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中華書局是一家享譽海內外、創辦歷史已達113年的出版社,對我國近代出版業和近代教育事業均產生過重大影響。1912年1月1日,中華書局在上海宣告成立。與商務印書館不同,它的創辦緣自教科書出版潮流的來襲。20世紀30年代,中華書局曾評價自己“對于讀書界之貢獻”涵蓋“編印教科用書、出版各科圖書、發行六大雜志、設立函授學校、創制儀器文具”五個方面[。出版界對其在出版領域的貢獻已有詳盡的總結,但對其在教育裝備領域的業務活動,教育界卻鮮有論述,實有介紹的必要。
1 以販售舶來品起步
成立不到三年,中華書局“股本自二萬五千元增至五十萬元”,“出版事業,若中小學校教科書、若雜志、若英文書、若其他各書,風行全國,聲譽甚隆”[2]。
為了搶占日益增長的儀器文具市場,1914年中華書局在營業所設立儀器文具部,從事儀器文具的販售業務,并在總店的存貨機關(庫房)設儀器棧,售貨機關設兩個門市,即負責儀器文具銷售的文儀第一柜和負責玩具樂器銷售的文儀第二柜。
1914年2月,《中華教育界》首次刊登中華書局販售學校用品的廣告:“本局總發行所現為學界諸君便于采購文具、儀器起見,添設文具儀器部,發售大中小各級學校、師范學校、實業學校應用物理器械、化學材料、博物標本、體操用具、風琴樂器、測量繪圖器械、手工用具、幼稚恩物,以及石板、鉛筆、紙張、墨水等各種文具無不具備。物品精美,價格低廉。各大埠分局亦有出售,特此布告。”[3]
1914年8月,中華書局印行第一份《教育用品目錄》,供各級學校選購儀器文具之參考。該目錄將當時中華書局經銷的儀器文具分為以下類別:1)器械,含供高等小學校和中學校、師范學校應用的物理學器械、化學器械及化學藥品;2)標本及模型,含人體生理學用標本及模型、動物學用標本及模型、植物標本及模型、礦物巖石標本及模型、實業教育用標本等;3)器具,含博物學實驗用器具、天文地文氣象觀測器具、繪圖器械、體操器械;4)各部,含身體檢查器及醫學診視器之部、音樂器之部、測量之部、文具之部、印刷之部、教授用雜具之部。
該目錄還附有《中華書局采購儀器文具簡章》,共計12條。第一條申明編制目錄大旨:“科學應用之儀器文具種類繁多,且有日新月異之概。本局添設儀器文具部,原為便利學界起見,今特擇要,列目以便學界采購?!钡诙l關于訂購儀器文具洋貨曰:“本局為輔助教育起見,念外埠各校及同業往往欲向外洋定購多數物品,以冀價廉,而不識采辦門徑,殊為缺憾。本局與外洋著名之制造廠皆有協約,直接經售,如蒙委購,辦理迅速,所有物品價值與匯票漲落,俱按照最近時價核算,毫無虧損?!钡诰艞l關于洋貨辦稅相關事宜規定:“凡貨物原箱出口,本局均有派司,無庸完稅。然只能報裝通商口岸有海關之處。如內地厘卡應納厘稅,均歸購客自理。惟非原箱貨物及有他物合裝湊集成箱者,概無派司,應遵關章完稅出口,歸購客自理。‘
中華書局除經銷國外儀器文具產品外,還代售國內各工業學校、職業學校和普通學校工場出產的教育用品。1920年,中華書局設立學校工場出品部,并刊登《中華書局特設學校工場出品部》廣告進行宣傳:“本局近受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及各工校、各工場之委托,特設學校工場出品部于上海四馬路棋盤街口總店內,凡木工、金工、工、革工、琺瑯器、陶器、玻璃器等各種出品,花式新奇,售價低廉。如承賜顧,無任歡迎?!盵4]
2 仿制教育用具
1916年,中華書局印行《小學校中學校師范學校用理化器械及藥品目錄》,所附《采辦儀器文具簡章》將儀器文具分為四部:理化器械及藥品;博物標本模型;測繪、音樂、體操器械;中西文具。此時中華書局不僅儀器文具的類別劃分已稍具規范,而且添設了儀器文具制造業務。據該目錄《敬啟者》:“鄙局成立雖僅五年,制造教育用品精良華美,素著時譽?!笔菚r,農商部派專員來調查中華書局,稱贊其“業務進步,至為敏速,蒙以辦理,成績昭然”,并提出呈請政府為中華書局頒發獎勵匾額。1915年,農商部獎勵全國大實業家七家,中華書局名列其中,獲得“富擬瑯嬛”牌匾。
這一時期中華書局在陸費逵總經理的主持下,編印出版和制造的“中華”牌各類書籍、印刷物、儀器、標本模型等開始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會,如1915年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頭等金牌獎;1916年參加北京農商部國貨展覽會,書籍、印刷品獲得十項特獎,儀器、標本模型、風琴等教育用品獲得六項一等獎,同年參加江蘇地方物品展覽會獲得頭等獎[5]。中華書局在農商部國貨展覽會的參展品中,標本類計18組,含20種美術工藝應用鳥類標本、20種美術工藝應用昆蟲類標本,這兩組動物類實物標本可供普通教育、實業教育各學校用于實際教授,產品“制度合法,不蛀不腐”;模型類計二組六具,其中地形模型、井戶模型、井之深淺模型、堆肥舍模型等可供農業學校及農業教授參考之用[6。此外,中華書局的標本模型等產品在鐵道部全國鐵路沿線出產貨品展覽會上獲得超等獎(圖1),在1935年實業部春季國貨展覽會上獲得特等獎(圖2)。
