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豫商文化的歷史發展與主要特征
豫商文化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至商朝時期。約4000年前,商丘人王亥以牛車運輸開創了商業貿易的先河,奠定了豫商文化的根基。此后,豫商文化在河南這片沃土上不斷發展壯大,涌現出范蠡、子貢、白圭等商業巨擘。他們卓越的商業智慧與崇高的道德觀念,為豫商文化積淀了深厚內涵。作為中原商業文明的瑰寶,豫商文化不僅是河南區域文化的獨特象征,更是中華民族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豫商文化根植于河南的歷史沃土,融合了豐厚的商業智慧與人文精神。其以河洛文化為根基,深度融合儒家倫理傳統,以誠信立商、仁義為本、責任擔當等為核心理念,形成了獨特的“商儒融合”精神內核。在經營實踐中,豫商既強調實物資本積累的穩健性,又彰顯戰略經營思維,始終秉持可持續發展觀。歷經數千年演進,這種文化體系蘊含著濃厚的鄉土情結與家國情懷,最終形成“以商載道、經世濟民”的文化特質,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二、豫商文化融入河南高校思政教育的時代背景
豫商文化根植于中原沃土,兼具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深厚的歷史底蘊。豫商既立足中原,重視鄉土情懷,展現出強烈的家鄉歸屬感;又穩健經營,多以王地為基礎,穩扎穩打地積累財富,展現出長遠的商業眼光。豫商文化不僅是中原商業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蘊含的誠實守信、勤勞敬業等精神,對河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啟示,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與穩健務實的人生態度。
當前,河南高校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豐富的課程體系、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教育活動,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及多元文化的深刻影響下,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教育模式難以充分滿足學生日益多元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及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因此,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融入更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地域文化資源,成為河南高校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的迫切要求。豫商文化中蘊含的思想價值、育人因素和道德養分,能夠強化價值觀引領作用,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豫商文化在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一)豫商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契合
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豫商文化蘊含的儒家德性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形成多維度的價值共鳴。其“仁者愛人”“經世濟民”的核心理念,與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具有本質契合性。高校通過挖掘豫商“尚誠守信”的經商之道、“義利并舉”的價值取向等文化元素,可為思政教育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學資源,有效提升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深度。二者在育人目標上協同一致,共同形成“道德培育一人格塑造一能力培養”的育人路徑。
(二)豫商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多維功能在河南高校思政教育實踐中,豫商文化具有多重功能性價值。在教育教學方面,通過案例庫建設和情境教學法創新,將靜態文化資源轉化為動態教育載體。在認知引領方面,以“智、勇、仁、強”的豫商精神為切入點,能夠系統培育學生的“三自”意識,即自我認知、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意識。在文化啟迪方面,豫商文化的傳播促進了河南學子對本土文化的認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素質提升方面,豫商文化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商業智慧,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精神,培養其在市場經濟中的敏銳洞察力和實踐能力。此外,豫商文化通過弘揚誠信、勤勞等價值觀,強化大學生的道德觀念與職業操守,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逐步成長為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備現代商業素養的高素質人才。
四、豫商文化融入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路徑
體”整體提升的目的。豫商文化所凝聚的精神內核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同向、內容一致、相得益彰。高校應注重通過分析豫商群體的創業歷程、經營智慧和社會擔當,在增強課堂吸引力的同時,使大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
(四)開發豫商地域文化實踐資源
河南是商業文化的發源地和中興地,商業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在地域分布上,河南有“三商之源”商丘、“商城”鄭州、“繁華東京”開封、“十三朝古都”洛陽等;在文化載體上,河南有恢弘大氣的康百萬莊園、安陽馬氏莊園、商水鄧城葉氏莊園等。河南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些特有的文化資源,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教學,讓大學生通過考察古代商道遺址、解讀商業家族興衰史,身臨其境地感受豫商文化底蘊。這種沉浸式教育既能增強文化體驗的真實性,又能有效培育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認同。
(一)挖掘豫商文化核心內涵與教育價值 (五)營造校園豫商文化育人環境
豫商文化蘊含的“心懷天下,厚德載物”的擔當精神、“勤儉、誠信、務實”的商道文化、“艱苦創業,富而留余”的道德核心,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從弘揚區域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還是從利用地方人文資源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角度,弘揚豫商文化并將其融入思政教育都是河南高校的應有之舉。河南高校應主動承擔傳承地方優秀文化的責任,通過系統梳理豫商文化的思想精髓,將其轉化為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生動教材。這不僅能讓青年學子感受中原文化魅力,更能將傳統文化優勢轉化為育人實效。
(二)創新豫商文化的藝術傳播形式
河南高校應結合中原地區豐富的文化藝術形式,向大學生展現豫商文化的歷史、魅力和價值,引導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同豫商文化并將其轉化為價值認同和道德素養。近年,歷史劇《商圣范蠡》、豫劇《黃河兒女》、以康百萬為原型的《河洛康家》等一大批優秀劇目走進河南高校,讓大學生在藝術審美中直觀感受豫商的創業智慧與商業倫理。這種視聽結合的方式,能夠使豫商文化中“以誠立身、以德經商”的價值理念自然浸潤大學生心靈,助力他們實現文化認知到價值認同的轉化。
(三)構建豫商文化與思政課堂融合機制
河南高校在思政課程建設中,應以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為出發點,將豫商的奮斗精神、創新意識、商業道德等元素融入教學案例,達到思想、政治、道德和人文素質“四位一
校園文化環境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各高校可以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通過多種形式構建以豫商文化為主題的育人空間。例如,設立豫商文化主題展館,打造商業名人文化長廊,成立學生豫商文化社團,定期舉辦商業倫理辯論賽等活動。綜合性、規模化和可持續的文化環境建設,能夠促進校園內形成濃厚的文化育人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塑造與精神引領。
五、結語
豫商文化融人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系統化的育人路徑。高校深入挖掘豫商文化內涵,將其中的精神特質轉化為思政教育資源,既能夠傳承中原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又能夠為青年學生價值觀塑造提供生動范本,進一步增強思政育人實效。
參考文獻:
[1]張會霞.豫商文化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探究[J].學理論,2015(16).
[2]宋若男.晉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4(5).
[3]孔曼璐,楊靜.徽文化與地方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融合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4(6).
[4]周穎茹.“新鄉賢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研究:以南通為例[J].社會與公益,2024(11).
責編: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