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與應用顯得尤為重要。課程思政素材庫作為向教師提供高質量課程思政素材資源的平臺,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育人工作。本文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例,探討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與應用路徑,以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的必要性
(一)提升教學質量
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需求和教育教學改革要求。通過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教師可獲取豐富多樣的素材資源,包括教材、課件、教學案例及視頻等。這些資源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是教育教學主體,其專業水平和素養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通過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教師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開展教學研究和創新,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三)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可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不僅需要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和教學實踐,還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通過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教師可以獲取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可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教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通過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健全他們的人格修養和道德素質,從而推動其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與應用情況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高職工程造價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通常開設在三年制高職的第二學期。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生可以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一般規律,掌握整個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方法、質量控制原理,以及工程驗收流程,同時了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概況。
通過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與應用,結合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特點,挖掘提煉出愛國情懷、工匠精神、法治意識、社會擔當、敬業精神、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德育元素。在教學中引人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如運用BIM技術融合大數據分析進行教學,將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優質教學資源引入教學環節,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有效地推動了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學習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教師通過使用課程思政素材庫進行專業課程教學,并結合校企合作和校外實踐基地,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了學生對工程建設過程的直觀認知和感受。這使他們不僅更好地掌握了專業知識,還培養了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同時,學生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三、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一)素材庫建設尚不完善
目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以適應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的不斷變化。例如,需要引入更多的前沿技術和實際案例,豐富素材庫內容。
(二)使用率和滿意度有待提高
課程思政素材庫內容與實際工程案例結合不夠緊密,更新和維護不夠及時,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需求,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素材庫中的思政元素未能有效融入專業知識之中,導致內容與專業課程脫節。由于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課程思政素材庫的使用率和滿意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融合不足
目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傳授,而忽視了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能夠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但思政素養提升相對有限。
(四)評價機制不夠科學完善
目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的評價標準還不夠科學。為準確評估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機制,從思政素養、知識掌握、能力提升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
四、解決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與應用中存在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豐富教學資源
教材是教師挖掘思政資源的重要載體。要重視教材的開發與建設,并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實際,以多元化形式展現教材中的思政資源。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搜集相關的視頻資源、圖文資料等,豐富思政素材庫內容,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
(二)提升素材庫使用率和滿意度
提高素材庫資源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聯度,增強素材的親和力與現實感。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興趣,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資源推薦。通過設置學習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利用素材庫資源。鼓勵學生將素材庫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如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認同,提升使用素材庫的積極性。
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對課程思政素材庫的認識和應用能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素材庫的建設和更新,確保資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教師可借助素材庫中的資源,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穩定、易用的素材庫平臺,確保教師能夠便捷地獲取資源,并設立技術支持團隊,及時解決教師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加強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需深人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安全意識、環保意識等,并將其與專業知識技能相結合,形成具有思政特色的教學內容。同時,要加快思政素材庫的更新和完善工作,引入更多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的思政元素,注重素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自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實現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四)構建多元化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評價流程與機制
構建更加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評價指標應涵蓋學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例如,在每學期初制訂詳細的評價計劃,明確評價內容、方法、時間等,確保評價計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評價計劃有序開展評價工作。在評價過程中,注重收集學生的反饋和建議,及時調整評價方法和指標。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根據評價結果,對課程思政素材庫進行持續優化和改進。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適當獎勵,同時激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思政學習,提升專業技能。
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課程思政素材庫的建設與應用不僅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更是培養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精湛專業技能和良好綜合素質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例,通過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思政素材庫,并將其有機融入專業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為其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思政素材庫,整合多方資源,能夠從“深度、廣度、厚度”三個層面豐富課程思政素材。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視角,也豐富了學校的教學實踐,實現了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參考文獻:
[1]朱峻宜.挖掘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素材的關鍵與路徑[J].學周刊,2023(23).
[2]陳宇嶔,華梅,蔣英.基于校企協同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以房地產類專業為例[J].大學,2023(24).
[3]劉學謙,肖穎潔,梁禹.技工院校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與應用探析[J].大學,2022(S2).
[4]張曉羽,陳選華.提升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
[5]梁丹.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素材開發與建設策略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
[6]李幻,顏榮濤,易磊,等.“土力學\"課程思政案例素材庫建設探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
責編: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