1922年,中華書局指派薛季安、李虞杰為專員,赴德、法、比、奧等國考察標本模型產品的制作,為日后進行國外教育用具的自制作準備。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德國戰敗,馬克貶值,德國貨價較廉,中華書局立即在柏林設立辦事處,委派李虞杰常駐,與德國儀器文具廠商洽談儀器文具產品,包括美術用品、音樂體操器械、兒童玩具、繪圖儀器等的經銷事宜[7]。
1924年,中華書局資本已達“一百六十萬元\"[8]。房屋資產包括總店、總廠兩處,其中總店位于上海四馬路棋盤街轉角,水泥鐵骨五層樓洋房,房屋共百余間,有十間沿馬路店面房;總廠(圖3)在上海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置地43畝,已建成廠房二層樓房五幢、平房四幢,房屋合計約500間,添置存貨倉庫,后又擴建、添建25幢二層樓房、三幢三層樓房,分作裝訂、棧房、機房和辦公之用。至于儀器文具制售情況,《中華書局十三年概況》一文介紹:“本公司特派專員,向歐美各國采選各種圖書紙張、墨料、文具、儀器、藥品等,以備各界選購。并由專門技師監制各種應用物品。制造精良,定價克己?!敝剖鄣膬x器文具包括中西文具、理化儀器、化學藥品、博物標本、人體模型、玩具樂器等類別[8]。
3創立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
民國時期的諸家書局門市,除主營圖書銷售外都兼營售賣教育用品。圖書和教育用品雖非同類商品,但面對的消費群體卻大體一致,因此,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開明書店、亞東圖書館等圖書經營機構都曾在報刊上登過教育用品廣告。這些機構中,以中華書局在教育裝備領域的成績最為卓著,它創立了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
一般認為,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是在1929 年1月創辦的。實際上在1927年,中華書局已在上海虹口西嘉興路開設一家專門制造各種人體生理、病理模型和各類動植物標本模型的企業,名為“中華標本模型廠”,產品達100余種,其部位名稱準確翔實的產品成為學校教育、醫院衛生教育以及民眾展覽所必備。1932年7月,中華書局又于上海歐嘉路添設一家“中華儀器廠”,主要從事理化儀器制造。因兩廠經營場地緊張,兼之“出品不敷社會之需求”,中華書局在滬東昆明路721號自建新廠。1933年7月,新廠落成,中華書局遂將兩廠合并,定名為“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9](圖4)。
1934年5月9日,實業部正式核準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設立登記,注冊名稱為“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兩合公司”,資本股“國幣十萬元”,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為有限責任股東,占股本70% ,胡庭梅(廠經理)、胡振富(廠博物標本部主任)、陳永福三人為無限責任股東,其中“胡庭梅投資兩萬六千元,胡振富、陳永福各二千元,合占 30% ”[10-11]。公司經營范圍為:“各種科學儀器之制造與銷售;各種博物標本模型之制造與銷售;各種教育上應用藥品之制造與銷售;其他關于一切教育用具之制造與銷售”[10]。
