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人工智能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根據人工智能標準系統結構和人工智能市場參與者的發展情況,人工智能產業可分為基礎層、技術層、產品與服務層和應用層四個層級32個領域。其中,產品與服務層、應用層最接近用戶和市場需求。產品與服務層主要通過智能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智能終端設備等為市場和客戶提供服務。應用層的應用場景廣闊,有研究人員將應用層的人工智能分為智慧制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與消費、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安防監控、智慧家居9大領域。在智慧制造領域,通過圖像識別、AI算法分析等,實現設備健康管理和供應鏈優化;在智慧醫療行業,通過醫學影像識別技術、可穿戴設備監測等,實現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和健康管理;在智慧教育領域,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監測,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指導,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輔助等。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實際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清醒認識我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具有諸多優勢,如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廣闊、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實現巨大提升,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言識別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大模型方面,自主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通過技術創新和低成本策略,打破了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壟斷;在機器人技術方面,宇樹科技推出的UnitreeG1人形機器人大受歡迎,應用場景廣泛。在自動駕駛方面,中國已經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動駕駛企業。同時,我們要看到,我國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一是在芯片技術層面,盡管我國在人工智能芯片設計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美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高端芯片制造工藝、核心材料技術上還存在較大差距。二是在數據利用率方面,雖然我國數據規模巨大,但實際應用中數據利用率低,大量數據潛在價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尤其是深度開發數據成本高昂,限制了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致使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優勢尚未完全發揮。三是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面,中國和美國處于人工智能研究的第一梯隊,兩個國家的人工智能人才又都以華人或華裔為主。如何將人才更大限度地聚集在國內,助力中國贏得更大的比較優勢,是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面對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黨管人才優勢,將更多的人才匯集到發展前沿技術上來,讓技術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