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企業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能,提升職能管理部門價值創造積極性、企業組織運轉效率,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以某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職能部門為例,探討企業職能部門如何進行考核體系建設。該企業擁有典型職能型組織設置以及長期職能型運行的管理文化。筆者從職能管理部門考核存在的問題出發,立足企業戰略引領、服務高質量發展等觀念,運用系統和過程方法,突出量化考核特點,開展職能管理部門考核指標體系、考核組織和運行模式建設,推動職能管理部門高效自動運轉機制建設。
基本理念
職能管理部門績效考核體系設計,需要貫徹規劃引領、問題導向、價值創造和高質量發展等理念,以引導職能管理部門需要圍繞企業規劃自標,將企業規劃變成實施路徑、推進舉措;引導職能管理部門從解決現實問題出發,圍繞問題開展針對性設計、采取針對性措施,針對問題提升職能管理效能;引導職能部門與經濟責任部門相協同,共同服務企業價值創造,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
指標設計
部門基本履職
部門基本履職是職能管理部門績效考核指標設計的核心,是以目標關鍵結果(OKR)、工作任務分解法(WBS)、關鍵績效(KPI)工具,沿著組織戰略目標、職能管理部門職責、部門履職KPI事項、履職事項頻次等開展指標設計,以充分體現職能管理部門的核心功能、規范約束、能力效率。
1.部門基本履職事項
部門基本履職事項需要從可識別、可量化、可考核角度對職能部門功能價值開展KPI設計,沿著“企業戰略一部門職責”逐層細化形成,可以分三步開展設計。
第一步,將企業戰略規劃分解成職能管理部門職能目標(Object),進而細化成職能管理部門若干項的目標核心結果KR(KeyResult),即由Object實現KR(KeyResult)的轉化設計。實際操作中是根據部門職能、資源豐度(包括崗位規劃資源豐度)來統籌KR數量,一般設為5一8項,過多或過少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職責設計顆粒度上的偏差。
第二步,進行職能管理部門KR到部門KPI轉化設計,即結合部門崗位人員、工作難易程度、復雜程度,細分每項KR的KPI事項,將每項KR細化成3-5項KPI活動。

第三步,為每項KPI明確交付物,實現從履職作業活動轉變為履職顯性化交付物。具體如第106頁圖1所示。
以下特殊事項,企業需要認真考慮。(1)特殊部門重大履職事項。對涉及質量保密安全等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管理職能,要進行強化設計,建立一票否決、得分直減(如部門考核得分直減30分)、直列不及格等級、不評優評先等懲戒機制,確保各類資質認證通過、持續有效。對于部門年度取得院士稱號、在Science、Nature等頂刊上發表論文的員工,可在該考核子項中“一項滿分”賦值。(2)各職能管理部門共性短板事項。將企業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基礎性、共性管理短板事項,列為企業各部門共性考核指標進行考核,以期實現系統性改進。例如,全面預算管理、科技歸檔管理等企業薄弱管理環節,設計了“預算執行率、文檔歸檔率”各部門通用指標。(3)特殊部門基本履職。對于承擔市場、科研管理兩類職能的管理部門,既要考核其職能,還要考核其市場指標,需有針對性地設計每類指標,統籌設計各類指標權重。
2.部門基本履職事項頻次
運用序時理念、過程方法,開展部門基本履職事項頻次設計。對需在年內多次發生的基本履職事項,列出履職事項及其頻次,實現職能管理部門基本履職量化設計。例如,經濟運行分析職責,列明“每月應開展一次經濟運行分析并形成報告報企業領導,每季度應組織召開一次經濟運行分析會”履職項,形成“每少開展一次分析、每少組織一次經濟運行分析會,就扣減一次分值”等量化評價指標。對于具有時間要求的履職事項,還要列出履職及時性指標,以評價職能部門履職拖期,如“每延期一個月,扣X分”。