到1937年初,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已發展成為一家頗具規模的教育裝備制造企業,建有理化器械、標本模型等三大制造工場和顯微鏡標本制作室、微生物培養室、研究室、實驗室等。時任研究室主任凌昌煥稱:“廠內分標本模型工場及博物理化器械工場兩部。工場房屋,樸實堅固,各以深五丈,闊十一間,合為一室,不獨寬敞而已,其兩側多開窗戶,光線充足,空氣流通,于衛生上洵無不適合也。工場而外,別有樓房九幢,樓上分制品貯藏室、陳列室、研究室等部,樓下分材料貯藏室、雕模室、裝置室、試驗室、事務室等部,亦可謂布置井井,有條不紊矣。”[12]其中第一工場有工人百余名,專門制造理化儀器和教育用品,分設金工、木工、漆工、電鍍、裝配五個部門,裝配部負責將其他部門制成的組件裝配成完整合格的用具,電鍍部負責對金屬用具鍍色,漆工部負責油漆用具或玩具,木工部(圖5)負責木制用具的加工,金工部(圖6)則負責理化器械制造。以前各種儀器用具依賴舶來,現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皆能以國產制造品替代。第二工場(圖7)也有工人百余名,專門從事標本模型的制造,按生產環節分設14個部門。其最值得稱道的產品是顯微鏡玻片標本,該產品分動物、植物、生理、胚胎、人體病理細菌、應用微菌、礦物、巖石、博物九類;而最有價值的產品當推人體病理細菌玻片標本,當時國內能夠生產此產品的僅有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一家。1934年4月,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添設制鐘部,即為第三工場,計有工人60余名,設打樣、金工、制模、裝置、校驗五個部門,該工場主要從事月日星期時辰鐘的生產[9]
為擴大社會影響力,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數次安排新聞記者、社會名流、中小學校師生等人士前來參觀。例如1934年《晶報》報道,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近日大加擴充,制造各種國貨模型甚多”,3月25日下午,中華書局交際員沈宙澄、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經理胡庭梅等邀請各報社新聞記者參觀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招待尤甚殷勤”[13]。1934年6月8日,福州師范學校畢業生參觀團60人來上海,除參觀上海各著名學校外,還專門赴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參觀工場,由胡庭梅經理親自接待并進行詳細講解[14]。1934年11月8日,時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蒞滬期間,專程到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參觀。于為中華書局創辦人之一,故與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也有較深關系,他此行由書局方的吳谷聲和廠方的胡庭梅負責接待。他觀看了各工場的制作情形,對理化器械、動植物標本模型等產品頗加贊賞。參觀結束后他親題匾額一方,以資紀念[15]。1935年12月上旬,《申報》記者金華亭由胡庭梅經理及各部主任引導參觀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撰寫了題為《中華教育用具廠參觀紀》的報道刊登在1935年12月7日《申報》上,該文從“創辦之經過、內容與組織、主要之出品、最近之貢獻”四個方面對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的基本情況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9。1936年6月10日,一篇包含介紹人體模型和月日星期時辰鐘生產工序內容的《參觀中華教育用品廠記》登載在《申報》上[16]。
4打造種類豐富的產品
學者吳永貴[17]認為,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生產的教育用具,無論數量、種類還是質量,當時在國內都堪稱首屈一指。這些產品與舶來品相比價廉物美,適合本國應用,既節省了外匯開支,也裨益于國內教育裝備行業的發展。
