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獨樹一幟,忠于傳統
在拉赫瑪尼諾夫所處的時代,許多作曲家都在尋求新的創作風格和領域,而他卻始終堅守著古典主義的傳統陣地。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保留了古典主義的精髓,僅在晚年時期,他才在保持自身美學理想的同時,巧妙地融入了20世紀的現代元素。然而,這種創新卻引發了藝術與學術領域的廣泛爭議,使他一生都遭受著現代派的攻擊。他自己認為:不想僅僅為了時髦而背棄我心中固有的那種能讓他聽到周圍世界的聲音。①他堅信他沒有錯,堅信那不是“虛假的聲音”。②而那些反對的聲音,也并未削弱其作品在廣大聽眾心中的喜愛度。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中,彌漫著的憂郁氣質,以及復雜的內心情感表達,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他的音樂,時而憂傷,時而堅韌不拔,鼓舞著人們勇往直前。
二、樂之深邃,技之精湛
在探討拉赫瑪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時,我們不得不提及技巧這一要素。然而,這里的技巧并非單純指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指一切能夠成就具有藝術性和音樂性的鋼琴演奏方法。技巧始終為音樂而服務,應該使用哪一種技巧,都源于需要表現什么樣的音樂。在《音畫練習曲》0p.39,No.6中,拉赫瑪尼諾夫巧妙地運用了諸多高難技巧,這些技巧的選擇與運用都緊緊圍繞著音樂的要求而展開。
拉赫瑪尼諾夫在給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的信中這樣寫到:a小調(0p.39,No.6)源自大灰狼與小紅帽的靈感。③然而,這不僅是一首技巧性極強的練習曲,更是拉赫瑪尼諾夫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因此,在演奏時,我們應該從音樂內涵出發,再選擇性地使用技巧,才能符合作曲家創作這首練習曲的初衷與目的。
在《小紅帽》中,拉赫瑪尼諾夫巧妙地運用了引子、呈示部等結構來展現故事的主題與情感。其中,狼的主題與小紅帽的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沖突,揭示了善與惡的對抗、人與命運的較量。
(一)引子與呈示部
1.狼主題
在《音畫》0p.39之6的引子部分(第 1~6 小節),作曲家以泗涌澎湃的變化音階開篇,仿佛是大灰狼在嚎叫前喉嚨里發出的摩擦聲。緊接著,兩個休止符的出現,為音樂增添了一絲陰森與恐怖的氣息。在演奏時,需要特別注意指尖的控制與力度的變化。
從貼鍵輕聲控制到逐漸發力,再結合手臂與手指的迅速發力,爆發出兇猛的力量。同時,身體要以放松為前提,以確保力量的貫通與流暢。在第 3~4 小節中,dim(漸弱)的處理需要在稍弱的力度里做出漸強的效果,而第5小節的和弦則帶有一絲神秘感,如偷偷溜走般輕盈而集中(見譜例1)。引子里這短短的幾小節,通過半音階、和弦、休止符以及力度的精心設計,將大灰狼的兇狠、敏捷與神秘等特征刻畫得栩栩如生。

2.小紅帽主題
與狼主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紅帽主題。在這一部分中,音樂變得輕快而活潑,仿佛是小紅帽在森林中奔跑的畫面。即使是輕飄的staccato(斷奏),也需要手指觸鍵十分敏捷且富有彈性。在演奏時,可以想象手臂帶動手腕從右向左轉動的感覺,使音樂更加流暢與生動。同時,要注意保持節奏的穩定性與準確性,以展現出小紅帽天真無邪、勇敢前行的形象。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不僅是對技巧的挑戰與突破,更是對音樂情感與內涵的深刻挖掘與表達。在這首《小紅帽》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勇氣的少年,在與命運的抗爭中不斷成長與蛻變。而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也正如這位少年一樣,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小指的節奏重音需微微凸顯,借助慣性引領其余手指的指尖精準發力(見譜例2)。右手的指法推薦采用5321的順序,這種順向運動能夠顯著提升動作的流暢度。

3.雙主題頻繁交替
呈示部(第 6~35 小節)巧妙地穿梭于狼的主題與小紅帽的主題之間,恰似善與惡在一念之間的微妙轉換。第 20~27 小節以緊湊的節奏漸強至sf,營造出一種你追我趕的緊張氛圍,特別是sf部分,猶如大灰狼猛然撲來撕咬,其氣勢之兇猛,令人不寒而栗(見譜例3)。

