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你感覺心情有點糟,想找個人吵一架,這可能單純是因為“你沒吃好”。
你每天吃的食物、你的胃腸道以及你胃腸道里的微生物,都在積極參與你情緒的調節過程。
常說影響你情緒的是大腦,難道,胃腸道還能左右你的大腦?還真是如此!看似遙遠的兩個器官,關系比你以為的可“親密”太多了。
胃腸道和大腦,一對 24 小時聯系的好朋友
胃腸道由胃、小腸和大腸組成,它每時每刻都在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大腦,比如餓了、撐了、胃痛了、腸脹氣了……由大腦作出恰當的反應。
腸腦軸,就是胃腸道和大腦互發信息的通道。腸腦軸參與監測和整合胃腸道的感受并輸送到大腦,也將大腦中的認知和情感中心與胃腸道的功能聯系起來。
如果把腸腦軸比作光纜,那其中分布的多條神經就是信息傳遞的光纖。胃腸道將有關激素、化學和機械刺激的信息通過迷走神經傳遞給大腦;大腦則通過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來改變胃酸、膽汁分泌等,調節腸道環境。
你常說自己尤其餓不得,餓了會火冒三丈,這其實就是一個胃腸道影響大腦、控制你情緒的例子,而且這個現象還挺普遍的。
饑餓下的易怒與某些激素的活性有關,如腎上腺素。當腸胃沒有可分解的食物、血糖水平過低時,大腦會控制釋放腎上腺素——你從老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準備隨時跑路或戰斗的速效激素。
腎上腺素通過抑制胰島素分泌、刺激肝臟葡萄糖產生、刺激脂肪分解和減少葡萄糖利用起作用。可以理解為,它能讓你的血糖飆升,讓你的身體準備好保護自己,但在沒有實際威脅的情況下,這種上升會導致你能量過剩,而這樣的戰斗狀態 會 讓 你 不 安、易 怒 和 失 去 自 制力。
你看,胃腸道只要有一點兒不稱心,它都要告訴大腦。此外,胃腸道里還住著一大群和你共生的微生物原住民,同樣不好惹,它們住得不舒服了或者你吃的東西它們不滿意了,也是要向大腦“告狀”的。
腸道微生物,你情緒的幕后推手
人體胃腸道黏膜表面積約為200—300m2,鋪開來相當于四分之三個籃球場大小,這里住著數萬億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等)——腸道微生物群,它們可以分解你身體無法消化的食物,產生重要的營養物質、神經遞質以及神經調節劑。
腸道微生物群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會波動,這取決于你的行為習慣。具體來說,就是你吃了什么、是否運動、吸煙與否、在什么樣的環境中生活、養 沒 養 寵 物—— 都 會 影 響 它們。
腸道微生物群是腸道和大腦之間相互作用的關鍵調節劑,能夠對你的代謝活動、神經系統、精神狀態和腸道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那么,你的腸道微生物群是如何影響你情緒的呢?
血清素和多巴胺是調節你情緒的兩種關鍵神經遞質。神奇的是,你體內超過 50% 的多巴胺和 90% 的血清素來源于腸道微生物群,它們被輸送到大腦來讓你感到快樂、幸福。血清素水平的增加可以調節你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多巴胺在愉悅獎賞、睡眠、情緒處理等方面起核心作用。
腸道微生物群還可以直接產生牛磺酸等神經活性分子,在你的神經發育中產生積極作用;此外,催產素(調節攻擊性等)、糖皮質激素(加強情緒記憶)和加壓素(影響學習和記憶)等激素也受到腸道微生物群的調節。 在腸道微生物群中已觀察到約400 種細菌,它們被證實對你的健康至關重要,能夠對抗病原微生物,幫助消化并合成營養物質。如果腸道正常菌群出現失衡,可能是由于有益菌數量過少或有害菌過度生長,這種情況被稱為菌群失調。
菌群失調的癥狀通常表現為胃腸道紊亂、腹脹(患者一周中的大多數日子都可能感到腹部鼓脹)、腹部絞痛、大便帶白色黏液、食物不耐受,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排尿困難、皮膚瘙癢、胸痛、皮疹、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抑郁和頭腦不清晰。
出現上述狀況請你別擔心,健康的飲食會有很大的幫助。一項針對偏胖女性的研究表明,在為期 8周、側重于增加膳食纖維、蔬菜和奶制品攝入量的營養干預下,受試者體內的有益微生物增加且抑郁評分降低。
也就是說,健康的飲食能調節你腸道微生物群的均衡、改善你的情 緒。那 具 體 怎 么 吃 才 算“健 康”呢?
善待腸胃,才能保持好心情
學習、工作、家庭等無形的壓力會引起你身體炎癥水平的增加,而健康飲食就是可以緩解你體內炎癥的 飲 食 方 式,這 會 讓 你 感 覺 好 很多。
膳食纖維對人體健康很重要,因為它可以降低長期體重增加。來自水果、蔬菜、堅果、豆類和谷物的膳食纖維是腸道微生物最好的補給。當細菌分解纖維時,它們會產生短鏈脂肪酸,滋養腸道,改善免疫功能,幫助預防炎癥,從而降低肥胖、2 型糖尿病和結腸癌風險。你攝入的纖維越多,腸道中消化纖維的細菌就越多。
當你攝入低纖維食品時,腸道細菌出現了什么問題呢?
對腸道細菌來說,膳食纖維攝入量少意味著能量補給的短缺,這會使細菌多樣性減少,而“饑餓的”黏液降解細菌會增多。它們會分解“食 用”腸 道 黏 液 層,破 壞 腸 道 健康。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除了水果和蔬菜,茶、咖啡、紅酒以及黑巧克力等特定的食物也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多樣性。這些食物含有多酚,多酚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炎和抗腫瘤等。 高脂肪飲食會增加有害細菌,可能對大腦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另外,乳脂含量高的食物,如全脂牛奶,加糖的蘇打水也會使細菌多樣性降低。
而植物性蛋白質飲食與更高的微生物群多樣性相關。富含植物蛋白的飲食被證明可以促進健康。例如,食用豌豆蛋白具有抗炎作用。
如何烹制食物也很重要。最低限度加工的新鮮食品通常含有更多纖維,可以提供更多營養。清蒸的,淡炒的,或生的蔬菜通常比油炸菜品更有益。
總之,日常補充纖維、多吃新鮮和發酵食品,剩下的事情就放心交給大腦、胃腸道和微生物們吧,它們會變著花樣讓你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