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起居要規律
冠心病患者每天應保證7~8小時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體各器官的修復和調整,穩定心臟的節律。建議患者每天盡量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形成固定的生物鐘。例如,晚上10點半左右上床休息,早上6點半左右起床,長期堅持,可使身體的各項機能處于穩定狀態。
同時,患者居住的環境應保持安靜、舒適、通風良好。室內溫度以22~25℃為宜,濕度保持在50%~60%。寒冷、炎熱或潮濕的環境都可能加重心臟負擔。在寒冷的季節,要注意保暖,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因寒冷刺激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誘發心絞痛。而在炎熱的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可適當使用空調,但溫度不宜調得過低,以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引發不適。
飲食要“三低一高”
冠心病患者的飲食應遵循“三低一高”原則,即低脂肪、低糖、低鹽、高膳食纖維。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蘭花、蘋果、橙子等,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膽固醇,促進腸道蠕動。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豆類、蛋類、奶類等,保證身體的營養需求。
同時,患者應根據自身的體重、體力活動等情況,合理控制每日的熱量攝入。一般來說,每天攝入的熱量應比正常成年人減少10%~20%,以維持理想體重。對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更應嚴格控制熱量,通過飲食調整逐步減輕體重。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油炸食品、動物內臟、奶油等。
堅持運動鍛煉
冠心病患者適合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運動強度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醫生的建議來確定。一般來說,運動時的心率應控制在(220-年齡)×(60%~70%)的范圍內。例如,一位60歲的患者,運動時的心率應保持在108~126次/分鐘之間。散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患者可每天早晚各進行30分鐘左右的散步,速度適中,以微微出汗為宜。
運動前要進行適當的熱身活動,如活動關節、慢走等,時間為5 ~ 1 0 分鐘。運動過程中,若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頭暈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就醫。運動后要進行放松活動,如緩慢行走、深呼吸等,避免突然停止運動導致血液淤積在下肢,引起心臟供血不足。此外,運動時間應避免選擇在清晨6點至上午10點之間,因為這段時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可選擇在下午或傍晚進行運動。
注意監測病情
冠心病患者要密切觀察自身癥狀的變化,如胸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記錄癥狀發作的時間、部位、程度、持續時間以及緩解方式等。如果胸痛發作頻繁、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或服用硝酸甘油等藥物后癥狀不能緩解,應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發生,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重要的是, 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復查項目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血脂、血糖等。通過復查,醫生可以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一般來說,病情穩定的患者可每 3~6 個月復查1次,病情不穩定或正在調整治療方案的患者,復查時間應適當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