截止到1936年,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已形成14類主要產品,種類相當豐富,計分:1)理化博物實驗器械2000余種,“構造悉合原理,試驗十分準確”。含兩類自制小學自然教具,一是按中華書局出版的小學課本配備的,共計769件;二是按其他書局出版的小學課本配備的,共計749件。自制的初、高中理化生教具達 1 500~1 600 種,均依據教育部于1934年頒布的中學物理學、化學、動植物學生物學設備標準制造,可供各級學校選購。2)創制學校家庭適用儀器三組,共計305件。其中第一組力學、聲學、熱學實驗設備97件,可做實驗678個;第二組光學實驗設備45件,可做實驗285個;第三組電磁學實驗設備55件,可做實驗389個,化學實驗設備108件,可做實驗601個。均備有詳細說明書。3)人體生理病理模型300余種,“制造益精,符號增多,說明書兼備中文、拉丁文、德文、英文四種”。4)動植礦物標本模型七八千種,標本均不失原形,模型亦能與實物相符合。5)工藝制造順序標本90余種,重要的工藝均由實地調查后制成,其產品說明書“詳盡核實,尤見匠心”。6)顯微鏡玻片標本六七百種,分為動物、植物、礦物、巖石、生理、發生學、人體病理細菌、應用微菌、博物學九大類,“材料廣博,制作精審”。7)月日星期時辰鐘,機件精巧堅固,能自動報告月份、日歷、星期、時辰、晝夜,“其使用法備有中西合璧之說明書”。8)童子軍各種用具500余種,“質料耐用,式樣正確”。9)立體幾何模型。10)運動測量用器械。11)各種新式農具。12)各種大小地球儀。13)新式精美文具。14)最新教育玩具[18]。1935年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全年營業總額為19萬元左右,1936年則突破到50萬元。
月日星期時辰鐘(圖8)是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發明的,其機件完全自行制造,“雖一釘一銅片之微,亦不借用外貨”,而且國外并無此項發明。該鐘共分九類,每類有大、中、小三種型號。1935年10月,中字第二號產品已大量上市銷售,售價每座160元,保用五年,免費維修。為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合法權益,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特呈請實業部審查,給予該鐘發明專利。1936年9月實業部審查完畢,準予專利十年。同時財政部也稱:“該廠所制之月日星期時辰鐘,經調查報告,式樣精美,用途廣泛,國內尚少此項制造,有獎勵之價值。”特準免征轉口稅。
另外,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為其各種物理實驗用器具、化學實驗用器具、標本模型及其他各種教育用器具,月日星期時辰鐘及其他各鐘進行商標注冊,其注冊商標名稱為“三角形內華文中字及西文CH”[19-20](圖9)。
1936年,中華書局為使其創制的理化普及儀器、經濟儀器盡快為學校所采用,特呈函教育部,“敬懇通令全國各省市中小學及社教機關一體采用”。曰:“本局教育用具制造廠,有鑒于此,特請理化儀器制造專家汪畏之,本其歷年研究及教學之心得,設計創制普及儀器及經濟儀器各一套?!占皟x器,雖件數無多,而用途極廣,故使用簡便,而變化無窮。經濟儀器,于用材、消費、實驗手續、貯藏地位等,無不合于經濟的原則。是以無論學校、家庭,以及社教機關,采作科學教具,必能解決當前之困難,此種儀器,一經推銷及于全國各地,于科學教育,當有極顯著之效能可見。惟是本局雖有改進科學之誠,茍無相當提倡,仍難收宏效。竊念鈞部握筦中樞,于科學教育夙所贊助,倘蒙賜予介紹,則登高一呼,不難使全國景從。為此敬懇通令全國各省市中小學及社教機關一體采用,俾科學教育獲樹堅強之基礎,從此發揚光大,蒙其福利者,豈獨本局已也?!盵2111936年6月15日,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第8160號函通告各地:“查該書局所制儀器,定價低廉,質地精良,頗屬適用,相應專函介紹,即希轉飭所屬中小學及社教機關酌予采用?!狈罱逃苛?,各地方相繼發布訓令,飭令各學校“酌量采用”,如陜西省教育廳訓令第五三O五號[21]、1936年8月河南省政府訓令《令省私立各中小學、各縣政府酌量采用中華書局創制之普及儀器及經濟儀器由》[22]、1936年9月浙江省嵊縣縣政府訓令教字第八二一二號《令據中華書局呈請通令各市縣中小學及社教機關采購本局創制之普及儀器暨經濟儀器令仰轉飭酌量采用等因仰遵照采用由》[23]等。
5善用專家和技術人才
