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本質在于創造,這種創造既遵循既有藝術的規范,又是藝術家天然稟賦以及想象力的獨特的施展和發揮,為后世創造出新的典范和規范,所以中國畫和書法永遠具有無限發展的空間和創新的可能性。
本期報道的名家是方向軍和趙社英。方向軍先生的中國畫以墨見著,氣象蒼茫,追求以水墨品質為底蘊的審美境界,他的作品既與古人相通,又顯示了現代藝術的精神風貌,他的水墨語言和畫風大大豐富和擴展了以重墨取向為主導的江蘇畫派。趙社英先生的書法植根于傳統,得力于對魏晉風骨與唐宋法度的深刻理解,同時融入現代審美意識,形成了“古樸中見靈動,嚴謹處有灑脫”的獨特風格,是山西書法的領軍人物。
本期《理論研究》欄目,王德彥先生對潘天壽“文通妙繪造化師”的繪畫主張及其詩畫融通的創作實踐進行了深入探討。鄒方程先生從“法象”“心畫”入手深入探討了書法的本質屬性。
本期《經典重讀》欄目,報道了陸恢的書法作品,陸恢以其書畫創作和鑒藏之全能揚名于中國近代美術史,他書法如其墓志銘所言:“書法出入漢魏六朝。所書碑志甚眾,皆雄茂遒勁,有古金石刻風度”
本期《翰墨遺韻》,報道了嶺南畫派第二代傳承人中的杰出代表,20世紀中國花鳥畫壇巨匠趙少昂,他與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合稱“嶺南四大家”。
本期《書畫百家》欄目,報道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三幅《巧渡金沙江》畫作,張漾兮以油畫,宗其香以中國畫,袁吉中以版畫,表現了同一個偉大歷史壯舉的不朽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