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李瑤鉀.“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路徑探究[J].藝術科技,2025,38(5):111-113.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5-0111-03
0引言
“雙高計劃”以提升服務發展水平為核心,需要以此為基礎探索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的新路徑,根據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金茉莉藝術團”教學實踐案例,將職業教育和基層文化治理有效融合。在“雙高計劃”建設過程中需要延伸教學場景,在社區廣場等公共空間建立“需求導向一資源整合一效能轉化”的教學實踐體系,解決社區文化服務存在的專業性不足的問題,使高職學生開展真實社會中的有效實踐,最終實現對高職學生的職業教育文化培養。
人才培養目標開展針對性建設。“雙高計劃”強調利用工學結合的新教育模式,培養高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和勞動精神[1]。社團活動是高職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藝術類社團能夠通過社會服務構建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的橋梁。高職學生通過參加藝術類社團既可應用知識,又能積累實踐經驗。教師通過指導社團活動能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打造兼具理論和實踐教學素質的教師團隊,最終完成教學相長的循環[2]
1“雙高計劃”背景下對建設學生社團的要求
“雙高計劃”實施后,在建設高職院校社團時需要根據
2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的意義
在傳統高職院校藝術社團社會服務功能研究過程中,主要關注技術技能輸出,未關注藝術文化對社區的作用。以“金茉莉藝術團”為代表的教學實踐表明,高職院校藝術社團可以利用舞蹈、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將校園和社區相關聯。藝術社團既不能僅作為純粹的才藝展示平臺,也不能僅作為文化輸出工具,應利用“以文化人,以藝連心”的教學理念,讓高職學生在社區廣場中進行即興演出,在傳統節日聯歡中傳播地域文化,使藝術逐漸走進社區生活之中。這種教學實踐使職業教育社會服務擺脫了傳統的幫扶方式,使技能培養與文化實現了有機統一,既拓展了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維度,又提高了高職教學的人文溫度。目前文化服務存在較難量化的問題,需要建設新的評估體系,使較為抽象的文化形象可以得到評估測評,為職業教育參與社會文化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這種創新方式不僅使藝術社團逐漸成為社區開展藝術活動的重要力量,還使學生在真實的社會場景中得到了有效鍛煉,最終能夠培養出具備專業技能和文化擔當的職業人才[3]。
3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的實踐推廣價值
3.1標準化服務模式輸出
根據“金茉莉藝術團”的實踐,高職院校藝術社團社區服務模式具有較強的可推廣性,可以進行標準化建設。通過持續開展“非遺舞蹈進社區”和“紅色經典傳唱”等活動,可以提煉出可復制的服務流程。通過藝術社團學生進入社區進行表演,不僅能夠提升教學的系統性,還能根據居民對藝術的接受程度調整教學節奏。這些實踐積累最終可以轉化為《社區藝術服務標準化手冊》,將零散的教學經驗轉化為可操作的指導方案[4]。《社區藝術服務標準化手冊》包含三個有效方面,首先針對不同受眾進行階梯式課程設計,使兒童趣味課程和懷舊主題課程兼容;其次革新活動策劃,關注安全保障,對應急處理進行規范設計;最后完成校社資源對接、志愿者培訓。通過模塊化設計提升藝術服務的靈活性,不僅能根據當地特色文化進行調整,還能為其他院校提供基礎框架,解決藝術服務存在的“水土不服”難題[5]
3.2教育機制創新
高職院校藝術社團針對社區文化開展實踐推廣,優化教育機制。高職院校可以建立“服務換學分”評價系統,使高職學生通過文藝培訓、活動策劃進行學分折算,既能提高參與積極性,又能利用社會實踐延伸人才培養鏈條。通過教育機制創新整合零散的服務,使高職院校學生主動參與組織社區舞蹈和節日會演的事務,不僅能夠提升專業技能,還能積累社會經驗。還需要將藝術社團加入社區文化單位名單,由高職院校和社會共同制定年度社區服務計劃。社會和高職院校需要定期召開需求對接會議,提出具體要求,讓學校提供相應的資源,最終完成教學服務和社區服務的對接,保證社區服務項目的持續性。通過教育機制創新打通校園和社區的合作通道,使職業院校的藝術資源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6]。
3.3文化傳承與社會融合示范
高職院校藝術社團能夠在社會活動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金茉莉藝術團”在實踐過程中,舞蹈隊改編湖南花鼓戲的動作,打造社區健身操,不僅保留了傳統戲曲的韻律,還加人了現代健身的特色。通過創新實踐使社區民眾在晨練過程中接觸非遺,共同參與鍛煉。民樂團對傳統合奏進行重新編排,設計社區音樂課,通過教授民眾敲擊鑼鼓、撥弄琴弦,使民眾感受到民樂的樂趣,利用合奏使鄰里更加和睦默契。通過社區活動進行文化轉化不僅避免了傳統的說教式教學,還能降低文化傳播門檻。“金茉莉藝術團”實踐表明,高職院校的藝術資源能夠激活社區文化,通過對傳統文化要素進行轉化,能夠增強非遺生命力[]。
4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路徑
4.1校社聯動模式
在高職院校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時,需要讓多方協同,以“金茉莉藝術團”實踐為例,高職院校和社會聯動需要實現四個階段的推進。首先需要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調查,對老年人進行戲曲班授課,為青少年設計街舞舞蹈課,提供針對性服務,建立聯合工作組,共同設計社區文化服務活動。其次,可以在老舊小區進行試點服務,讓社區民眾根據需要進行反饋,以此調整活動時長和形式,形成分類服務清單。再次,政府部門需要和學校聯動,讓政府企業為社區音樂會提供場地審批支持。本地企業可以提供演出設備贊助,讓高職院校組織活動策劃,將社區服務時長計入實踐學分。三方聯合打造“社區文化季”活動,在傳統板塊可進行方言童謠傳唱,在紅色板塊可組織老黨員口述歷史劇場,在現代板塊可設置數字藝術體驗,通過合作的方式使政府發揮協調優勢,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落實高職院校藝術社團的專業理論,使社區文化服務逐漸形成穩定的供給鏈。最后,在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社團需要參與活動全流程,不僅需要在前期開展調研工作并進行溝通協調,在執行階段進行現場把控,后期還需要進行總結改進,使高職院校學生在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鍛煉能力,社區居民在常態文化服務中能夠進一步增強參與感和歸屬感,使教育資源和社會需求有效對接[8]。