民國時期中華書局的出版事業之所以發展迅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創始人陸費逵知人善任,他把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舒新城挖到中華書局擔任《辭?!分骶?,繼又聘其為編輯所所長就是一個典型事例。1928年3月,陸費逵得知舒新城推掉赴河南任教的工作后,立即書信聯系,請舒來中華書局主持《辭海》的編纂工作。舒應允之后,陸費逵又進一步提出請他擔任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一開始舒未答應。當時《辭?!肪庉嬍以O在杭州,陸費逵鍥而不舍,每次去杭州了解《辭海》編纂進度時必向舒新城老調重彈。經過反復說服,舒終于答應接任編輯所所長。1929年11月10日雙方正式簽約,1930年1月1日舒新城正式上任,開始了他一段編輯出版家的人生[24]。
為辦好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中華書局也如此將胡庭梅、凌昌煥、汪畏之、鄭章成、阮順發等專家和技術人才招至麾下。
胡庭梅(圖10),生于1890年,浙江定海人。早期從事煤炭經營。后中華書局創辦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胡庭梅受陸費逵邀請出資,為個人股東,并擔任經理。凌昌煥《理化器械目錄序》稱:“我友胡君庭梅,素以熱心教育為己責,且對于標本模型博物理化器械之制作,具有豐富之心得,中華書局特聘為經理”[12]。胡庭梅曾任上海市紗管工業同業公會監事、保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理、中華紗管廠經理等職。他是我國模型儀器譽印教具制造業的開創者之一,據稱我國最早的馬克思頭像和《湘江評論》《新青年》等印刷出版物也出自其手[25]
凌昌煥(1873—1947年)(圖11),字文之,號子元,近現代教育家、編譯家,江蘇吳江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取入江庠,1900年到上海,1906年進入商務印書館編輯所,1907年被黃炎培聘為上海浦東中學教員,1912年6月經杜亞泉先生介紹再度入商務印書館編輯所任自然科編輯,主編或編輯大量教科書、辭書,包括《共和國教科書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出版)、《植物學》(1923年8月出版)、《動物學大辭典》(1923年10月出版)、“常識小叢書”(1933年出版)、《動植物生理衛生教具(圖解說明)》(1937年出版)等。他是標本制作方面的行家,有譯著《昆蟲標本采集及制作法》(1933年出版)、《植物標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出版)、《動物標本簡易制作法》(1936年出版)多種。與胡庭梅“交游有素”,1934年春被胡聘為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研究室主任。
汪畏之(圖12),1901年出生,理化專家,曾在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蘇州中學等校任理化教員。1934年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提倡自制儀器,推廣科學教育,設立實驗工場,汪畏之受聘擔任該工場主任兼物理學教授,開展理化儀器制造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遂請汪來廠擔任工程師,從事理化儀器的設計制造。1935年汪畏之借鑒德國科學儀器材料箱的思路,設計出“學校家庭適用理化普及儀器”系列產品,為便于理化實驗教師應用,他還主持編撰了配套的《學校家庭適用理化普及儀器實驗法》指導用書。他發表有關儀器設備研究的論文若干篇,如《對于理科教學上我以為要改革底幾點》[26]《提倡自制教具以謀改進我國現代小學教育之計劃》[27]《民眾教育館之科學儀器問題》[28]。
鄭章成(1885—1963年)(圖13),福建閩侯人,生物學家。1908年入讀上海浸會大學(即滬江大學),1913年畢業,為滬江大學首屆畢業生。后赴美國耶魯大學深造,1919年獲得博士學位,接受美籍校長魏馥蘭(Francis Johnstone White,1870——1959年)之聘回滬江大學執教,任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理學院院長。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聘請鄭章成為顧問兼實驗室主任。1936年2月23日《時報》刊登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的《要民族自強先從改進科學教育入手》半版廣告云:“鄙廠為中華書局所創立,對于制造科學教具,日以改進為目標,爰聘滬江大學理學院院長鄭章成博士及其他專家,擔任實地指導工作之職,以冀有裨于科學之發展,民族之復興”[18]。
