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藥物治療能緩解患者病情,但對肺功能恢復存在局限性。因此,引入肺功能康復鍛煉至關重要,它能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加速康復進程。
1.胸廓松動技術
(1)胸廓徒手牽伸:患者仰臥位,治療師站在患者身旁。雙手分別置于患者胸廓的兩側,手指伸展。在患者呼氣時,治療師雙手緩慢、輕柔地向兩側牽拉胸廓,感受胸廓的阻力,持續一定時間后,在吸氣時放松。
( 2 ) 肋骨松動: 患者體位可選擇仰臥或側臥。以仰臥位為例,治療師將一手的掌根部放在需松動的肋骨上,另一手疊加其上。在患者呼氣時,治療師通過身體重心的轉移,借助手臂力量,垂直向下對肋骨施加輕柔的壓力,隨后在吸氣時放松。針對不同肋骨可進行相應操作,以改善肋骨的活動,促進局部胸廓的擴張。
( 3 ) 脊柱松動: 患者俯臥位,治療師站于其身旁。雙手拇指并排置于患者脊柱棘突旁, 其余手指自然放置在背部。先評估脊柱各節段的活動度,然后在患者呼氣時,拇指沿著脊柱方向,由上至下或針對特定節段進行適度的按壓和推動,吸氣時放松。此操作可調整脊柱與胸廓的力學關系,間接改善胸廓的整體活動。
(4)呼吸輔助:患者處于舒適的呼吸體位,如半臥位或坐位。治療師將雙手放置在患者胸廓的特定部位,如肋弓下緣、胸廓前側等。在患者吸氣時,治療師雙手給予適當的助力,幫助胸廓擴張,引導患者進行更深入的吸氣;呼氣時,雙手可施加一定阻力,減慢呼氣速度,延長呼氣時間,以增強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模式。
2.呼吸訓練
(1)伸展呼吸:患者站立位,雙腳與肩同寬, 雙臂隨吸氣緩慢上舉做伸展運動,手心相對,雙臂伸直上舉盡量貼近耳朵,在頂端維持1秒后雙臂緩慢自然回位并呼氣。該動作重復10~15次。
(2)轉體呼吸:患者依舊處于站立位將雙腳與肩同寬,并雙手叉腰,在患者吸氣時,將身體向左轉,頭部與身體同轉,眼睛看向左后方;呼氣時身體逐步轉回原位,然后向右側重復向左同樣的動作,左右各實施10~15次。
(3)彎腰呼吸:雙腳分開站立略寬于肩,在吸氣時將雙臂向上伸直,然后引導患者身體慢慢向前彎腰,讓雙手去觸摸地面的同時呼氣。接著慢慢直起身體,將雙臂向上伸直并吸氣,重復動作10~15次。在實施呼吸操期間,要保證動作緩慢、柔和,并且配合呼吸節奏。若在訓練過程中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中止運動。
(4)腹式呼吸:找舒適位置,可以是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將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慢慢吸氣,感受腹部像氣球一樣逐漸膨脹,放在胸部的手盡量保持不動。用嘴巴慢慢呼氣,感受腹部逐漸收縮,將氣體完全呼出。呼氣的時間要比吸氣稍長一些,一般吸氣時間為2~3秒,呼氣時間為3~5秒。重復這個過程,每次練習10~15分鐘,每天可進行3~4次。剛開始練習時可能會不太習慣,但只要堅持,就能逐漸掌握這種呼吸方式。
(4)縮唇呼吸:選擇舒適的體位,放松身體。用鼻子深吸氣,默數1、2、3,使腹部隆起,將嘴唇縮成吹口哨的形狀,緩慢呼氣,同時發出“嘶”的聲音,默數1、2、3、4、5。呼氣時要盡量將氣體呼盡,但不要過于用力。每次練習10~15分鐘,每天進行3~4次。縮唇呼吸是一種對抗阻力的呼吸鍛煉,通過延緩呼氣, 降低氣流速度,增加肺內壓力,防止支氣管和小支氣管塌陷,有助于排除肺內殘留氣體。
總之,重癥肺炎肺功能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建議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鍛煉,以保證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