4.2 PDCA循環優化服務流程
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建立可持續運作的有效機制。將PDCA質量管理循環作為基礎,通過四個階段使服務流程呈現螺旋式上升[9]
計劃(Plan):基于東瀾灣社區老齡化背景,了解居民對音樂療愈與代際互動的潛在需求,開發“跨代音樂共創工作坊”,連接老年群體與青少年。老年組學習傳統民樂,如二胡、笛子,青少年組學習現代編曲與數字音樂制作,并聯合創作《時光交響曲》。
執行(Do):音樂教師負責課程設計與技術指導,高年級學生擔任助教,低年級學生負責設備調試與居民聯絡。
檢查(Check):通過參與度分析、滿意度調研和創作成果評審,對“社區音樂工作坊”試點效果進行多維度評估。
處理(Act):基于實際評估中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優化策略。
務功能。通過“金茉莉藝術團”的社會實踐發現,藝術社團不是簡單的文藝表演團體,也不是傳統的文化輸出工具。高職院校學生可以通過將專業技能作為支點,以社區需求作為導向,建成更加完備的協同育人平臺。“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不僅能夠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專業力量,還能重構職業教育,使單一技能傳授逐漸轉化為高素質人才培養,使傳統的封閉式教育轉化為社會協同育人,這種方式和“雙高計劃”強調的“德技并修”“育訓結合”高度契合,使高職院校能夠為社區提供更好的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養,為其他院校提供可復制的行動邏輯。未來,隨著高職院校藝術社團的進一步發展,其會逐漸成為連接職業教育改革和基層文化建設的樞紐,不僅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能提高社會效益,完成職業教育的社會擔當。
在資源保障方面,可以設置專項基金池,政府配合撥款,企業提供贊助,高職院校則積極配合。高職院校在進行梯隊建設時可以采用“老帶新”培養模式,讓高年級學生主導項目策劃,低年級學生負責現場執行,并記入成長檔案。高職院校需要和社區共同進行線上管理平臺建設,確保居民可以正常提交需求,使活動可以實現預約,在完成后可以進行效果反饋,最終提高服務效率。根據社區需求之間的差異,設計“基礎 + 提升 + 定制”三級服務,可以開設廣場舞教學項目,在傳統節日時開展特色活動。高職院校、社區和企業可以簽訂協議,明確分工,學校需要研發社團活動體系,由社區提供場地和清單,企業提供活動物資,最終完成穩定合作。例如在“跨代音樂工作坊”活動過程中,在計劃階段,可以根據社區老齡化現狀,讓老年組學習二胡,讓青少年進行數字編曲;在執行階段,由教師把控教學質量,高年級學生進行輔助教學,低年級學生進行設備調試;在檢查階段,對作品進行參與度分析并對作品進行評審,根據課程節奏問題調整教學方案。“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社團服務社區文化建設不僅能夠保證服務的規范性,還能保留實際需求的彈性空間,使藝術社團在社區服務過程中實現能力提升,最終建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10]
5結語
在“雙高計劃”引領下,高職院校藝術社團需要對社區文化進行實踐探索,使職業教育完成產教融合,拓展社會服
參考文獻:
[1]康曉玲.“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應用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以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2024(23):130-134.
[2」劉英蝶,王建平,周強,等.“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研究[J].進展:科學視界,2023(8):31-33.
[3]劉博,聶朝娟,趙周娟,等,“雙高”背景下“一核四芯三要素”專業型社團育人模式[J].辦公室業務,2023(2):82-84.
[4]賴蕓.“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與發展研究:以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華章,2023(3): 84-86.
[5]牛文歡.“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科技社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鹿城學刊,2023(2):72-75.
[6]薛帥,支龍,李俊濤.學生社團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創能力培育探索與實踐[J].創新教育研究,2024,12(7):251-256.
[7」龍開琳,劉風坤,黃毅,等.“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材料檢測類“社團 + 項目”人才創新培養模式探索[J].時代教育,2023(24):136-138.
[8]祝非凡.“雙高計劃”背景下學生社團建設路徑探析: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6(1):91-95.
[9]江文.高職院校商文化實踐平臺建設探討[J].北方經貿,2023(4):126-130.
[10]佚名.黨建促教研教研帶社團“一促一帶”助力人才培養:陜鐵職院盾構黨支部創新工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警戒線,2023(1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