阮順發(1897—1973年)(圖14),曾用名阮盛福,浙江奉化人。八歲進入上海虹口密勒路基督書院就讀,后輟學。1912年進耶送船廠當練習生,學會了車、鉗、刨等操作技術和打樣設計。1914年進瑞熔造船廠學習車鉗工。1927年進周彩道機器廠做車鉗工、打樣工。1930年,在中國鐘廠任工程師,因不滿國內時鐘市場被日本、德國所壟斷,立志自造時鐘,研發出一款有活套彈簧裝置的“活擺”結構鐘,可連續走時15天,他以三個“5”字的設計圖案將其命名為“三五”牌時鐘。后又研究顯示月、日、星期功能的時辰鐘(又稱八用鐘)。他的制鐘才能得到周庭梅的賞識,1934年被周挖入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擔任時鐘制造工程師,月薪120銀元,并一次性支付發明費300銀元。后來因為八用鐘新穎別致、功能齊全,銷量很高,胡庭梅又將他的月薪提高至240銀元[29-30]。
6 出版教育用具類書籍,舉辦圖書教具展覽會
自1914年起,中華書局與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陸續出版一批涉及理化實驗儀器、動植物標本和教具制作的研究著作,教育部頒布的物理學、化學、動植物學生物學設備標準,理化器械、標本模型與教具等產品目錄和圖解說明等書籍。
1)《植物標本采集制作法》,凌昌煥編譯,1936年6月中華書局發行,1941年1月出版第四版。該著作被收入“初中學生文庫”。全書共四章:第一章“植物的采集”,第二章“標本的制作”,第三章“標本的完成及其他”,第四章“下等植物的采集及標本的制作法”。
2)《動物標本簡易制作法》,坂本喜一(日)著,凌昌煥編譯,中華書局發行,有1936年6月初版、1941年1月二版和1947年12月三版。該著作被收入“中華文庫”(初中第一集)。全書共11章:第一章“鳥類的剝制法”,第二章“獸類的剝制法”,第三章“魚類的剝制法”,第四章“爬蟲類和甲殼類的剝制法”,第五章“魚類的液浸法”,第六章“骨骼標本制作法”,第七章“剝制標本的保存和修理法”,第八章“昆蟲標本制作法”,第九章“貝類標本制作法”,第十章“干燥標本制作法”,第十一章“生態標本制作法”。
3)1934年4月、7月,教育部頒行中學物理學、化學、動植物學生物學設備標準。1934年10月,中華書局將《中學物理學設備標準》《中學化學設備標準》《初高級中學動植物學生物學設備標準》進行單冊印刷,向全國中小學校發行。各標準附有“中華書局遵照教育部新頒中學設備特制理化生物教具發售預約中學理化生物教育類別及定價表”,其中物理設備包括物理學示教實驗儀器、學生分組實驗儀器、實驗工廠設備工具,化學設備包括化學學生實驗公用儀器、學生分組實驗儀器、示教實驗藥品、學生實驗藥品,動植物學生物學設備包括實驗儀器雜具及藥品、動物標本、植物標本、模型。同時按照設備標準的規定,所有配置的設備均有完備、普通和最低的區分,便于各學校根據實際需要結合財力情況采購。還附有詳細的設備采購預約辦法和交貨辦法。
4)《學校家庭適用理化普及儀器實驗法》,內容分為三組,第一組1936年4月出版,第二組1936年6月出版,第三組1936年10月出版。該書由汪畏之策劃兼編輯,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制作,中華書局有限公司發行。第一組的實驗儀器涉及力學、聲學、熱學,書前有楊廉“普及科學教育之利器,當以此為第一”的題詞和1935年11月1日的序言、同年10月汪畏之的設計者言。第二組涉及光學,前有本冊導言。第三組涉及電磁學,前有1936年6月汪畏之的本冊序言。
5)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歷年編制的理化器械、標本模型、教具目錄,現就所知者作如下解題:
① 《理化器械目錄》,1929年編制。目錄前有鄭章成題詞,民國時期著名農學家、曾擔任中華書局總編輯的陸費執序和凌昌煥序,并附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外景、工場等照片多幅。其目次:(一)物理器械,下分為計算器械、力學器械、液體力學器械、氣體力學器械、聲學器械、光學器械、熱學器械、磁學器械、靜電學器械、動電學器械。(二)化學器械,下分為衡重器械、比重器械、檢溫器械、容量分析器械、研榨器械、支持器械、加熱器械、溶液器械、濾洗器械、蒸發器械、干燥器械、蒸餾器械、氣體制造實驗器械、電解器械、分光及顯微器械、吹管分析器械、瓶類、管塞類、雜具。