職能管理部門基本履職,由部門職責KR、履職KPI事項/頻次、履職事項計分說明等組成。例如,規劃管理部的部門職責包括戰略規劃管理、目標考核管理、經濟統計及經濟運行管理、管理提升與管理創新管理等,每履行一項職責,需要達成若干項履職OKR。戰略規劃管理職責目標,由戰略規劃修訂KR、戰略規劃評估KR、戰略合作KR等系列KR管理目標結果組合體現。為達成每項KR,需要考核若干項KPI,如戰略規劃修訂KR可分解成每年組織一次滾動規劃、專項/子規劃組織和規劃工作在集團評比中的序列等3項KPI,且每項KPI均由事項、計劃、頻次組成。
年度重點任務評價
年度重點任務評價是對職能管理部門圍繞企業年度戰略、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所開展的部門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及其成效評價。職能管理部門重點任務,按來源包括集團公司/上級部門下達給企業的年度重點任務、企業年度工作會議部署的年度重點工作,以及企業黨委會/總經理辦公會決策、企業主要領導批示的任務等,可根據“急、難、險、重”進行分類賦值。重點任務宜按照月度、季度設置計劃節點,開展序時評價。季度考核可重點關注計劃完成情況,年度考核重點關注完成成效。
職能管理部門履職成效評價
履職成效是對職能管理部門的基本履職、重點任務等方面成績與效果進行的評價。實踐中,企業內部各評價主體從擔當作為、攻堅克難、制度建設、協調配合等維度對部門履職進行量化評價。為引導參評主體客觀、準確開展測評,評價體系構建了三項規范約束機制。
1.評價聚焦機制。通過構建“評價主體一關注點”二維矩陣,設計評價聚焦點,以聚焦評價矩陣、規避評價的隨意性。2.差異化權重機制。經濟責任部門的權重設計為超過 50% ,企業高層領導、職能部門合計為 50‰ 3.異常分保護機制。如果評分表中出現低于60分等特別異常分,評價者需要附上理由,以降低評價主觀隨意性。
指標權重設計
指標體系權重可運用層次分析加權法,從企業經營管理實踐出發科學分配各指標權重。層次分析加權法由三步構成:第一,建立評判量化等級表,作為指標比較基礎;第二,組織專家對同層次事項進行比較,填入指標比較賦值表;第三,計算各指標權重,做歸一化處理。
績效考核
組織職能管理部門績效考核,分為建立年度目標、月季定期監測、年終考核、異議處理、結果運用等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構成了部門績效考核的全周期、管理閉環。一方面,這可確保績效考核始于經營目標、圍繞經營目標和保障經營目標達成;另一方面,可實現以考核促使職能管理部門自動履職,形成自動嚙合的運營機制。
建立年度目標
年度工作會后,企業依據規劃、年度目標、經營重點等來確定各職能管理部門目標、明確重點任務,形成部門履職目標和計劃節點(Mile-Stone)、節點交付物等,完成組織戰略向年度目標的轉化,促使發展目標落地。
●月季定期監測
按序時進度對各部門基本履職、重點任務開展定期監測。當出現重大偏差時,啟動經濟運營與調度流程,開展偏差分析、提出調度管控措施,及時發現經營中的管理風險,降低管理目標偏離度,提升經營效率。
●年終考核
年底啟動年度考核,各職能管理部門梳理部門履職情況,提交履職材料。對評價中出現的特殊事項,組織考核小組專題評議。
異議處理
公示環節,展示各部門履職效果。異議處理環節,提升考核公正性。
結果運用
通過以上環節,部門管理者可將考核結果應用到績效面談、薪酬發放、評優評先等方面,通過績效面談提醒部門履職中的弱項、短板。人力資源部運用考核結果,將各部門考核結果與部門績效、部門領導考核、中層干部調整等進行關聯。考核也作為部門管理提升、管理創新的動力,持續推進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