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與加強管理的進程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作為關鍵監督手段,對保障企業穩健運營意義重大。然而,審計工作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深入剖析這些風險并探尋有效控制措施,對提升審計效能、保障企業資產安全與健康發展尤為必要。
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
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被認為是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重要成因之一。由于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薄弱的內部控制體系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引發諸多問題,這無疑為舞弊行為提供了適宜滋生的溫床。不完善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容易導致權力濫用情況的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產生。不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還可能誘導管理人員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忽視企業長期發展,最終致使審計發現問題的概率增加。
外部環境變化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同樣給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帶來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壓力不斷增大,這或許會使得部分管理人員因面臨巨大壓力而鋌而走險,采取違規操作手段。政策法規頻繁更新的狀況,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倘若審計人員不能及時掌握最新規定,審計工作便極易出現偏差。除此之外,社會輿論對于國有企業的高度關注,不僅增加了審計壓力,甚至還可能對審計結果的客觀性產生影響。
人員素質與專業能力不足審計人員的素質以及專業能力對審計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審計人員數量不足,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審計需求;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的審計人員無法勝任復雜的審計工作。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審計人員若存在諸如接受賄賂、徇私舞弊等職業道德問題,會對審計的公正性和獨立性造成嚴重損害。
信息技術應用不足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所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信息技術應用不足。因審計信息化水平低下,審計工作主要依賴手工操作,這種方式效率低下且易出錯。審計人員缺乏數據分析能力,難以從海量數據中察覺潛在風險和問題。此外,信息系統存在較高安全風險,數據容易出現泄露或篡改的情況,最終影響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國有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基礎。企業需要建立并健全涵蓋組織架構、授權審批、會計控制以及資產管理等所有業務環節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各項經營活動處于有效控制之下。同時,要強化監督檢查,定期評估其有效性,及時發現并改進缺陷,形成持續改進的閉環系統,確保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執行。
建設專業的審計團隊高質量的審計工作離不開專業的審計團隊。企業應注重招聘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以及良好職業道德的審計人才,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人才保障。與此同時,要加強審計人員培訓,通過定期組織其參加專業培訓,提升其適應不斷變化的審計環境和需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則可以激勵審計人員認真且勤勉地履職盡責。
強化信息技術應用在數字化時代,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是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關鍵。企業應積極引入先進的審計信息系統,實現審計流程自動化與數據分析智能化,進而提高效率并減少人為錯誤。同時,要加強審計人員數據分析能力建設,使其能夠利用該技術從海量數據中發現潛在風險和問題,以提升審計的深度和廣度。
建立健全反饋與改進機制審計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發現問題,還在于解決問題。在此背景下,企業需建立審計結果反饋機制,將審計結果及時反饋給被審計對象和管理層,以便其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同時,要建立審計整改跟蹤機制,對審計發現問題進行跟蹤,確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實。并且,要更進一步建立審計改進機制,不斷改進審計方法和流程,以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提升審計計劃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實現審計目標的前提是制訂科學合理的審計計劃。企業在制定審計計劃前,應進行全面風險評估,以識別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接著,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制訂科學的審計計劃,明確審計目標、范圍、重點及時間安排。同時,要定期調整審計計劃,以確保審計工作能及時發現并應對新風險,保持審計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加強與外部審計機構的合作加強與外部審計機構的合作能增強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企業可通過定期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對其進行審計,以彌補內部審計的局限性。同時,要加強與外部審計機構的溝通,分享審計經驗和信息,共同提高審計水平,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最終提升企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構建風險預警機制是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補充措施。企業應建立一套涵蓋各個業務環節的風險指標體系,憑借此體系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風險狀況進行監測,以實現風險的可視化管理。再者,為各項風險指標設定合理的預警閾值是必要的,一旦指標超過該閾值便可及時發出預警信號,提醒管理層予以關注。進一步則應建立風險預警響應機制,針對預警信號實施快速的分析處理,并采取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從而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強化審計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審計文化是提升審計質量的軟實力。在企業內部倡導客觀公正的審計理念是企業必須做的,借此引導審計人員以事實為依據,做到獨立思考并公正評價,避免主觀偏見以及利益沖突。與此同時,營造一種鼓勵揭露問題且勇于承擔責任的良好審計氛圍也不可或缺,這有助于提升審計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樹立審計權威并維護審計人員的合法權益,能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讓審計人員更具底氣與動力去做好工作。
建立多層次的審計監督機制為確保審計工作具備有效性與公正性,建立多層次的審計監督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促使內部審計對各項業務活動加強監督,實現自我約束;其次,要積極配合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工作,認真聽取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接受外部監督;最后,還需接受社會公眾監督,通過提高企業透明度和增強社會責任感,形成全方位的監督體系。
總之,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關鍵環節,對保障資產安全、提升管理效率、促進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國有企業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深入分析風險及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持續提升審計的效能。通過完善內部控制、建設專業團隊、強化技術應用等手段,有效降低審計風險,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為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單位:湖南興昌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