② 《密爾根蓋爾物理學實驗教程適用器械目錄》,1929年編制。目錄前有陸費執序和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外景、工場等照片多幅。
③ 《理化器械標本模型目錄及簡要說明》,適用于小學自然科。后有版權頁,署編輯者吳江凌昌煥、無錫朱建霞,制作者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發行者中華書局有限公司,1934年6月印行。
④ 《小學自然衛生教具儀器藥品標本模型目錄及簡要說明》,為小學自然衛生課本適用。目錄前有1934年8月鄭貞文序、陳綸序和徐佩璜序,和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外景、工場等照片多幅,封面署中華書局有限公司發行、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制,標有注冊商標圖案。據陳綸序“今歲春,胡先生復招凌君為該廠研究室主任,規劃中小學自然衛生兩科之教具,并編輯目錄,凌君先從小學入手,特制標本模型、理化器械兩大部”可知,該目錄為凌昌煥編輯。內容分為十類:動物標本模型、植物標本模型、礦物標本、物理器械、化學器械、化學藥品、工藝標本、人體生理病理模型、顯微鏡標本、雜具。
⑤ 《初中動植物高中生物學教具價目表》,1935年8月編印。后有版權頁,署制作者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發行者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目錄前有例言,申明本目錄所列的儀器、雜具、動植物標本模型和藥品均依據教育部頒行的初中動植物學、高中生物學設備標準制作和配置。
⑥ 《動植物生理衛生教具圖解詳明目錄》,1937年3月印行。后有版權頁,署計劃兼編輯者凌昌煥、杜其垚、朱建霞,制作及出版者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發行者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目錄前附惠顧簡章,實業部、鐵道部頒發的獎狀照片,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外景、工場照片多幅。其目次:(一)動物之部,下分脊椎動物門、原索動物門、節肢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環形動物門、圓形動物門、海綿動物門、原生動物門。(二)植物之部,下分細胞及其成長增殖、芽、葉、莖、根、胞子、花及果實、植物的分類、花模型。(三)生理衛生之部。(四)附錄生物學實驗儀器及藥品,下分儀器、固體藥品、溶液藥品。
1947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遠東基本教育會議在上海召開。9月15日,會議代表團來滬。當日下午五時,代表團一行參觀了基本教育圖書教具展覽會。由中華書局圖書館主辦的這一展覽會展期為9月16—30日,每日觀展時間在下午二時至四時,逢星期日停展。展品包括中華書局及附設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所出品的兒童讀物、成人讀物、國語注音書刊及用具、儀器模型、標本教具、兒童玩具、電化教育用品等。
展覽會上展示的掛圖包括公民掛圖315幅、科學掛圖423幅、歷史掛圖248幅、地理掛圖70幅。還展示了劉濟群設計、中華書局出品的“中國地理指掌盤”,該教具于“每省之面積、人口、物產、山川、氣溫、標準時、省會、商埠等,一轉手之間即顯示盤面,了如指掌”。儀器類展示了物理儀器98種、化學儀器57種、博物儀器17種,模型類展示了物理模型39種、博物模型41種、地理模型8種,標本類展示了化學標本18種、博物標本64種。此外,還展示地圖19幅、習字用品15種、珠算用具4種、玩具163種,均由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出品。展示的多種電化教育用品,是中華書局自行編制的基礎教育影片和幻燈片,為使參展者明了其制作過程,將各種應用器械一并公開陳列,還在展覽時間內現場放映了部分影片和幻燈片[31]。
7終局
