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Spaceflight
我國載人探月技術再進步!夢舟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成功
6月17日,我國在成功完成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這是繼1998年神舟飛船發射后,我國時隔27年再次開展此類試驗。“夢舟”飛船改變了以往火箭負責逃逸、飛船負責救生的傳統逃逸模式,全面負責逃逸與救生兩項任務。此次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取得重要突破,為后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要聞/Top News
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能像人類一樣“理解”事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證實,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訓練過程中自己學會了“理解”事物。研究發現,大模型的“理解”方式與人腦中負責物體加工區域的神經活動方式高度一致,“思考”和“做選擇”的方式比其他模型更接近人類。這一發現為人工智能“思考”機制研究及未來類人智能系統O 開發提供了新方向。
發現/Discovery

你見過太陽的“后腦勺”嗎?人類首見太陽南極
歐洲太空總署(ESA)“太陽軌道號”探測器日前成功拍攝到太陽南極影像,這是人類首次直接觀測到太陽極區。探測器軌道傾斜至太陽赤道以下17度,發現南極竟同時存在正負磁極的現象。未來,“太陽軌道號”將借助金星引力調整軌道傾角,拍攝更清晰的極地全貌。這一成果將助力人類深入理解太陽磁場和活動規律,對空間天氣預測及深空探索意義重大。
前沿/Forefront
能自我“療傷” 的新型陶瓷問世了!
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陶瓷,具有不怕熱、不怕磨、能自我“療傷”的特性。這種陶瓷由鈦、鉬、硅、硼四種元素的超細粉末燒結而成,在1000℃的環境中也可穩定工作。其表面在高溫摩擦中會生成潤滑性氧化物,形成保護膜,甚至出現“負磨損”現象。這種材料無需添加潤滑劑,工藝簡單,結構穩定,適用于航空發動機高溫軸承等極端環境,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生活/Life
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 正式啟用
5月1日起,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正式啟用,該熱線也被稱為“沒事兒”熱線。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設置,為公眾提供免費的心理咨詢、疏導及危機干預服務。但需注意,心理援助熱線不是替代治療的“萬能藥”而是必要時刻的“心理創可貼”。當我們遇到煩惱時,不妨撥打“12356”,傾訴心聲,尋求幫助。?
本欄目綜合整理自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科技日報
科普/Popularizationof Science
細菌餓急了居然會吃“鄰居”?
近日,美國與瑞士的國際科研團隊發現,當營養匱乏時,一些細菌會啟動“第六型分泌系統”(T6SS),這是一種類似微型魚叉的裝置。它們會用其刺穿并殺死周圍的同類,“榨取”對方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存。這種“吃鄰居”的行為并非偶然,而是細菌在資源稀缺時的生存策略。有趣的是,這種機制在海洋和人體腸道的細菌中都很常見。這一發現為開發新型抗生素和理解碳循環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