱患”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共贏的思想,培養其團隊協作意識。泛型是Java語言的一個創新特性,可以讓編程變得更加靈活和可擴展。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泛型的使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在編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JDBC的講解中,通過展示“防止SQL注入攻擊”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SQL注入攻擊的危害,并強調程序員的職業操守和道德責任,突出保護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多線程的講解中,通過引入合作和競爭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在實際生活中合作和競爭的關系,以及在團隊合作中如何平衡個人與集體利益等問題,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當多線程并發訪問共享資源時會產生許多問題,如死鎖、資源競爭等。通過講解相關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等問題,提高學生的公正意識和法治觀念。
4結論與不足
經過近兩個月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筆者對2023級所授課班級開展問卷調查。在回收的97份問卷中,70%的學生表示對課程中引入的思政內容有深刻印象,認為其有助于理解知識應用場景;55%的同學反饋課程思政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增強社會責任感。與2022級班級相比,2023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有提高,具體表現為:課堂互動明顯增加,作業完成更加及時,回答問題和作業的正確率都有所提高。例如,每堂課的考勤簽到率基本達到100%;每堂課的彈幕數也有所提升;學生的投稿數也持續增加,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能積極參與;通過彈幕、投稿反饋問題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頭歌平臺的平時作業在教師的不斷提醒和遲交扣分機制下,能夠按時完成的比例由之前的40%上升到80%,未按時完成作業的同學在補交開啟后也大都能夠自覺完成;在項目案例實施過程中,依據學生課上項目的互動、投稿以及課下項目實訓報告的檢查,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使課堂更加生動、知識呈現更具趣味性。
本次教學實踐改革仍存在很多不足。課程思政并非簡單地將想要傳達的思想意識直接灌輸到學生大腦中,而是要根據課堂知識需要,有意識地進行加工,并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還要有相關的考核評價,最終形成閉環,這樣思政教育才能真正落地。后續教師可以繼續對課堂數據進行分析,不斷反思思政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推動教學任務良性開展,為建立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體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濤,江雪華.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析[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6):75-77.
[2]尹菡,盧淑萍,欒江峰,等“.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中國新通信,2024,26(6):87-89.
[3]王振《.Java程序設計》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教學應用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20):178-180.
[4]葉冬芬,黃鋼,范偉.課程思政引導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改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4,20(24):162-164.
[5]杜少波,李靜.融入OBE+課程思政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24,10(15):116-119.
[6]顏德彪,黃婧.Java高級程序設計課程思政與教育成效評價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23):213-215.
【通聯編輯: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