(二)中段(第36~76小節)
從Pocomenomosso起,速度略顯放緩,力度上卻發生了顯著的轉折,由sf驟變為pp。此時,小紅帽放緩了步伐,大灰狼則若隱若現,整個氛圍籠罩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邪惡力量,宛如無法擺脫的惡魔陰影。直至第45小節前,力度始終在pp的范圍內微妙變化,時而重音突顯,時而漸強遞進。接下來的漸強雖顯而易見,但又不失節制。
自第46小節起,速度標記變更為Pocoapocoacceler,隨后又緊接著出現了piumosso。在同一段落內,兩次加速標記的疊加,加之調性上的持續離調,使得緊張感攀升至頂點。此外,頻繁變換的和弦以及持續的漸強,都需在如此疾速的節奏中完成,這無疑對演奏者的技藝提出了極高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段落中,重音記號、保持音記號以及跳音記號均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三個記號在觸鍵技巧上各具特色,且區別顯著,然而,許多演奏者卻往往容易忽視它們的存在。重音記號:需采用手臂斷奏的方式,彈奏時需借助一定的手臂重量,使手臂與手形成一個整體,手腕保持不動,僅依靠下彈力,避免反彈力。保持音記號:需確保音符的時值得到充分保持,并適當加重。此時,手臂應有一定的帶動性動作,同時利用手臂的重量。跳音記號:手臂需有一定的帶動性動作,但幅度不宜過大。手指觸鍵面積應盡可能小,使用指尖最前端的位置觸鍵,觸鍵速度要快,且帶有反彈力。三種技巧難點分別為和弦跳音、八度跳音以及單音大跳。和弦跳音與八度跳音要求手指整齊發力,聲音集中,觸鍵敏捷,同時手臂需有一定的帶動性,但動作幅度應控制得當。單音大跳則要求手臂帶動的動作相對較大,手腕需具備一定的柔韌性,手指觸鍵需敏捷而迅速。即使在pp的力度范圍內(第 36~46 小節),這些技巧動作雖可適當減小幅度,但絕不能變得癱軟無力。此時,手臂與身體需保持相對的放松狀態,以便力量的順暢傳遞。Presto急板處標志著樂曲逐漸進入高潮階段。動力化的節奏使得氣氛愈發緊張。正邪之間的較量、矛盾之間的沖突在此刻逐漸顯現。這里是全曲速度最快、技術難度最高的部分。演奏時,手腕需做“落一提”的動作,特別是在提的時候,需迅速彈短,并注意手腕的放松狀態,指尖需瞬間勾一下琴鍵隨即放松。整個過程需確保手臂與手腕的默契配合(見譜例4)。

從第 70~74 小節,樂曲迎來了全曲的最高潮部分,主要以和弦為主,速度之快、力度之強,僅憑手指及手臂的力量已難以展現其猛烈的效果。此時,必須借助強大的共鳴,才能充分彰顯出大灰狼的“邪”與小紅帽的“正”之間的激烈“較量”。在技巧上,手指觸鍵需極具爆發力,腰部及后背力量的運用也至關重要,需與手臂手指的發力相配合。rallentando及dim出現在第 75~76 小節,經過前面一大段的急速彈奏及重量爆發,情緒上已處于高度激動的狀態,很難立即適應接下來的漸慢或漸弱。因此,大腦需提前發出信號,以便做好準備來控制手部發力的動作。若以為搏斗在rallentando中逐漸結束,那便大錯特錯了。然而,第77小節atempo恢復原速,開始慢慢積蓄力量,經歷了多次的cresc、marcato所營造的動力性節奏,直至第93小節ff與sff的結束,才算是告一段落。隨后,p的進入標志著再現部分的開始。
(三)再現(第94~121小節)
再現部分與呈示部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在這一段落中,大灰狼與小紅帽的切換并不如呈示部那般頻繁,而是以小紅帽的形象為主,長達21個小節。直至最后7小節,大灰狼的形象才再度回歸,在休止符的余音繚繞之后,一個猶如野狼嚎叫般的和弦,為全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三、悲劇性元素
然而,這首練習曲所蘊含的深層意義遠不止于此。它更深刻地反映了善惡之交、正邪之戰的永恒主題,同時也映射出人與命運的抗爭與較量。在這里,“大灰狼”是邪惡的化身,而“小紅帽”則是善良的象征。這種矛盾性恰好契合了拉赫瑪尼諾夫所處時代的背景一一他與同時代人共同經歷了俄國社會的重大變革,在精神上共同承受過巨大的希望與痛苦的絕望。
