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僅體現國家“軟實力”,也承載著跨國合作與民間友誼的獨特價值。2024年12月,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體育合作協調機制正式啟動,標志著雙方在體育領域進入了系統化、機制化的新階段。該機制由中國體育主管部門與中東歐國家政府及行業代表共同參與,設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和年度合作計劃,涵蓋項目共建、人才交流與賽事組織等多個層面。隨著機制構建的不斷完善與合作實踐的持續推進,中國一中東歐國家的體育合作正在從“點狀交流”走向“系統合作”,為“一帶一路”多元化發展的宏觀格局注入新動力,成為促進民心相通、文化共榮與區域可持續協同發展的新引擎。
價值與意義:助力“一帶一路”的多維思考
體育合作不僅促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民間交流,也成為增進雙方了解的文化紐帶。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多年來在體育領域的合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通過雙方共同舉辦的賽事、訓練營與青年交流項目,雙方民眾在互動中不斷增進了解,消解了文化差異與認知隔閡。國際體育賽事不僅為兩地民眾提供了競技與文化交流的平臺,也推動了地區間的經濟合作與發展,大型體育賽事已成為促進旅游經濟增長的新型有效手段。2023年,中國一中東歐國際帆船賽在寧波成功舉辦,雙方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加深。另外,中國的武術、乒乓球等體育項目在中東歐地區受到歡迎,與當地盛行的足球、冰球運動形成互補格局,增強了“一帶一路”倡議在文化維度的包容性和吸引力,進一步夯實了人文紐帶與戰略互信基礎。隨著中東歐國家逐漸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雙方基層體育項目的合作也日益增多,支持青少年體育培訓和國際體育教育的交流,其中包括“中國一中東歐大學體育教育與研究聯盟”。該合作項目促進了雙方體育人才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提升,通過搭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高校間的開放性國際化合作平臺,促進高校間體育交流,推動雙方體育學科的整體發展。
體育合作展現出顯著的經濟帶動效應,成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隨著彼此交流的不斷加深,體育旅游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體育賽事不僅會帶動大量游客的往來,而且也會帶動當地賽事經濟的發展。大型體育賽事及配套活動對旅游、餐飲、交通、零售等相關產業產生了強烈的拉動作用。體育相關的周邊產品,與體育賽事相關的文創和演藝產業也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賽事舉辦城市將體育旅游、文創產業與康養項目深度結合,制定了專項的賽事經濟發展規劃,形成了以體育為引擎的新型產業融合格局,不僅提升了地方經濟活力,也促進了綠色、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模式的形成。
體育合作在促進社會融合與公共健康領域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定期組織各類社區體育賽事、青少年運動交流活動,能夠逐步提升公眾的健身意識和健康水平。中國在社區健身路徑建設、線上體育教育平臺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成果與中東歐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對接,為實現全民健身、公共健康與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體育不僅成為文化和經濟的紐帶,也正成為促進社會福利、增進地區凝聚力和穩定性的關鍵支撐力量,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本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了更為深遠的內涵。
模式與經驗:深度交流的合作新范式
隨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體育領域的深度合作,體育不僅成為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更將在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增強民間友誼、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建議通過以下方式深化雙方體育領域合作:
第一,通過大型賽事與高峰論壇打造合作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可通過策劃舉辦“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體育合作高峰論壇”,逐步形成合作品牌效應,打造展現雙方互利共贏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同時,可通過專題演講、項目推介與產業對接等形式,推動合作標準的制定和經驗模式的推廣。
第二,通過青年與校園交流,強化民心相通的社會基礎。為積極發揮體育文化在青年群體中的特殊作用,中國可與中東歐國家的各類學校簽署友好合作協議,廣泛開展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聯賽交流,并定期互派教練員與學生代表團進行交流學習。在相關部門的協調組織下與中東歐國家的各類學校策劃體育夏令營、冬令營和青年交流周等活動,構建起跨文化理解的常態機制。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培養出一批熟悉彼此文化、語言與價值體系的國際化體育人才隊伍。
第三,通過地方層面的賽事聯動激活旅游消費潛能。中東歐國家地方政府可加入“一帶一路”體育合作網絡,依托馬拉松、自行車賽、冰球賽等賽事,吸引來自中國及其他國家的游客與參與者,從而帶動酒店、餐飲、交通和文創商品等關聯產業發展。這些賽事不僅能提升主辦城市知名度,也能成為推動地方文化走出去和拉動內需的重要抓手。
第四,通過體育產業鏈協同模式,拓展“設備 + 培訓 + 賽事”多元合作。伴隨體育合作縱深推進,中國體育裝備制造商與服務企業應積極出海,在中東歐市場進一步拓展份額。中國企業應加強與中東歐當地機構合作,輸出場館設計、賽事運維與設施管理等服務,推動形成覆蓋“設備制造一技術轉讓一賽事運營一人才培養”的一體化合作產業鏈。同時,為應對中東歐國家對高水平訓練資源的需求,部分國內培訓機構可在波蘭、塞爾維亞等地建立分支教學點,助力該地區高端體育人才梯隊建設。
困境與前瞻:發展路徑的深度探索
盡管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體育合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面臨一系列挑戰。首先,體育合作機制的不完善以及相關政策和制度的缺乏,導致體育合作在某些地區還未能實現其潛力,需要構建起強有力的制度支持和長期的戰略規劃。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體育合作仍需要通過更加系統的機制建設來解決這些問題,確保合作能夠持續并深入。
其次,體育合作的資源分散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許多體育項目的推進過于依賴個別機構和合作伙伴,導致資源配置不均衡和效率低下。由于資源配置不足,一些體育合作的實質性進展常常停滯不前。因此,加強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建立健全的合作平臺和支持系統,已成為未來體育合作中的重要任務。
展望未來,體育合作將繼續作為文化與經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推動沿線國家在體育基礎設施、賽事舉辦、體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隨著體育產業化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體育領域的合作應逐步從傳統的競技體育拓展到體育教育、產業合作和跨國體育品牌建設等多個維度。
隨著科技和數字化的進步,體育合作也將朝著更智能化、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例如,通過數字化平臺和大數據分析,雙方可以更好地共享資源、優化賽事運營、加強青少年體育發展等,從而提升體育合作的影響力和效益。數字化將成為體育合作中的關鍵驅動力,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為全球體育合作開辟全新的發展方向。總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體育合作前景廣闊,未來將更加注重機制創新、資源整合以及科技應用,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