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時常會出現骨痛、腰痛的癥狀,通常會認為是年紀大了,貼貼膏藥、補補鈣就能好轉,或者未好轉也會選擇去骨科就診。若患者在經過對癥治療后,病情仍未得到好轉,此時應關注是否是得了血液系統腫瘤,特別是要警惕多發性骨髓瘤。
因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表現多樣,大部分患者首次就診的科室往往不是血液科,易和骨質疏松癥、骨轉移癌、慢性腎病等疾病混淆,容易導致誤診。那么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癥狀?治療的方法有哪些呢?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起源于骨髓漿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漿細胞本應產生免疫球蛋白來幫助身體抵抗感染,但在多發性骨髓瘤中,骨髓漿細胞異常增殖,侵犯骨髓,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導致貧血、骨痛、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癥狀。
具體來說,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癥狀可以用CRAB 的縮寫來表示,CRAB 的英文是螃蟹,所以也被大家稱為“螃蟹病”。
C: 高鈣血癥
由于骨髓瘤細胞破壞骨骼釋放鈣離子,導致血鈣升高,患者常表現為意識模糊、食欲降低、嘔吐、虛弱乏力、便秘等。
R: 腎功能不全
骨髓瘤細胞產生的異常免疫球蛋白(稱為M 蛋白)沉積在腎臟,導致腎功能不全,多表現為夜尿增多、泡沫尿、血尿、少尿,或者突然出現無尿,需要進行血液透析。
A: 貧血
骨髓瘤細胞占據了骨髓的空間,導致正常紅細胞的數量減少,抑制正常造血,患者多為輕、中度貧血,常表現為虛弱乏力、面色蒼白。
B:骨骼損害
由于骨髓瘤細胞破壞骨骼,常表現為骨痛,以腰骶部最為多見,其次為胸部和下肢,溶骨性改變還可導致病理性骨折 (無原因自發骨折),骨骼表面形成一個個就像被蟲子咬食后的空洞。
除以上典型癥狀外,患者還可能出現細菌性肺炎、尿路感染、敗血癥、帶狀皰疹等反復感染癥狀;鼻出血、牙齦出血以及皮膚出現紫癜;肢體麻木、肌肉無力、痛覺遲鈍,如出現背痛、肢體無力等疑似脊髓壓迫癥狀,則是很嚴重的神經損害表現,應引起高度重視。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通常需要就診于血液科,治療方案取決于患者的年齡、整體健康狀況和疾病的階段。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化療及靶向治療
目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藥物有很多,常用的藥物有硼替佐米、來那度胺、達雷妥尤單抗等。
●外周血自體干細胞移植
在化療后,可進行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鞏固治療。
●免疫療法
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嵌合抗原受體T 細胞免疫療法(CAR-T 細胞療法),這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會將T 細胞改造成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CAR-T 細胞。這些細胞通過識別癌細胞表面的特定抗原,激活免疫反應,從而達到高效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治療方法,還有局部放療等治療方法,患者如出現骨折,則需要進行相應部位的骨科手術。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質受到破壞,容易出現骨折,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磕碰及劇烈活動,以免出現病理性骨折。若不慎發生骨折,往往不像正常人那么容易愈合,所以預防就變得格外重要。
由于疾病原因,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細菌或病毒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為常見,消化道及泌尿道次之;而在病毒感染類型中,帶狀皰疹尤為常見。
因此患者居家時,預防尤為關鍵:
●做好手衛生,如廁、飯前飯后,觸摸寵物后等情況都要進行洗手。
●保持口腔清潔,飯前及飯后用溫開水或者漱口液漱口,避免口腔感染。
●注意飲食均衡,家中保持清潔,及時通風。
●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保持良好的心情。
患者還應關注身體的變化,出現任何不適及時就診,避免病情加重,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