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海鮮大量上市,生魚片、生蠔、醉蝦等生冷海鮮備受大眾喜愛。但這些食物中可能攜帶大量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如副溶血性弧菌、諾如病毒、肝吸蟲等。夏季高溫環境適合病菌繁殖,海鮮如果沒有徹底清洗、煮熟,食用后極易引發腸道感染,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即使是經過簡單腌制或用酒浸泡的海鮮,也不能完全殺死病菌。例如,副溶血性弧菌在30℃~ 37℃的環境中繁殖迅速,而人們常以為酒能殺菌就放心食用醉蝦等食物,實際上這并不能保證殺死所有病菌。建議選擇正規渠道購買新鮮海產,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75℃以上。避免生熟混放,處理時使用專用刀具砧板。兒童、孕婦及免疫力低下者慎食生腌海鮮。
夏季水果豐富多樣,但高溫天氣也容易使水果變質。有些老人為了不浪費,會將水果上腐爛的部分削去后繼續食用。然而,即使削去了腐爛部分,未腐爛的部分也可能已經被微生物產生的毒素污染。展青霉素是水果腐爛后常見的一種毒素,它具有神經毒性、細胞毒性和致畸性等危害,可能會對腸道造成刺激,引起腹瀉。此外,一些切開的水果如果在常溫下放置時間過長,也容易滋生細菌,食用后同樣會增加腹瀉的風險。因為水果中富含糖分等營養物質,為細菌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水果最好現買現吃,如有變質應整顆丟棄,切開的水果要及時冷藏保存,且冷藏時間不宜過長,否則也會引起腹瀉。在購買水果時,優先選擇帶皮完整、無磕碰的水果。
涼拌菜是夏季餐桌上的常見美食,清爽可口。但如果涼拌菜放置時間過長,尤其是隔夜后,細菌會大量繁殖,即使放入冰箱冷藏,也不能完全阻止細菌的滋生。涼拌菜中的蔬菜在清洗、切配過程中可能已經沾染了細菌,加上調料的作用,更有利于細菌的生長。放置一夜后的涼拌菜,大腸桿菌等細菌的數量會急劇增加,食用后,很容易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所以涼拌菜最好現做現吃,吃不完的應及時倒掉,且制作涼拌菜時要注意食材和餐具的衛生。添加蒜泥、醋等天然抑菌成分能有效抑制有害細菌的活性和快速繁殖。
夏季也是乳制品消費的高峰期,像酸奶、牛奶等深受大家喜愛。但如果乳制品保存不當或加工方式不正確,也會帶來問題。一些自制酸奶如果沒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在發酵過程中容易被雜菌污染。而市售的乳制品如果沒有按照要求冷藏保存,也會導致細菌滋生。另外,有些人喜歡在牛奶中添加果汁等其他成分制作混合飲品,但這種搭配可能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發生變性,影響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腹瀉。建議購買時檢查冷鏈的完整性,開封后應在當天飲用完。乳制品需單獨冷藏,避免與其他食物同區存放。
在炎熱的夏天,來一杯冰鎮飲料或啤酒是很多人的消暑選擇。然而,過量飲用冰鎮飲料和啤酒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胃腸道血管收縮,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此外,一些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劑,長期大量飲用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增加腸道疾病的發生概率。例如,碳酸飲料中的磷酸會影響鈣的吸收,破壞腸道的酸堿平衡。啤酒雖然酒精含量相對較低,但過量飲用也會對腸道黏膜造成損傷,引發腹瀉等問題。而且,冰鎮的啤酒和飲料會使胃腸道溫度迅速下降,減弱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功能。飲品冷藏溫度建議在8℃左右,小口慢飲,避免空腹大量攝入。
醫生提醒,若出現持續腹痛甚至血便,或發熱超過38℃,需及時到醫院腸道門診就醫,排查是否為食物中毒。夏季科學飲食搭配適度運動,方能筑牢夏季腸道健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