新中國成立后,對私營出版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中華書局和財政經濟出版社公私合營,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由地方合營。后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根據文化部新聞出版局26次局務會議決定計劃接收該企業,將其作為試驗工場,專門生產科普箱。當時教育部和上海一輕局并未同意,認為此廠員工超過200人,規模較大,應以其為核心組織上海各小廠從事標本模型的生產,同時也可接受一定的科普任務,但由于一些原因此方案并未實行,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被改名為中國形象資料制造廠[32]。至此,中華書局的教育裝備業務活動正式結束。
8 參考文獻
[1]金溟若.非常時期之出版事業[M].上海:中華書局,1937:廣告頁2.
[2]中華書局.中華書局擴充營業增收股本說明書[M].上海:中華書局,1914:1.
[3]中華書局.上海中華書局發售儀器文具廣告[J].中華教育界,1914,3(2).
[4]中華書局.中華書局特設學校工場出品部[J].中華教育界,1920,10(6).
[5]李倫新,忻平.中西匯通:海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3:190.
[6]中華書局.標本模型農桑器械出品概目[M].上海:中華書局,[1916]:1.
[7]郎凈.近代體育在上海:1840—1937[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170-171.
[8]中華書局.中華民國十三年中華書局概況[M].上海:中華書局,1924.
[9]金華亭.中華教育用具廠參觀紀[N].申報,1935-12-07(12).
[10]登記注冊公告[J].實業公報,1934(205):68.
[11]錢炳寰.中華書局大事紀要(1912—1954)[M].北京:中華書局,2002:94.
[12]中華書局有限公司.理化器械目錄[M].上海:中華書局,1929.
[13]消息[N].晶報,1934-03-28(4).
[14]閩師范生來參觀[N].民報,1934-06-08(2).
[15]于右任昨參觀中華教育用具廠[N].新聞報,1934-11-09(13).
[16]全甲.參觀中華教育用品廠記[N].申報,1936-06-10(15).
[17]吳永貴.民國出版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406-409.
[18]中華教育用具制造廠.要民族自強先從改進科學教育入手[N].時報,1936-02-23(1).
[19]審定商標第一八二九七號[J].商標公報,1934(89):47.
[20]審定商標第一九O五六號[J].商標公報,1934(93):44.
[21]陜西省教育廳訓令第五三O五號[J].陜西教育月刊,1936,2(6) :12-13.
[22]河南省政府訓令.河南省政府公報,1936(1705):3-4.
[23]嵊縣縣政府訓令教字第八二一二號[J].嵊縣縣政府公報,1936(50):20-21.
[24]吳永貴.民國出版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211-212.
[25]陸陽.薛明劍傳[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3:190.
[26]汪畏之.對于理科教學上我以為要改革底幾點[J].吳縣教育月刊,1922,2(2):18-19.
[27]汪畏之.提倡自制教具以謀改進我國現代小學教育之計劃[J].教育與職業,1930(113):27-40.
[28]汪畏之.民眾教育館之科學儀器問題[J].教育與民眾,1933,5(2):331-338.
[29]李城.上海的寧波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315.
[30]《上海輕工業志》編纂委員會.上海輕工業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913.
[31]中華書局圖書館基本教育展覽會[N].鐵報,1947-09-20(2).
[32]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1953—1957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工業卷[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354.