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關鍵過渡期,這一階段不僅涉及知識的遷移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更是孩子情感、社會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教育逐漸從以“教學”為主的傳統模式向“游戲化學習\"轉變,課程游戲化不僅為幼兒提供了更富有趣味和互動性的學習體驗,也為幼小銜接提供了新的路徑和策略。游戲化教學通過其情境性、趣味性和互動性,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范,減少他們對小學生活的恐懼和焦慮。
一、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小銜接活動的核心要素
1.學科基礎知識過渡的認知發展
認知發展是幼小銜接中最為基礎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兒童在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上的變化與適應。在幼兒園,學習往往通過游戲和互動進行,兒童的學習活動通常是情境化、富有自由度和探索性的。而在小學,學習變得更加結構化、學科化,尤其是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的內容逐漸增多,要求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理解和掌握系統性知識。因此,幼兒在進入小學后,需要經歷從游戲化學習到以課本、課堂學習為主的過渡。這種轉變要求教師設計過渡性較強的活動,幫助孩子們逐步適應小學學習的節奏與方式。同時,兒童通過游戲、故事、歌曲等方式接觸到一些初步的學科知識,如數字、字母、簡單的幾何形狀等。而進入小學后,兒童需要將這些知識積累起來,并在新的學習任務中進行遷移與深化。有效的銜接活動可以幫助兒童建立起基礎學科知識與小學學習之間的聯系,使他們能夠更順利地接軌小學課程的要求。與此同時,幼兒園階段的兒童多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偏向感知式學習。而小學階段的學習則要求兒童逐漸培養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的技巧。因此,游戲化活動可以設計為既具有趣味性,又能激發兒童思考的內容,如通過益智類游戲幫助兒童理解數學中的數量關系、通過語言游戲提升孩子的表達與思維能力。
2.適應新環境與師生關系過渡的情感發展
情感發展是幼小銜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響著兒童能否順利適應小學的環境,建立與老師和同學的良好關系,進而影響學習態度和行為。幼兒園是兒童早期的“第二家園”,兒童在其中大多有較強的安全感。而進入小學后,許多兒童面臨新的環境、教師和同學,容易感到陌生、孤獨甚至焦慮。因此,如何在過渡期為兒童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是幼小銜接中的關鍵。通過游戲化活動可以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慢慢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增加情感認同感。游戲活動能夠通過模擬和角色扮演讓孩子逐漸熟悉學校生活,建立對學校的積極認知,緩解入學的焦慮情緒。孩子與教師之間更多的是互動性、平等性的關系,教師是孩子的引導者和朋友。而在小學階段,師生關系更加正式,教師的角色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和紀律的管理者。孩子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新的權威關系,尤其是對于一些較為內向的孩子,可能會感到不適應。幼兒園的孩子更多的是與同伴進行自由的交往和互動,社交關系相對松散。進入小學,隨著集體教學環境的變化,孩子們需要與同學們建立更加明確的合作關系。在游戲化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團隊合作游戲、集體任務等方式,引導孩子們學會分享、合作與競爭,并幫助他們在新的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養同伴間的互信與支持。
3.自由活動到課堂學習過渡的行為發展
行為發展主要涉及兒童學習習慣、課堂行為規范的建立,以及從幼兒園階段自由活動到小學階段課堂紀律的適應。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相對自主,在課堂上活動較為自由,老師更多的是提供支持與引導。然而,進入小學后,學習的規范性和集中性大大增加,課堂上要求學生遵守時間、規則,并獨立完成任務。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們逐步從幼兒園自由的活動方式轉變為小學課堂上能夠專注、獨立的學習態度,是銜接中的關鍵。游戲化活動可以設計為分階段的任務性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逐步學會自主思考與學習,逐漸適應小學課堂的行為規范。小學階段,課堂紀律、時間管理和作業要求等都需要孩子遵守一定的規范。例如,孩子要在固定時間內完成作業、遵守課堂紀律,不能隨意打斷老師講課。這些行為規范可能是許多幼兒初入小學時所面臨的挑戰。通過設計具有規則和時間限制的游戲,孩子可以在游戲中體驗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并通過獎勵機制等方式激發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游戲化活動中,可以通過模擬情境幫助孩子們學會情緒管理,比如通過情緒表達游戲幫助孩子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緒反應,逐步培養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二、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小銜接活動的應用優勢
1.有利于促進孩子的情感適應
幼小銜接活動在幫助孩子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緩解孩子對新環境的焦慮和不安方面。進入小學是每個孩子面臨的重要轉折點,這一階段不僅是知識學習的開始,也是生活環境、作息時間和行為規范的一次重大變化。對于許多孩子來說,面對陌生的學校環境、新的學習任務和更為嚴格的課堂規則,難免會感到緊張或不安。因此,幼小銜接活動的設計,特別是通過模擬小學的課堂氛圍、作息安排和行為規范,可以幫助孩子提前適應這一變化,讓他們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有所準備。這些活動往往采用輕松愉快的形式,孩子們可以通過參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活動,提前體驗到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例如,孩子們通過“模擬課堂”體驗課程學習,通過“時間管理游戲”了解小學的作息安排,甚至通過與同伴的互動,體驗小學課堂中的合作和規則要求。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逐步熟悉小學的學習內容、課堂紀律以及日常作息等,減少了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焦慮感。
2.有利于促進銜接認知和學習習慣養成
幼小銜接活動通過將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提前融入活動中,幫助孩子們順利銜接認知和學習習慣,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們通常處于以游戲為主的學習模式中,知識學習較為松散,活動更多地側重于興趣和探索。然而,進入小學后,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知識的系統性和深度增加,課堂紀律和學習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為了幫助孩子們平穩過渡,幼小銜接活動通過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提前接觸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如字母、數字、語文和數學等。這不僅讓孩子們對未來的學習內容有了初步了解,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逐步建立起對知識的認知基礎。幼小銜接活動還幫助孩子們培養小學階段所需的基本學習習慣,如規則意識和時間管理等。小學學習中有嚴格的課堂紀律和較為固定的作息安排,孩子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任務。
3.有利于加強社會交往和集體意識