在樂曲的開頭,狼的主題便赫然呈現,半音階的迅速漸強猶如魔鬼的魔爪,企圖扼住命運的喉嚨,令人室息。特別是休止符后的余音,更是讓人充滿了不祥的預感。直至和弦的出現,才仿佛讓人松了一口氣。在拉赫瑪尼諾夫的筆下,“小紅帽”被賦予了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形象。她似乎只想簡單地、快樂地生活,卻無奈地被不斷追趕,一直在逃亡。這正如人與命運的抗爭中,常常被命運所牽制,越是拼命掙扎,反而越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在呈示部的段落中,“善”始終處于被“惡”追逐的被動地位。而到了中段,速度上的多次變化,從Pocomenomosso的稍慢開始,到第47小節的Pocoa poco acceler逐漸加速,再到之后的piumosso以及presto的急板,直至最后的rallentando漸慢,樂曲的張力與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與升華。從速度的微妙變遷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知到一種反轉的韻味:“善”不再局限于單一的、逃避式的存在。自第59小節起,隨著presto的引入,“善”已悄然醞釀著主動的反擊,直至第70小節的高潮迭起,善惡之間的“較量”攀升至巔峰。經過一輪又一輪激烈的交鋒,rallentando的浮現仿佛是“善”與“惡”勢均力敵后,一場虛假的停戰協議。
隨后,atempo的重啟,伴隨著cresc的逐漸增強與marcato那堅毅不屈的節奏,一路沖向第93小節的ff、sff,我們仿佛親眼自睹了人們挺身而出,與命運抗爭到底的震撼場景。在再現段落中,“善”的主題獨自綿延了21小節之久,這既可能是“惡”被擊潰的象征,也可能是又一次精心布置的迷霧。然而,在最后7小節,“惡”再度現身,“善”卻悄然隱去,這似乎也預示著在與命運的較量中,最終以失敗的姿態落下帷幕。這正是拉赫瑪尼諾夫內心深處悲劇色彩的生動寫照。
在拉赫瑪尼諾夫的筆下,“小紅帽”化身為一位英勇的戰士,這一形象或許正是他自我精神的映射。善良不愿被枷鎖束縛,然而世事無常,命運多舛,盡管如此,他從未放棄過抵抗。“狼”作為反面角色的陪襯,映射出他內心深處的苦楚:社會動蕩所帶來的精神折磨,如影隨形。
拉赫瑪尼諾夫的悲劇性特質具有鮮明的對比性:黑暗與光明交織,希望與絕望并存,痛苦與快樂碰撞,軟弱與剛毅對照,抑郁與爆發相融。這些對比,無不與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息息相關。
四、演奏技巧與情感投入的要點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0p.39,No.6,早已超越了童話故事的范疇。如果說“大灰狼與小紅帽”是這首作品的第一層意義,那么第二層意義便是“善與惡、正與邪”的激烈對決。若再深入挖掘,第三層意義則是“人與命運”的頑強搏斗。因此,若僅僅停留于表面的童話故事,將無法全面揭示這首《音畫練習曲》的精神內涵,演奏中的情感投入也將大打折扣,從而影響整體的演奏質量。此外,音樂與技巧不可割裂,這首練習曲的技術動作復雜多變,情感的需求會深刻影響技術動作的選擇。因此,在演奏時,應根據音樂情感的需要來靈活選擇技巧,切勿過分沉迷于技巧的展現,而忽視了音樂性的傳達。
結語
拉赫瑪尼諾夫之所以偉大,原因之一便是他從未輕易隨波逐流。即便是在風雨飄搖的變革時期,面對樂評人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依然堅守內心的信念,這份信念正是他取得卓越成就、創作出多部傳世之作的源泉。拉赫瑪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0p.39,No.6,無疑是《音畫練習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知名度跨越國界,深受全球人民的喜愛,也常被鋼琴家們納入音樂會曲目之中。其音樂形象的鮮明性、人性化的情感表達,賦予了作品極高的美學價值,使之充滿了生命的氣息,極具魅力。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它都將如同一棵常青樹,永遠屹立于音樂之林,熠熠生輝。
注釋:
①② 羅巍,拉赫瑪尼諾夫時代與他的《音畫練習曲》[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1月,第1期,第135頁。③ 引自《拉赫瑪尼諾夫的人生》,第206頁,Sergei Bertensson、JayLeyda著,原聲國際,2008。
參考文獻:
[1]羅巍《拉赫瑪尼諾夫的時代與他的 lt; 音畫練習曲 gt; 》[J]武漢: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2]王燮弘《藝術性與技術性——試論拉赫瑪尼諾夫練習曲Op.39》[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4年6月。
[3]謝東《淺談拉赫瑪尼諾夫lt;音畫練習曲 gt; 》[J湖南: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