幼小銜接活動通過設計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動性強的活動形式,極大地促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幫助他們培養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玩樂中體驗到了與同伴協作的樂趣,也為他們進入小學后的集體生活做好了準備。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們通常在較小的社交圈內活動,主要與熟悉的同伴互動。然而,進入小學后,孩子們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社交環境,需要適應與更多同齡人建立聯系,學會如何處理與不同背景的孩子相處。因此,幼小銜接活動通過小組合作、集體游戲、共同完成任務等形式,幫助孩子們在團體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學會與他人協調合作,分享資源,解決沖突。比如,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互相配合,在小組合作任務中共同達成目標,這些互動不僅加強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提高了他們在集體中的溝通和協作能力。通過這些社交互動,孩子們還能夠學會遵守集體生活中的基本規則,如輪流發言、尊重他人意見、團隊協作等。這些技能對于孩子在小學階段的社交需求和集體生活至關重要,因為小學是孩子們社交圈開始拓展的階段,他們需要學會與不同性格、背景的同伴相處,處理合作中的分歧和沖突。而在幼小銜接活動中所培養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正是孩子們順利融入小學集體生活的重要保障。隨著集體活動的深入,孩子們逐漸學會了如何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為今后的集體合作和社交互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小銜接活動的策略
1.整合游戲環節與課堂學習內容
在幼小銜接活動中,整合游戲與學習內容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它通過將知識學習與游戲活動相結合,既能讓孩子們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獲得知識,也能通過互動與協作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游戲化的課程設計不僅能夠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還能讓孩子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例如,針對小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如數字、字母、基礎數學運算等,可以通過設計富有情境和競賽性質的游戲活動來進行教學。比如,可以設計“數字尋寶\"游戲,讓孩子們在尋找數字線索的過程中鞏固對數字的認知;或者設計字母拼圖游戲,孩子們通過拼圖的方式加深對字母的記憶和認知。通過這種將游戲與學習結合的方式,孩子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在互動中提升學習興趣,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游戲中的分組合作、角色扮演等元素,能夠有效增強孩子們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游戲中,孩子們需要分組完成任務,或者在角色扮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解決問題,這種互動方式使孩子們不僅能鞏固知識,還能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協調分工、如何在集體中共同達成目標。這不僅有助于孩子們培養合作精神,還能提升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能夠更加從容應對。
2.模擬小學環境,培養規則意識
在幼小銜接活動中,通過模擬小學環境和規則要求,孩子們能夠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提前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培養必要的規則意識和學習習慣。與幼兒園階段相比,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模式更加結構化、規范化,課堂紀律、作業安排以及時間管理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為了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小學,幼小銜接活動通過模擬小學課堂的情境,幫助孩子們逐步了解和適應這些變化。角色扮演也是一種有效的活動形式。例如,可以設置“小小老師”和“小小學生”角色扮演,讓孩子們輪流扮演老師和學生,通過扮演老師來引導同伴完成任務,或作為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和發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如何遵守課堂秩序、如何舉手發言、如何傾聽他人意見等,這些行為習慣和社交規則將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的課堂要求。同時,通過時間管理游戲,孩子們可以體驗小學生活的作息安排,學習如何合理規劃和利用時間,逐步提升自我調控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活動不僅幫助孩子們適應更具結構性的學習環境,還能夠增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信心,減少因環境變化帶來的焦慮感。
3.建立家庭與學校的協作機制
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庭與學校的協作機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游戲化學習的背景下,家校合作能夠有效促進孩子在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多維成長。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具有深遠影響。在游戲化學習中,家長的支持不僅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家庭學習資源,還能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共同參與游戲活動,增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一些與課程相關的手工制作、角色扮演或家庭運動游戲等,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同時也能提升親子之間的互動與溝通,營造積極的家庭教育氛圍。此外,家長在了解學校的游戲化教育策略后,可以在家中延伸相關活動,創造更有利于孩子發展的學習環境,確保孩子在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中的教育目標一致,避免教育內容的脫節或沖突。學校則需為家長提供必要的指導與支持,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游戲化教育的價值與實施方式。通過定期的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等形式,學校可以向家長普及游戲化教育理念,傳授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合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小銜接活動,能夠通過有趣的、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平穩過渡到小學生活。通過整合游戲與學習內容、模擬小學環境以及建立家校協作機制,游戲化課程為孩子們提供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情感支持,培養了他們在小學階段所需的各種能力。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的深入,未來可以進一步探索如何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個體差異制定更加精細化和多樣化的活動策略,以更好地促進幼小銜接的成功實現。
【參考文獻】
[1]黃怡婷.綜合化,游戲化,多元化:基于“雙減”的幼小銜接課程設計優化與實施[J].知識文庫,2024(20).
[2]王小波.指向幼教品質整體提升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J].學校管理,2024(03).
[3]薛潼.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基于繪本的幼小銜接實施策略研究[J].好家長,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